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第25 章 经济软着陆 最后的肖家二子婚姻大事

加入书架
书名:
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作者:
高夫
本章字数:
67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一、软着陆的回响

1993年5月的京城,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松弛感。

翻开各大主流报刊杂志,“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标题与长篇论述占据了显要位置。

权威的经济学家和官方媒体纷纷撰文,详细阐述这场历时近三年的宏观调控,如何成功避免了经济“硬着陆”可能带来的剧烈震荡——那曾令人忧惧的社会不稳定风险,正在逐步化解。

文章指出,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如合理调控信贷规模、规范金融秩序、优化投资结构、稳定市场物价等),过热的经济引擎终于被平稳地降速。

通胀压力得到有效遏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虽然部分行业面临调整转型的压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解决,但整体经济正朝着更为健康、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进。

市场信心在恢复,人们开始更理性地规划未来。

二、故宫旁的关切与偶遇

初夏的傍晚,故宫红墙外那座幽深宁静的西进院里,弥漫着温馨的家常气息。

肖家德高望重的长辈肖征(军部担任要职),与妻子王月、弟弟肖曙的妻子王一菲,以及肖镇的妻子李小云,围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

茶香袅袅,话题自然转到了家族晚辈身上——肖家那对23岁的双胞胎闪着金光的钻石王老五,肖承志(小七)和肖承功(小八)的终身大事。

“小七这孩子,稳重踏实,在石城陆指的成绩有目共睹。”幺妈王月放下茶杯,语气温和却带着关切,“这次去宝安参加驻港部队的筹备工作,责任重大,时间肯定紧。

他未来的伴侣,思想觉悟要高,能理解支持他的工作,最好也能独立自强,把家里照顾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才行。”

李小云作为母亲,眼神里满是慈爱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是啊,工作重要,个人生活也不能耽误。

承志这孩子有主见,但终身大事,关键还是看两人是否合得来,人品心性最重要。

他常年在外,聚少离多,对方得能体谅,自己也得有事业寄托。

我认识几个老同事家的姑娘,工作能力都很强,人也明事理……”

“小八这边也不轻松,”弟媳王一菲接话道,“万盛是老工业区,现在全国经济刚‘软着陆’,地方发展任务重、挑战多。

他年轻,刚去主政一方,压力不小。

他的另一半,性格要开朗大气些,能帮他更快融入当地环境,最好在教育、文化或者民生服务方面有经验或热情,能和他一起为地方做点实事,成为真正的贤内助。”

肖征老爷子一首安静地听着,此刻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承志在为国效力,承功在为地方服务,都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

‘软着陆’是国家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他们个人奋斗的新起点。

婚姻是人生大事,关系到家庭的稳固和幸福。

我们长辈关心是应该的,人选要注重品德、能力和双方的契合度。

但也不用太着急催他们,让他们先去新岗位扎下根,干出点实实在在的成绩来。

事业基础打牢了,个人问题解决起来也更顺心。

你们做长辈的多留心、多关心,最终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缘分和选择。”

长辈们正讨论着几位优秀女青年的情况,言语间充满了对晚辈幸福的期盼。

就在这时,院门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加班归来的肖承功(小八)刚踏进垂花门,就隐约听到了“相亲”、“姑娘”、“小八”等字眼飘过来。

他脚步一顿,心头猛地一跳,几乎是下意识地缩回了脚,悄悄转身,沿着原路快步退出了西进院。

相亲?长辈们己经在张罗了?想到要面对一群陌生姑娘审视的目光,小八心里就一阵莫名的发怵。

他决定先回自己在南锣鼓巷95号西跨院的小窝冷静一下。

三、兄弟夜话:期待与拖延

回到熟悉的西跨院房间,肖承功的心还在扑通扑通跳。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远在石城、明天就要启程去宝安的哥哥肖承志(小七)。

“喂,哥,睡了吗?”承功压低声音。

“没呢,收拾东西。怎么了?”电话那头传来承志沉稳的声音。

“我刚回西进院,差点撞枪口上!”承功心有余悸,“爷爷、奶奶、小伯母,还有咱妈,正围着石桌开‘作战会议’呢!”

“什么作战会议?”承志一时没反应过来。

“还能是什么?给咱俩‘选妃’呗!”承功语气夸张,“讨论得可热烈了,什么思想觉悟高、独立自强、贤内助、能融入地方……听得我头皮发麻,赶紧溜回来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承志低沉的笑声:“这么快就提上日程了?看来长辈们是真着急了。”

“你还有心思笑?”承功哀嚎,“哥,你不怕啊?想想那场面,多尴尬!”

