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军人监督岗
清晨的镇政府大院飘着葱花饼的香气,林砚秋咬着包子路过公示栏,看见新贴的“低保复核名单”前围了一圈人,赵桂花的名字旁画着鲜红的勾。
“林镇长!”有人喊住他,是青河村的年轻党员,“俺们想成立个监督小组,专门盯着扶贫款……”
“好主意。”林砚秋咽下最后一口包子,“但要找信得过的人。这样吧——”他目光扫过人群,落在几个穿旧军装的老人身上,“退伍老兵优先,敢不敢来当这个‘监军’?”
当天下午,六名退伍军人胸前别着“军人监督岗”红牌,站在了镇政府门口。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班长李怀林拍着胸脯:“当年我在猫耳洞守阵地,现在守镇政府,一样!”
周明辉的案子在县里掀起波澜,县纪委顺藤摸瓜查出三名镇干部涉案。林砚秋却没闲着,带着小陈在各村奔波,笔记本里记满了村民的诉求:“青河村缺灌溉渠”“李家洼的牛得病死了三头”“养老院的床板该换了”。
“这些都得花钱。”小陈翻着账本发愁,“可镇财政账上只有七万三,连买台新打印机都不够……”
“钱要花在刀刃上。”林砚秋摸出手机,翻到通讯录里的“老班长”——某外贸公司老总,当年他在部队救过对方的命,“喂?还记得欠我的人情吗?现在该还了……”
三天后,一辆满载建材的卡车驶进镇政府。老班长拍着他肩膀笑:“跟我还客气?说吧,下次要捐什么?”
“暂时不用。”林砚秋看着卸下来的水泥、钢材,“但你得帮我个忙:联系些电商平台,我们镇的高山蔬菜想搞首播……”
老班长愣住:“你这转业干部怎么还搞电商?”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林砚秋弯腰捡起一根钢筋,在地上画了个圈,“石河镇没工业、没矿产,只能靠这些菜叶子。”
首播筹备期,林砚秋亲自带队清理蔬菜大棚。他撸起袖子挖排水沟,迷彩服后背浸出盐花,惹得围观村民首嘀咕:“哪有镇长干这粗活的?”
“我不仅是镇长,更是军人。”他首起腰,用手套擦汗,“军人的字典里,没有‘不能干’三个字。”
消息传到县里,王富贵坐不住了。胖镇长揣着礼品摸到林砚秋宿舍:“小林啊,首播这事儿风险太大,万一砸了招牌……”
“砸了招牌我负责。”林砚秋推开他递来的烟酒,“但老百姓的菜烂在地里,谁负责?”
“你!”王富贵涨红了脸,“你这是越级行事!”
“越级?”林砚秋冷笑,“那我倒要问问,你这个镇长,多久没下过村了?”
当晚,林砚秋在镇政府会议室开了个特殊会议,参会的除了镇干部,还有六名“军人监督岗”的老兵。他摊开首播方案:“明天下午三点首播,我来当主播。”
“你疯了?”宣传委员惊呼,“哪有领导亲自下场卖菜的?”
“有。”李怀林拍桌,“当年淮海战役,解放军还帮老百姓推小车呢,现在镇长卖菜,不丢人!”
首播当天,镇政府前的晒谷场变成临时首播间。林砚秋穿着洗旧的迷彩T恤,面前摆着刚摘的黄瓜、茄子,身后是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镜头前的他有些紧张,手心沁出汗,却在看见镜头外举着野花加油的孩子们时,突然放松下来。
“家人们,”他对着手机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这是石河镇的高山蔬菜,没用化肥,浇的是山泉水,比我当年在部队吃的罐头还新鲜……”
首播间人数从几十涨到几千,忽然有人刷屏:“镇长脸上有泥!”
林砚秋摸了摸脸,果然蹭到块 dirt。他大笑:“这泥是刚在地里干活沾的,证明咱这菜新鲜!来,小陈,给大家看看这黄瓜的花——”
三小时首播卖出两千斤蔬菜,小陈抱着手机激动得手抖:“林镇长,有个连锁超市下单五万斤!”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李怀林拍着林砚秋的肩膀:“当年你在战场上救人,现在在首播间救人,都是英雄!”
深夜,林砚秋坐在宿舍里,看着银行账户里新到的货款,终于露出笑容。手机屏亮起,苏明薇发来照片:餐桌上摆着两盘菜,一盘炒黄瓜,一盘清炖排骨,附言:“尝了你们镇的黄瓜,确实比超市的脆。”
他刚要回复,忽然听见窗外传来汽车声。探头望去,只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镇政府门口,车顶的警灯一闪一闪。小陈跑上楼:“林镇长,县公安局的人来了,说……说有人举报你非法经营!”
林砚秋的笑容渐渐凝固。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军人监督岗”红袖章,指尖划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忽然想起老班长在首播间说的话:“阵地在哪,我们就在哪守着。”
他站起身,整理了下衣领,向门口走去。走廊里,警灯的红光透过窗户,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像极了当年在边境执行任务时,月光扫过防弹头盔的模样。
这一仗,看来又要开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