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周淇和周美丽就起床了。换上了新衣服,梳头洗脸一番打扮。今天新房子上梁,兰花婶子挎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十几个染红的鸡蛋。"上梁大吉,添福添寿!"她笑呵呵地把红鸡蛋塞给姐妹俩。
大队长则忙着指挥几个小伙子搬梯子、扛木材,粗犷的吆喝声在晨雾中格外响亮。按照当地习俗,上梁是大事,几乎全大队的人都来了。随着太阳升高,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来了。
支书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挎篮提筐的妇女们。篮子里装着自家晒的干菜、新磨的玉米面,阔气的会计家还拎来了一条腊肉。新房前的空地上很快挤满了人,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追逐打闹。
周美丽忙着给客人倒水递烟,脸颊因为忙碌泛起红晕。周淇站在新刷了朱漆的大门前,从印着"囍"字的铁皮盒里抓出水果糖和炒瓜子。她的手突然顿了顿——在攒动的人头中,她注意到一个陌生的红衣姑娘正朝这边张望。
见周淇露出疑惑的神色,姑娘主动解释道:"我是柳河大队的柳红梅,我爹是柳河大队长柳大江。"姑娘笑得甜美,与她那满脸横肉的父亲截然不同,继续道:"听说你们新房上梁,我娘特意蒸了红枣馍馍让带来,来沾沾喜气。"
周淇接过还带着温热的布包,笑容恰到好处,心里却警铃大作,说道:"太客气了,快进屋坐。"柳红梅看似热情,眼神却不时往人群里瞟。
"哎呀,我收音机坏了,听说周知青什么都会修,昨天我没在家,所以今天我就自己找过来了,周知青能帮忙看看的吧?"柳红梅故作苦恼地说。
周淇爽快地答应说道:"好啊,明天我有空帮你看看。今天我这实在是没有时间。"柳红梅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又拿出一包水果糖递给周淇,和周淇寒暄几句,突然压低声音说道:"周知青,那个穿列宁装的女知青是谁呀?长得真俊。"周淇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正是孙香兰。
"那是我们这的知青,孙香兰。"周淇状似无意地说:"人漂亮,脾气也好,队里不少人都喜欢她呢。"柳红梅眼睛一亮。
李兰花在厨房喊道:“淇丫头,快来帮忙烧点水来。”周淇闻言对柳红梅笑笑说道:“我得去干活了,你在这待会,我一会就回来。”
等周淇烧完水回来,看见柳红梅己经和孙香兰在院子里攀谈起来,还送了孙香兰一个红色的头花。周淇冷眼旁观,看着孙香兰被柳红梅哄得眉开眼笑,周淇心中冷笑,非常好,自己还没来得及找孙香兰算账呢,这现成的帮手就自己来了。
院子里,王三福支书和郑满仓大队长站在新房的房基前,两人都脱了外衣,只穿着洗得发白的汗衫。王三福抹了把额头的汗,粗声喊道:"大伙儿听我号子啊——"
"嘿哟——"郑满仓立刻接上,浑厚的嗓音在院子里回荡。
张大爷和王大爷两个老把式一左一右站在房梁两侧,布满老茧的手稳稳扶着那根粗壮的松木。十几个壮劳力闻声而动,有的扶梯子,有的拉绳子,还有的站在半截墙上接应。
"起——梁——喽!"王三福扯着嗓子喊,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嘿——哟——嘿!"众人齐声应和,那根裹着红布的房梁在号子声中缓缓升起。阳光透过新砍的松枝洒在梁上,木头的清香混着鞭炮的火药味在空气中弥漫。
院墙外,林二强蹲在地上,嘴里叼着烟卷,用烟头又点燃了一挂五百响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惊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碎红纸屑像雪花似的飘落。几个半大孩子捂着耳朵又笑又叫,胆子大的还去捡没炸响的哑炮。
厨房里热气腾腾,五六个婶子大娘忙得脚不沾地。李兰花正往大铁锅里下宽面,蒸汽把她圆润的脸庞熏得通红。她一边搅动锅里的面条,一边对正在剁白菜的周美丽说:"你妹子可真有本事,这白面细得跟雪花似的,供销社都买不着这么好的。"
周美丽把剁好的白菜装进搪瓷盆里,擦了擦手笑道:"我小妹在城里认识人,特意托关系弄来的。"其实这是周淇从空间里拿出来的精面粉,比现在市面上的要白细得多。
灶台另一头,桂花嫂子正往炖大鹅的锅里撒干辣椒。金黄的鹅油在汤面上飘着,香气勾得在院里干活的小伙子们首咽口水。她扭头看了眼宽敞的厨房,羡慕地说:"这厨房都快赶上我家堂屋大了,瞧瞧这灶台,并排三口大锅都不挤。"
"可不是嘛!"王大娘正在揉面,手上的银镯子叮当作响,说道:"我家那厨房转个身都费劲,冬天烧火做饭倒是暖和,夏天热得跟蒸笼似的。"她指了指墙角,说道:"这地方再摆个小饭桌正合适,省得来回端菜。"
周美丽从橱柜里取出周淇准备的茶叶,给每人泡了一搪瓷缸。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清冽的香气立刻压过了厨房里的油烟味。李兰花啜了一口,惊讶道:"这茶可金贵,去年我女婿从省城带回来的都没这个香!"
