〔刘邦:“这人看起来似乎也并无什么特殊的,后世人怎么对他如此推崇?”〕
〔朱熹:“这人应当是后世大儒,才会被如此推崇。”〕
〔海瑞:“或许这位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
〔贾思勰:“他带‘农学生’?这个‘农’指的是农业吗?难不成这人在农业上有着相当大的贡献?”〕(贾思勰,北魏时期人,他所著的《齐民要术》是华夏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本人也被尊称为“农圣”。)
〔郑玄:“虽然光幕上未曾提及后世人口,但只看后世那些高楼大厦,就证明后世人口比之现在只多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后世人还能吃饱穿暖,衣食无忧,难不成他帮后世人提高了粮食产量?”〕(郑玄: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官员,也是一位卓越的农学家,被后世尊称为“郑司农”。)
〔王祯:“若是这样,怪不得他得后世人这般推崇。”〕(王祯:元朝农学和农业机械学家,著有《王祯农书》。)
〔徐光启:“就是不知道他是如何提高护士的粮食产量的,这个方法现在用得用不得。”〕
虽然这个视频并没有具体所说,这位袁老的功绩,但只是通过光幕透露的几句话,一些古人就己推测出他的功绩具体与哪个方向有关。
不只是在弹幕上说话的古人记住了这位,就连一些朝代皇帝都默默的让手下的人记住了这位袁老。
他们有预感光幕所言的后世衣食无忧中的‘食’,或许就与他有关。
……
【#最强三大兵种#】
【有人说这个星球上文职的最强兵种分别是:华夏炊事班,M国医疗兵,还有苏联政委!】
【其中苏联政委更是以不怕死著称,战争期间他们不是在前线冲锋,就是在准备冲锋。
二战初期,苏联损失惨重,斯大林为了鼓舞军队士气,设立了政委制度,同时出台了227号命令,规定没有上级指令,士兵和军官不得后撤半步,并且由各部队的政委来督战。
政委有不用请示首接枪毙撤退者的权利。
但事实上很少有政委,行驶这个权利,因为你在军队后方是看不到政委的。】
【战斗一旦打响,政委们就拿着枪嗷嗷的往前冲,腿脚慢的士兵,甚至连政委的屁股都看不到地方。
苏联的政委们带着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信念,硬生生的把政工党员的死亡率达到了80%以上。
到最后苏联不得不专门下命令禁止政委带头冲锋,并且还没收了政委们的武器,但没有武器的政委们又拿起了身边的铁锹,板凳继续往前冲。
甚至有德国二战老兵回忆,自己曾被一个拿着大列巴的苏联政委,一面包敲晕在了战场上。】
评论区
[好家伙,这大列巴得有多硬啊?]
[就听切干巴面包时,那脆脆的声音就知道有多硬了,要是下雪再冻一冻,扔出去砸死人妥妥的。]
[如果说以前我还是不信,但有一次吃完正宗的大列巴后,我信了。嚼两口口腔磨损率80%。]
[我一般都是这么理解苏联的大列巴的,苏联的大列巴=华夏的板砖。]
[其实应该再加一个:华夏炊事员,苏军政委,M国医疗兵,D国机枪手。]
[文职,文职!D国机枪手不是。]
[政委不忍心杀怯战的士兵,只要自己冲在最前面就看不到怯战的士兵。( ?° ?? ?°)?(开玩笑的别打我)]
[所以苏联夸了因为最有信仰的人战死了。]
[可是正首的人都死了,留下来的,是什么?]
[战争收割着最耀眼的花种。]
[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他们最后的布尔什维克倒下了,因为在事故中冲在最前方的是党员,牺牲的最多的也是党员。]
[所以说,切尔诺贝利事故死的都是苏联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大俄现在对M国的态度模糊不清,你们这么吹捧他,好吗?]
[哪有吹捧,视频里不是每个人都说了吗?而且要学会取长补短,总不能和大清一样就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周围都垃圾,闭关锁国,对于外面的事不看,不听,不认同吧!]
清朝皇帝:???这好像有什么不对。
[……]
〔李世民:“这个苏联是后世的一个国家吗?死的都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不是指这个国家己经灭亡了?”〕
〔秦始皇:“被后世人这么夸,难不成这个苏联也是以前的列强之一?”〕
〔卫青:“M国的医疗兵?这个医疗兵是……军医?”〕
〔霍去病:“华夏炊事员,是军队里的伙夫吗?他们在后世军队里也能说得上是最强兵种吗?”〕
〔韩信:“能被后世人知晓文职的最强兵种,或许他们都做过什么影响,或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事?”〕
〔曹操:“就是不知道这个政委在军队中负责什么?既然是文职,难不成是谋士吗?”〕
〔贾诩:“这个政委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或许这政委,就是一个军中的……精神?”〕
〔荀彧:“应当不只是一个精神的作用,他既然不是带领士兵的将军,也能够有斩杀后退士兵的权利,他或许还有着其他用处。”〕
〔程昱:“也不知道华夏后世军队有没有这个政委一职?”〕
〔荀彧:“看评论区里的后世人对于政委一词这般熟悉应当是有的,就算现在没有,在后世国家曾经的军队里也绝对有。”〕
〔蓝玉:“这个苏联和大俄不知是什么关系?”〕
〔和珅:“这个应该就是我们口中的E罗斯吧。”〕(乾隆时期,乾隆帝下令官修《西库全书》时,将元代译名“斡鲁思”、“罗刹”等名正式改译为“俄罗斯”,终止了俄罗斯译名自元代以来混乱不统一的局面。)
〔刘邦:“看后世人这评论的意思,这个M国,应当是后世的敌对国家之一吧。”〕
〔秦始皇:“那这个E罗斯对于后世国家,态度有些暧昧啊。”〕不然不能后世的百姓都感觉到了。
各个朝代只要是皇帝不昏庸的,都会吩咐底下人记住屏幕上出现的各个国家。
虽然现在他们与21世纪的后世毫无交流,但能知道更多消息也是好的,尤其是哪些国家强大,这可对于他们以后对于其他国家的交流息息相关。
尤其是清朝皇帝对于这方面格外注重。
像秦朝之类的王朝距离后世还远着呢,记录一些后世的国家顶多是有备无患。
但像清朝他们距离后世也差不了几百年,如果一些国家壮大了,那未来对于华夏有威胁了,提前做些准备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