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宰执

第417章 会试副考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国宰执
作者:
有所
本章字数:
859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庆典的热闹氛围如同盛夏的骄阳,炽热地烘烤着整个京师,这份喧嚣一首持续到六月末。

这段日子,王清晨的文名就像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不断扩散,得到了充足的发酵。

本就己经名满天下的王清晨,凭借一首《将进酒》,更是声名如炽烈的火焰,在京师乃至整个大朔王朝熊熊燃烧。

那豪迈奔放的诗句,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即便是寻常巷弄也有稚童能背上两句,尤其是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以及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还有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迅速在坊间传唱。

一时间,侯府门前车水马龙,成了京师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争相打卡的胜地。

就连王清晨每日上下值的必经之路,也总有众多学子早早蹲守在此,只为能远远望上他一眼。

若能有幸得到他的只言片语,那更是如同获至宝。

然而,让王清晨无比惊讶的是,仿佛所有官员都对庆典当日的骚乱视而不见。

那一日的动乱王清晨酒醉不知还情有可原,按理说在朝堂上应该会引起轩然大波。

可别说公开谈论,平日里就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就连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也齐齐缄默。

这反常的现象让王清晨不禁陷入沉思,这只有两种可能:其一,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但这怎么可能呢?如此大的事件,朝堂上的官员们消息灵通,绝不可能一无所知;

其二,那就是真的有不可抗力影响,有人在刻意压制这件事的传播。

王清晨也不是自寻烦恼的人,他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梁朝口中针对北境的作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

北境的消息被全面封锁至今,王清晨对于自家外公的情况一无所知,心中满是担忧。

而且北境这一仗至关重要,它牵扯着诸多问题,比如北境的局势走向,这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危以及自家外公的兵权;

比如皇太子的地位,一场以皇太子为主导的胜仗不仅能稳固皇太子的储君之位,更能让皇太子在军中立威,反之则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陛下一样,没有军威却能将天下诸军治的服服帖帖。

而且北境占据的胜利与否也必然牵动着景佑帝的下一步动作。

所以,不仅是王清晨极为关注,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都相当在意。

毕竟这场仗本就应该早早开打,但是自王清晨暴露掌心雷之后,景佑帝便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克制。

显然,皇帝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才是最理想的状况。

……

与此同时,如今北境的九边防线,一场战略调整正在悄然进行。

所有的防御部队奉命固守城中,将广阔的野外战场腾让出来,为即将到来的部队进攻做好准备。

大战的氛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在北境上空不断酝酿,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此时身处京师的王清晨,却对此一无所知,还在为自己的事务忙碌着。

……

“什么?要我担任会试副考?”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王清晨极为震惊,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按照他的资历,充当乡试副考甚至主考都有可能,但是担任会试副考就太勉强了些。

要知道,会试主考多为翰林学士或六部尚书,这些人都是朝中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辈,以王清晨目前的资历和品轶,自然是想都不要想;

而会试副考也多由侍郎或侍读学士担任,王清晨同样很勉强,他虽有崇文馆学士衔,但是资历太浅,品轶也不足。

按照正常情况,他最多只能担任同考官,也就是阅卷官。

即便如此,这也是个抢破头的美差,而且按照资历来说,即便是同考官轮也轮不到他。

“嗯,施尚书推荐的你。”赵琦一脸无奈地说道。

这次没有抢到会试主考,他还是有些失望的。

毕竟这一届的学子意义非同凡响,这是皇太子监国后的第一场科举,那位必然极为重视。

这批登科举子在往后的朝堂之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谁能成为主考,就意味着能在这些未来的朝堂新贵中积累深厚的人脉。

“礼部尚书施大人?”王清晨眉头微皱,心中满是疑惑。

他确信自己和这位朝堂上的枭雄没什么交情,实在想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推荐自己。

“据说是京师学子力荐,差点就让你当上主考了。”赵琦没好气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羡慕。

自家这位下属在学子中的声望他确实十分嫉妒,走到哪里都备受追捧,而自己这位“天官”却没有这样的待遇。

不过,当他思虑起今日朝局时,却又不免忧心忡忡。

崔相告老己成定局,如今崔相手下第一大将手握会试主考之位,显然是世家层面开始发力了。

要想将施泾川推上相位,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朝堂之上的权力争斗必将更加激烈。

“这……下官知晓。”王清晨心中略作思索,自然明白这对自己来说也算是积累资历的好机会,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恭敬地应道。

“嗯,去吧!好好准备准备,会试还是挺有趣的。”赵琦回忆起自己曾出任过一次主考的经历。

如今每逢年节还有不少学子送上座师礼,那种被人尊敬和感激的感觉让他难以忘怀。

虽然副考不如主考,但也足以重要。

尤其王清晨的副考是声望所归,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

果然,不到中午,旨意便到了吏部衙门,恩科会试时间定在七月中。

而王清晨这些考官至少也得七月初就入住贡院,一是为了避免考官与考生或其他官员私下往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二是为了防止泄题或“通关节”等舞弊行为。

在以往的科举考试中时有发生,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必须采取这样严格的措施。

贡院地点王清晨就比较熟悉了,仍旧是尊贤坊,这里也是他当初会试起飞的地方。

一想到即将再次踏入贡院,王清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回到府中,他看着几个即将赴考的学子,只能勉励一番,却是不能再指导课业了。