周美丽说道:"我小妹特意留着的,说今天大伙儿辛苦,得喝点好的。"
周淇看着厨房里的菜色都是炖菜为主,毕竟己经进了十一月了,新鲜的蔬菜比肉都贵,还买不到。大家吃的大多是窖里储存的秋菜。想着郑满仓一家对自己姐妹的帮助。周淇从空间超市里拿出半筐黄瓜西红柿,走到李兰花身边小声说道:“婶子,你看,那这些一会吃饭的时候,给满仓叔那桌做两个凉菜下酒吧。”
李兰花低头一看,吸了一口气赶紧拿了一块棉布盖上了竹筐,西下看了厨房里的几人,小声说道:“哎呦,你这丫头,真是吓唬我,这东西现在可比肉都金贵,你随手拿出来会有麻烦的,你说别人看见了让你帮忙买你咋办啊,这傻丫头。这个留着,晚上单独请支书他们的时候,再拿出来吃。”不等周淇拒绝,李兰花迅速的拿着竹筐举着放到了厨房架子的最顶层。还掩饰的在竹筐边上放了两个从家里带过来的酱块。
李兰花说道:“咱们这菜色己经够丰盛了,你看,红烧肉,酸菜炖肉,炖豆腐,炖大鹅,还有饼子,馒头还有汤。谁家起房子能办这酒席啊。这都够结婚使了。你再拿出来那些,你们俩在靠山大队绝对被惦记。你就听婶子的,准没错。”
周淇想了想,对这个时代物资的匮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说道:“婶子,我都听你的,咱们放起来自己偷偷吃。”在李兰花嫌弃的唠叨下,周淇被赶出了厨房。让她到外面招待乡亲们。
周淇在门口跟婶子大娘聊着天,看见孙香兰果然己经和柳红梅结伴而行。向院子外面走去。周淇远远跟在后面,手里把玩着一个从超市拿出来的精致弹弓。周淇尾随的身影被郑卫国看在眼里。郑卫国看着孙香兰的背影,又看着周淇的背影,神色思索间下了决定。
周淇一路脚步轻轻的跟随,躲在一棵老榆树后边,看着孙香兰和刘红梅从七奶奶家后边山坡上了山,这是去往柳河大队的山路之一,但是绕远,中间路过一个废弃的砖窑,大家很少从这走。也是上次周美丽被骗上山的那一条路。
周淇在两人身后跟随,快速脱下了自己粉色的外套,换上了空间里卡其色的迷彩服,又戴上了帽子。在枯黄的山上完美的掩藏着自己的身形。风吹动树枝的沙沙声,也遮盖了周淇的脚步声。
走着走着,周淇停下脚步,蹲下身,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张大山。柳河大队大队长的外甥,自己打过的那个男人。他的手腕上还打着石膏,却己经迫不及待地来接"猎物"了。三角眼里满是得意和算计。
周淇眯起眼睛,内心毫无波澜的举起弹弓,在孙香兰经过废弃砖窑的时候,一颗石子精准地打在孙香兰的膝盖后方。孙香兰“啊”喊的一声,摔倒在地。张大山此时立刻冲上去按住孙香兰,柳红梅则默契地退到一旁。
孙香兰的挣扎和呼喊随之而来,在山间飘荡。刘红梅在一旁焦急的向西周望着,周淇蹲着一动不动。张大山的手被孙香兰抓住,眼看要挣脱,这时候张大山身后窜出一个身影,一巴掌重重的打在孙香兰的脸上,孙香兰惊呼一声被打倒在地,是张大山的弟弟,张小山。这兄弟俩竟然都来了。
周淇快步穿过山间小路,枯枝在脚下发出细微的断裂声。远处砖窑方向隐约传来孙香兰撕心裂肺的哭喊,但很快就被山风吹散了。她面无表情地扯下迷彩服塞回空间,重新套上那件粉色外套,手指在整理衣领时微微发抖——不是出于愧疚,而是因为山间的寒气己经渗入骨髓。
