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慈十分纳闷,往日给太子教书,皇帝都不曾召见他,不知今日何事如此着急!
心里打鼓,老太傅一边赶路,一边思索自已最近是否有得罪过哪位同僚,又或是哪个远房亲戚又用他的名头做了什么腌臜事……
慕容慈是绞尽脑汁的想,连把后路都给安排好了。
到了宫殿外,他整理片刻仪容,赶紧面见龙颜。
老皇帝开口就问慕容慈:
“那个《三国演义》……”
慕容慈一听,大喜!
这可是大好事啊!
就连皇帝也喜欢英台的书,英台这是要起飞了啊!
“《三国演义》的确是在下学生‘庞英台’所著。”
“此人年仅十二岁便闯过了举人楼,可谓惊才绝艳,乃微臣生平之罕见!”
“哦,十二岁就中举了?”老皇帝惊讶。
“那倒不是,此人不好功名利禄,整日就好琢磨书本。但微臣敢说,以她的学识,定能榜上有名!”
接着,慕容慈又将大丫如何妙计入楼,如何连闯三关的过程尽数告知。
“你倒是不吝辞藻!”
这还是老皇帝第二次见到老太傅这么赞扬一个人。
上一个还是他的嫡孙。
老皇帝摸摸胡须,对大丫有了个不错的印象。
“也是,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精妙绝伦的故事之人,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
当即连夜传召了大丫。
老皇帝心痒难耐,脑子里全是还没看完的小说。
但他又不想表现得太过明显,折损他堂堂一国之君的威严,只能忍着抓心挠肺的感觉来回踱步。
慕容慈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边关又出了什么大事?
可怎么没有一点风声呢!
看皇帝心不在焉又颇为焦急的样子,不像小事。
慕容慈几番张嘴,末了想想,还是没有问出声。
大丫头一回进宫,跟着带路的丫鬟太监左转右转,走迷宫似的走了许久,才到帝王殿。
老皇帝也不着急说话,上下打量她。
清秀娃娃浑身书卷气,儒袍长衫平平无奇。
就她闯的举人楼?
就她作出的惊世奇书?
“抬起头来。”
弓腰作揖的大丫这才敢正视龙颜。
面前的皇帝面目沧桑,四十上下的年纪,看起来却有七老八十之状。
“听说你好读书,那朕来考考你。”
《慕容经》《史诗》《国赋》《四书五经》……大丫头侃侃而谈。
老皇帝出的题没一道能难住她,他看大丫的目光越来越亮。
从古今文书聊到了学派思想,又从学派思想聊到了家国社稷。
烛火越燃越短……
宫殿里只有一个老臣子一个接一个打哈欠的呵气声。
没办法,年纪大了控制不住。
好在老皇帝也不怪他。
不,老皇帝那是沉迷在大丫新奇的回答里,压根把他忘了。
两人一问一答,越聊越深入,越谈越忘时。
直到老太监进来加夜宵,才惊觉已入二更天。
忙叫老太傅走人。
屏退左右,老皇帝终于忍不住直奔主题,问起小说书。
实际上,大丫已经写完了整本,压着存稿每月更新一次。
皇帝只说了两句,她便明白了。
第二日,老皇帝如愿以偿看到了全本小说,高兴之余,赐了大丫百两黄金以及随意进出皇宫的令牌。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以前写书,知道她的人多是些文人学子。
但现在,稍微有点身份的权贵都在打听,纷纷询问英台是何人又有何功绩,皆抢着和她结交。
庞家每日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
大丫改编的三国戏也在同一时间火遍东坡。
不少书粉慕名而来,为三丫劳碌的一天又增加了一根致命稻草。
下一部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粉丝。
现在老皇帝成了她的头号粉丝,天天催她出新书,快更新,大丫完全不敢鸽。
别人那里是一月一更新,在老皇帝这,恨不得每天都要你写个十几章出来。
大丫每天都在抠头皮。
书房里,庞隆拿着账本抠,她拿着小说抠。父女俩一个抠左边,一个抠右边。
神情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等四大名著凑齐,她就要堂堂正正写一本属于自已的书!大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转眼便是七月七。
七月七,女儿节;
仙下凡,人出游;
有情人,齐白头;
长相爱,老相守;
双双对对成眷属,生生世世千古流。
人山人海的街道上,跑满了孩童,他们手里拿着风车,一边跑一边唱。
传唱百年的歌谣朗朗上口,慕容国的子民都耳熟能详。
传说七月七,天上的仙子能听见凡间的祈祷给人圆梦。
那日,下凡偷玩的仙女爱上了俊俏书生,书生也对他一见钟情,可是天条规定仙凡不可相恋,他们被无情拆散。
好在人间有爱,慕容国举国祈祷,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天帝动容,特别恩准那位仙子和书生一世白头。从此留下一段传世佳话。
除了春节,女儿节是慕容国第二大节日,通常要持续三天。
第一天祈福。
每个单身男女都要到许愿树下祈福,祈完福,男子可以取走女子的红色姻缘带,成就一段姻缘。
除此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在树上挂上其他颜色的许愿带,为亲友祈福。
第二天夺福。
所有成年单身男子都要到规定的地方骑马射箭,彼时会放飞各式飞禽以供狩猎。
每只鸟的脚上都系有带福物编号,一个编号对应一个福物,视所射杀的飞禽难度来决定福物的价值。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去观摩,场面非常热闹。
第三天狂欢。
每家每户将做好食物带出门,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家族一起围坐在许愿树下喝酒聊天,唱歌跳舞。
从早上到夜里,酒的钱,皇帝全包了。
许愿树高百丈,就长在夫妻河岸边,京城只有这一棵千年古树。
每年七月七,夫妻河上都会挤满船只,岸边人来人往,如潮涌动。
马车、椅轿随处可见,卖泥人的,卖糖葫芦的,卖油糕、糖果的,小摊贩随处可见。
老太太天没亮就起床打扮了,带上大丫买的金钗,二丫做的裙衫,三丫送的玉镯子,精神的不得了。
她常去串门的朋友们老在她面前显摆,今天也轮到她露露脸。
妻子玉莲也早早下了床。
家里没有适婚的女儿,她也就没准备红布,倒是扯了三尺黄布裁成祈福带压烫好放在枕头下,计划着让庞一大丫头写上几个漂亮的祈福字。
庞隆还在睡,他只对第三天的活动感兴趣,要知道,每年的女儿节他都能喝个痛快。
大丫这三天都不用去翰林阁学习,慕容慈邀了他的所有学生一起度节。
这事她还没告诉家里人,不想扫了大家的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