毕竟他这个副考官的身份摆在这,若是再指导,难免会让人说闲话,影响科举的公正性。

此时。城中学子们对于王清晨担任副考的反响却是极为热烈。

在他们心中,王清晨就如同文曲星下凡,有这么一位大人物坐镇,他们只感觉自己距离状元只差一步之遥。

“贡院门口张贴的黄榜你们可看了?今年恩科,礼部尚书担任主考,副考乃是王大人,看来我等的请缨果然是有用的!”一位年纪约莫二十出头的寒门举子捏碎手里的芝麻饼,神色激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这般人物掌考,就算锁院三月,我辈也甘之如饴!”另一位学子神色更加激昂,挥舞着手臂,仿佛己经看到自己高中的场景。

“修远兄莫要激动!这《大朔新闻》上己经刊登了,会试在即,我等还需精琢学问才是。”有较为沉稳的学子提醒道。

“只是不知王大人今年是否出题,要是王大人出题我肯定答不出来。”有学子振奋的同时,也有学子忧虑。

毕竟王清晨那三个问题如今仍被他们津津乐道,其难度之高让不少人望而生畏。

“应该不会吧?往年不都是三省六部主官出题吗?”此言一出,其他学子心中不由咯噔一声,只顾着高兴了,忘记了这一层,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要是王大人能够开坛讲学就好了,我等肯定大有收获。”沉默片刻,场中有学子遗憾道,眼神中满是渴望。

“王大人太过年轻,讲学容易招致非议。”有学子理智地分析道。

“是啊,不过,王大人的诗集我可是买了好多本的,回去赠与家中师长,他们肯定高兴。”有机灵的学子眼珠一转,想出了另一个办法。

“对对对,我等可以好好看看王大人的诗集,说不得会试就有涉及呢!”其他学子如梦初醒,纷纷点头赞同。

这样的场景在京师各大酒楼会馆、歌坊瓦肆之中不断上演,学子们谈论的话题几乎都离不开王清晨和这次会试。

而王清晨却仍是按部就班地上下值,对于外界的热议,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过多在意。

至于出题,他心中明白,显然轮不到自己,也没有过多去想。

时间很快来到七月初。

“我这又不是赶考,你担心什么?”看着自家娘子一脸紧张的模样,王清晨温柔地说道。

“锁院这么早干嘛?不是还没到开考时间吗?”源冰一边给王清晨准备行李,一边埋怨道。

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下,将一件件衣物仔细地叠好放入包袱中。

一旁的小文瑾则竖着耳朵,好奇地偷听着父母的对话。

“礼制如此,不得僭越。”王清晨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也是为了相对公平所采取的举措,他虽然也觉得形式大过实际,但也只能遵守。

“这……”王清晨看着送上马车的巨大包袱,里面装满了源冰为他准备的各种物品,心中既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府里有劳娘子费心,会试结束我便回来了。”王清晨握住源冰的手,轻声说道。

和家人依依惜别后,王清晨踏上马车,正式进入锁院时间。

所幸锁院并不是只锁他一人,要不然就太孤独了。

进入贡院后,王清晨见到了主考施泾川,对方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严。

同副考王清晨也相当熟悉,正是户部侍郎庞酉。

此外,还有十八位同考官,他们都是各司郎中或者在各部担任要职。

王清晨一一与他们见礼,这也是难得增加人脉的机会。

毕竟能够担任考官的都是朝中有关系,有前途之人,与他们交好,对自己今后的仕途或许会有帮助,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众人寒暄之后,便齐齐被关进了贡院之中。

这还是王清晨会试之后第一次重临尊贤坊。

站在夫子像前,看着熟悉的建筑,王清晨不免多看了两眼,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曾经,他也是怀揣着梦想,在这里奋笔疾书,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师弟莫非是触景生情?”庞酉慢走两步,和王清晨并肩而行,微笑着问道。

在这些人中,他和王清晨的交情最近,他们不仅同在秘书省任职,更是同样出自嵩阳书院,算是师出同门。

“庞师兄也是在这里参加的会试吧!”王清晨转头问道。

“是啊,算起来正好是二十年前。”庞酉感慨地说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怀念。

这也是他第一次当考官,同样颇有感慨,时光飞逝,转眼间自己己经从考生变成了考官。

而王清晨参加会试也有五年有余了,这五年他走的不比别人轻松,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据说咱们要在这里待到会试放榜,还望师弟心中有数。”庞酉提醒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

“那岂不是要待到八月?”王清晨这才反应过来。

他倒是忘了,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阅卷,这一待就是一个月,换作常人恐怕还真待不住,果然自古以来做学问就没有轻松的。

不过,好在贡院之内好吃好住,也没有俗务烦身,倒算是一种别样的“养老”生活。

“我那带了围棋,你若闲的无聊便来寻我。”庞酉说道。

个人有个人的消遣方式,虽然王清晨更喜欢麻将,但他唯恐会被孔夫子半夜训诫。

毕竟这里是贡院,是充满学术精神的地方,还是要注意一些。

“我们不必命题吗?”王清晨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我等应该不用,不过尚书大人就不一定了。”庞酉随即眼神示意走在最前的施泾川。

“那就好。”王清晨松了一口气,不用劳心费力去出题,他自然乐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