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燃料持续装载,白色水汽越来越浓,如同一团团洁白的云雾,将火箭的下半部分渐渐包裹起来。
它们翻滚着、涌动着,好似一群灵动的精灵在欢快地舞蹈。
现场的工作人员们神情专注而紧张,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燃料装载的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数据。
在火箭离地之前,就是他们的责任。
“燃料加注完成。”
“导航系统校准完毕。”
“天气条件良好,发射窗口开启。”
一向将发射当成家常便饭的星秀跃迁,时隔半年又一次用起了倒计时。
“10、9、8……”
秦生站在控制室,目光紧盯屏幕。
“3、2、1,点火!”
火箭尾部喷出炽热烈焰,缓缓升空。
由于头部重量增加,初始阶段的飞行显得略微迟缓,但很快,它便稳定加速,冲向天际。
远处上千名游客也在观望,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个火箭和原来的不一样,似乎有点“丑”。
“一级分离成功。”
“二级点火正常。”
“整流罩脱落,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
五天后,木星模拟器被送到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1点的“星秀空间站”。
“星秀2号”火箭的头部货舱在太空中缓缓调姿,粗壮的箭体与空间站保持平行。
对接环上的激光引导器亮起,在漆黑宇宙中划出几道幽蓝的射线。
“接触确认。”
白石湖大屏幕弹出提示,十多个延迟画面展现在众人面前。
秦生也在注视着大屏幕各种数据,他不希望出错。
而在距离地球32万公里处的太空中,金属与金属在真空中无声相撞,十六个电磁锁同时扣合。
火箭前段突然爆开十二道裂缝——不是爆炸,而是精密设计的分离机构。
厚重的复合装甲板像花瓣般展开,露出内部闪烁着冷却液的银色巨物:
木星模拟器核心舱!
它表面覆盖着蜂巢状散热结构,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青铜色冷光,像一具刚从古墓中挖出的神秘棺椁。
空间站侧舷伸出的六自由度机械臂开始苏醒。
这只由星秀AI首接控制的钢铁触手,关节处泛着淡蓝的离子润滑剂微光。
它突然加速!
在距离核心舱三米处骤然急停,末端夹具如同毒蛇张口,精准咬住模拟器两侧的抓取凹槽。
“载荷己锁定。”
液压系统发出无声的嘶鸣,将600吨重的巨物缓缓提起。
舱体表面凝结的冰晶在真空中升华,形成短暂的钻石尘雾。
机械臂开始以毫米级精度移动。
空间站外壁的警示灯全部转为红色,所有太阳能帆板同步偏转避让。
某个瞬间,太阳恰从地球边缘升起。
金色阳光突然照亮整个场景:
机械臂关节处迸溅出细碎的电火花,被甩出的液态金属在真空中凝结成银色珠链。
模拟器表面温度传感器的读数正在疯狂飙升——117℃...204℃...
“冷却系统启动。”Ai弹出对话框。
模拟器侧面突然弹出上百根毛细管,喷出的液态氮瞬间形成保护性冰甲。
当机械臂将模拟器送入主干S-7舱段的瞬间,十二组钛合金卡榫同时弹出。
“咔!”
即使没有空气传导,舱体结构传导的震动被声感转换器捕捉,传回的声响让指挥中心的工程师们牙齿发酸。
由于货舱没有返程燃料!
三台蜘蛛状太空机器人从阴影中爬出。它们用等离子切割器肢解火箭货舱,就像秃鹫分食尸体:
铝合金框架被撕成标准长度,送入3D打印机的进料口
钛合金燃料罐在激光刀下绽放成金属花,变成空间站新的辐射防护层
主发动机喷管被整体切下,安装在空间站推进模块——它还能再燃烧300次
最后剩下的复合材料外壳,被机器人推送进地球方向。
这块太空垃圾将在三年后坠入南太平洋,成为某位渔民眼中的短暂流星。
而大量机器人也开始在S7主舱段内忙碌,它们如同塞伯坦的修理工,力图让“木星模拟器”这颗心脏焕发生机。
为未来所有的星秀跃迁太空设备提供推进能量。
冰冷的舱壁被无数指示灯染成幽蓝,二十西台蜘蛛型维修机器人在钢架间无声穿行。
它们的八条机械腿末端闪烁着校准激光,在模拟器表面扫出交错的绿色网格,如同为沉睡的巨兽绘制血脉图谱。
三台重型工程单元从天花板降下,液压钳精准咬住模拟器顶部的环形接口。
随着伺服电机沉闷的嗡鸣,主能量导管开始对接!
液氢主入口的钛合金法兰盘旋转锁定,超流体阀门开启的瞬间,白雾顺着管道浮雕般的螺旋纹路翻滚
低温散热管路像活物般蠕动,纳米级石墨烯衬里在-253℃环境下泛出奇异虹彩
十八个高压电源触点同时迸发蓝紫色电弧,照亮了舱壁上“危险:10亿伏特”的猩红警示牌
“次级系统接入。”
一群甲虫大小的微型机器人从输送管道涌出,它们用离子刀在模拟器外部基底雕刻出分子级精度的导槽。
离子传输器的量子隧穿单元被逐个植入,像给机械心脏安装神经末梢。
“嗡——”
整座空间站突然震颤。某个隐藏在模拟器深处的超导环开始预旋,产生的磁场让所有机器人都出现0.3秒的定位漂移。
漂浮在空中的工具包突然散开,扳手和示波器探头诡异地悬浮成斐波那契螺旋。
“核心激活。”
控制面板上第一个绿灯亮起时,震动频率正好是7.83Hz——与地球电离层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指挥中心大屏幕弹出蓝色对话框:
“木星模拟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