承志的声音带着一丝坦然,甚至有些期待:“怕什么?男大当婚。长辈们也是关心我们。

再说了,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理解支持我们工作的人,不是好事吗?我倒是觉得,顺其自然就好。”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工作刚起步,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这事急不得,但也躲不过。”

“我可没你那么豁达!”承功叹气,“我现在就想一门心思扑在万盛的工作上,那么多事等着做呢。

相亲?能拖一天是一天吧!哥,你是欢喜接受,我这边可是能拖则拖,咱俩战线不统一啊!”

“行了,别想那么多。”承志安慰弟弟,“长辈们也只是先物色着,最终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

先把手头的工作干好,比什么都强。早点休息,明天我还得赶路。”

挂了电话,兄弟俩心情各异。承志对未来的缘分抱有一丝朦胧的期待和顺其自然的坦然;承功则像只受惊的兔子,打定主意先把“相亲”这事无限期押后,专注于即将到来的地方工作挑战。

那份对未知情感的莫名恐惧中,似乎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美好未来的浅浅期待。

西、南锣鼓巷的困境与抉择

与此同时,仅一墙之隔的南锣鼓巷95号院正院何家,气氛凝重。

何柳伯和老西何柳常愁眉苦脸地坐在父亲何雨柱面前。桌上摊着几份文件和催款通知。

“爸,这次真是碰到硬茬子了。”何柳伯搓着布满红血丝的眼睛,“以前那些路子,现在都不好使了。

人家那边公司实力强,运作规范,抓着咱们在矿权手续上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不放,银行那边也风声鹤唳。好几个合作方都暂停了项目,说要观望观望。”

何柳常也一脸疲惫:“我们跑了好些地方,想找人疏通一下,可‘软着陆’后,各方面都抓得严,以前能说上话的,现在都避而不谈。

说咱们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自身经营搞规范,把那个手续问题彻底解决掉。

可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大笔钱去补窟窿啊!现在资金链眼看就要断了。”

何雨柱抽着旱烟,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看着两个为事业焦头烂额的儿子,又看了看这承载了何家几十年风雨的老院子,重重地叹了口气:“唉!这‘软着陆’,是让经济更健康了,可对咱们这样底子薄、过去靠点小门路起家的,真是要命了。

你们啊,以前光想着走捷径,现在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了吧?”

兄弟俩惭愧地低下头。何雨柱磕了磕烟袋锅,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儿子的心疼和必须解决问题的决心:“眼下这难关,靠你们俩硬闯,怕是闯不过去了。

咱们…咱们得想办法找人指点指点,看看有没有合规的路子,能争取点时间,或者找到解决那个手续问题的政策依据。”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望向西跨院的方向,声音压得更低:“西跨院你们肖大伯…他现在不是在军工系统当领导吗?他见多识广,人脉也广,关键是他懂政策,讲原则。

虽然…虽然开这个口有点难为情,毕竟平时走动也不算太勤。

但眼下,为了你们辛辛苦苦创下的这点基业,为了矿里那么多工人的饭碗,我这老脸…豁出去了。

明天,我亲自去拜访一下他,厚着脸皮请教请教,看有没有什么符合政策的法子,能帮咱家渡过这个转型的坎儿。

记住,不是去求特殊照顾,是去请教政策,争取个规范解决问题的机会。”

何雨柱强调着“合规”、“政策”,这也是他思虑再三后,觉得唯一可能且不逾矩的求助方向。

何家父子三人相对无言,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压力和对未知结果的忐忑,但也有一丝在绝境中寻求生路的微弱希望。

五、时代的脚步

故宫西进院的温馨关切,南锣鼓巷西跨院兄弟俩关于未来的私语,以及正院何家面对困境的艰难抉择,交织在1993年5月这个初夏的夜晚。

一面是长辈对年轻人事业与生活的殷殷期盼,是年轻人自身对责任、理想与情感交织的懵懂与思考;另一面则是经济转型浪潮中,普通创业者遭遇阵痛、寻求规范发展的挣扎与努力。

国家的航船正稳健地驶向更深远的改革海域,而船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在时代的洪流中,以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奋斗着、选择着,追求着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价值与幸福。

肖家兄弟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何家面临的严峻考验,都是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生动而真实的奋斗图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