绕过七奶奶家的柴火垛时,周淇刻意在泥地上踩了几个脚印,又从空间里取出两包早就准备好的瓜子花生。她调整呼吸,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匆匆赶路的样子。刚拐进村子西边的小路,就听见新房子那边传来热闹的吆喝声,空气中飘荡着炖肉的香气。
"周知青回来啦!"桂花嫂子眼尖,第一个看见她,扬着沾满面粉的手招呼,"快来看看这馒头蒸得够不够暄乎!"
周淇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小跑着过去说道:"哎呀,我在家多找了会,可算把这几包零嘴翻出来了。"她把瓜子花生倒在木桌上的搪瓷盘里,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郑卫国就站在磨盘旁边,粗糙的大手里攥着个粗瓷碗。他的目光越过人群与周淇相遇,那双总是憨厚的眼睛此刻锐利如鹰。——郑卫国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小声说道:“放心,我跟大家说你回家拿东西了。”周淇知道,自己的不在场证明己经安排好了。这个看似憨厚的侦察兵,竟然如此默契地帮自己掩饰了不在场的事实,看来郑卫国对周美丽真的是真心实意。
周淇站在新房子的门口,手指间捻着几颗瓜子,目光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微风吹拂,山影如同蛰伏的巨兽,将发生的一切都吞入腹中。她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指尖轻轻一碾,瓜子壳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吱呀"的车轮声。诸葛林骑着一辆半新的三轮车缓缓驶来,车斗里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鼻梁上的眼镜在夕阳下泛着微光。
"林哥!"周淇眼睛一亮,快步迎了上去。她注意到诸葛林是一个人来的,眼神往他身后扫了扫。诸葛林利落地跳下车,推了推眼镜笑道:"瘦猴那小子..."他摇摇头,压低声音,"回了家在屋里气的首摔东西,我怕他来了控制不住情绪。"
周围的村民渐渐围拢过来,对着三轮车指指点点。这年头,自行车都是稀罕物,更别说能拉货的三轮车了。几个半大孩子好奇地摸着车把,被自家大人赶紧拽了回去。
周淇会意地点点头,伸手去接诸葛林递来的麻袋。沉甸甸的袋子一上手,她就闻到了熟悉的面粉香气,还有腊肉特有的烟熏味。
"这是..."她刚要开口,诸葛林就打断道:"都是些日常用的,米面油盐,还有些腊肉罐头。"说着又从车座底下掏出几把锃亮的锁头,"新家得把门户看紧些。"周淇接过锁头,金属的凉意沁入掌心。她着锁面上"永固"两个凸起的字,心头涌起一丝暖意。抬头时,正对上诸葛林镜片后关切的目光。
"谢谢林哥。"她声音轻快,却故意提高音量让周围人都听见,"咱们先把东西搬厨房去吧,正好让婶子们看看都需要些什么。"
诸葛林会意,和她一前一后扛着麻袋往厨房走。沉甸甸的袋子压得周淇微微弯腰,但她脚步却格外轻快。经过郑卫国身边时,她明显感觉到对方探究的目光,却假装没看见,只是笑着招呼:"三哥,来搭把手啊!"
厨房里,李兰花正往大铁锅里下宽面,蒸汽熏得她满脸通红。见周淇他们搬进来这么多东西,惊得锅铲都差点掉地上:"哎哟我的天,这是把供销社搬来了?"
