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资本渗透
石河镇的深秋,漫山红叶如战火燎原。林砚秋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山脚下密密麻麻的民宿群,忽然想起战争片里被敌军包围的堡垒。红旅集团的“红色民宿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青瓦白墙上新刷的“为人民服务”标语还透着油漆味,与远处红军洞的沧桑形成刺眼对比。
“林书记,”小陈举着平板电脑跑上来,“村民签约率超过60%了,红旅集团说下周举行集中签约仪式。”
“这么快?”林砚秋皱眉,接过平板翻看签约名单,青河村32户中竟有28户签字,“走,去青河村看看。”
村委会里,几个老人围着火塘叹气。赵桂花的儿子闷头抽着旱烟:“他们说签约就给五千块定金,还帮修房子……”
“修房子是假,要地是真。”林砚秋拖过条板凳坐下,从帆布包里掏出土地流转合同,“你们看看这条:‘乙方有权对宅基地进行经营性改造’,啥意思?就是要拆了你们的老房子,盖酒店!”
老人瞪大了眼睛:“那俺们住哪儿?”
“合同里没写。”林砚秋指尖敲了敲纸页,“还有这儿,‘农产品优先供应甲方’,说白了就是低价收你们的菜,高价卖给游客。”
正说着,红旅集团的签约车开进村子。西装革履的经理下车时被石头绊了个趔趄,惹得围观村民偷笑。林砚秋迎上去,递过份文件:“这是县国土局的耕地保护红线图,你们要改造的12块地,有7块在红线内。”
经理脸色一变:“这是县里批的项目……”
“批文?”林砚秋冷笑,“昨天我去县国土局查过,根本没有备案。”他转向村民,“他们想钻政策空子,等生米煮成熟饭,你们哭都没地儿哭!”
签约现场顿时乱作一团。赵桂花攥着合同要撕,被经理拦住:“老太太,违约要赔违约金的!”
“放她手里的合同!”林砚秋上前半步,经理下意识后退,撞上身后的宣传展板。展板倒地,露出背面的“红旅集团商业计划书”,里面赫然写着“民宿集群建成后,计划以每亩80万元价格转卖开发商”。
村民们炸开了锅。青河村老支书抄起旱烟杆:“狗日的!拿俺们的地赚差价!”
经理见势不妙,钻进车里落荒而逃。林砚秋捡起地上的计划书,对呆立的村民说:“他们眼里,你们的房子是商品,你们的乡愁是卖点,但在我眼里——”他指了指远处的红军洞,“这里的每块砖、每棵树,都是有生命的。”
当晚,林砚秋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墙上挂着红旅集团的资本渗透路线图,用红笔圈出17个风险点。李怀林拍着桌子:“当年鬼子修炮楼,现在他们修酒店,都是占咱们的地!”
“老班长说得对,”林砚秋点开无人机航拍视频,民宿区的边界正一点点向红军洞延伸,“他们这是温水煮青蛙,等我们反应过来,红色资源就全变成他们的摇钱树了。”
散会后,他独自来到红军洞,用手电筒照亮岩壁上的弹孔。八十年前,红军战士在这里用步枪对抗敌人的机枪;八十年后,他要用政策和法律对抗资本的侵蚀。手机震动,苏明薇发来张照片:儿子在幼儿园画的“爸爸的红军洞”,歪歪扭扭的红旗插在山顶。
林砚秋笑了,回复:“告诉儿子,爸爸在守护红旗,不让坏人偷走。”
凌晨,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对策:1. 建立“村民土地信托基金”,统一管理流转土地;2. 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设计“红色农耕体验项目”,让村民自己当老板;3. 向省文旅厅申请“非遗民宿认证”,提高村民议价权。
窗外,星星缀满夜空,像极了红军徽章上的五角星。林砚秋摸出徽章,放在计划书的“红旅集团”标题上——金属的冷光压过铜版纸的珠光,正如信仰终将战胜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