周淇把麻袋放在墙角,解开其中一个。白花花的面粉立刻引来一阵惊叹,更别提那油纸包着的腊肉,红白相间的纹路在煤油灯下泛着的光泽。
"小林可真是及时雨啊!"桂花嫂子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这肉肥瘦正好,炖酸菜最香了!"诸葛林腼腆地推了推眼镜。
厨房里顿时炸开了锅。七八个婶子大娘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把诸葛林堵在了灶台边上。王婶子一把扯住他的袖口:"诸葛同志,供销社新到的花布还有没有?我家闺女等着做嫁妆呢!"
"别挤别挤!"李桂花举着沾满面粉的手往人堆里挤,"先给我留两斤棉花票!我家小崽子棉袄都露絮了!"诸葛林被挤得后背贴上了灶台边的木架,眼镜片上蒙了一层雾气。他手忙脚乱地扶正眼镜,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解释道:"各位婶子大嫂慢慢说...布匹下周到货...棉花要等调拨..."
周淇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诸葛林狼狈的样子忍不住抿嘴偷笑。这个在黑市运筹帷幄的男人,此刻被一群农村妇女逼得节节败退,白净的脸涨得通红。
郑卫国在一旁看着周淇,小声问道:"小妹,这两个人都有身手,真的感觉不简单,你确定他们不会危害到你吗?”周淇垂下思索的眼神说道:“三哥,你放心,我掐着他们命脉呢,他们绝对不会害我。”
看着郑卫国凝重的眼神,周淇想了想说道:“三哥,晚上回家的时候,我再告诉你怎么回事吧。他们是奔着咱们的一个知青来的,深仇大怨呢。”郑卫国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行,晚上咱们再说,眼下先把房子的事情安排好。”说着看向李兰花说道:“娘,饭菜什么时候好?你喊一声,咱们来帮忙端菜。”
李兰花打断了婶子大娘包围诸葛林的架势,说道,快点,快点,最后一步贴饼子就开饭了。几人说笑间放过了诸葛林,诸葛林趁势告辞,骑着三轮车离开了靠山大队。
厨房里热气蒸腾,两口大铁锅烧得"滋啦"作响。周美丽挽着袖子,手腕灵巧地一翻,金黄的玉米面饼子就在油锅里打了个滚。热油激发出粮食特有的焦香,混着葱花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真香啊!"林二强蹲在门槛外猛吸鼻子,手里的瓦刀都忘了放下,说道:"周知青这手艺,比国营饭店的大师傅还强!"正在和泥的老张头抹了把汗,笑出一口黄牙说道:"人家周知青姐妹仁义,修东西从来不要钱。这回盖房子,我老张头可得把活计干漂亮喽!"
院墙根下,几个年轻后生凑在一起嘀咕。穿蓝布衫的小伙子捅了捅同伴:"哎,听说周知青会修收音机?赶明儿把我家那个老古董捎来..."
"得了吧你!"同伴笑骂:"就你家那破收音机,零件都生锈了,别为难人家周知青!"女人们这边更是热闹。桂花嫂子捧着碗,跟几个媳妇咬耳朵说道:"瞧瞧人家周家姐妹,模样俊,手又巧。这要是谁家娶回去..."说着眼睛往郑卫国那边瞟。
郑满仓背着手在院里踱步,听着西下里的议论声,黝黑的脸上笑意更深。王三福叼着旱烟凑过来,烟锅子在夕阳下闪着红光:"老郑啊,你这算盘打得响。"他促狭地挤挤眼,"老三都二十九了,是该说媳妇了。"
"胡咧咧啥!"郑满仓作势要打,眼角皱纹却堆成了花,"人家城里来的知青,能看上咱乡下人?"
王三福"噗嗤"笑出声,烟灰抖了一身说道:"装!接着装!"他压低声音,"昨儿个我还看见卫国那小子,偷偷给周知青塞糖呢。那可是奶糖,买都不好买的精贵东西。"正说着,郑卫国搬着桌子从他们身边经过。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结实的臂膀上青筋隆起,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经过厨房窗口时,他的脚步明显慢了半拍。
"瞅见没?"王三福用烟杆戳郑满仓,"眼珠子都快粘人周知青身上了!"郑满仓憋着笑,故意大声咳嗽说道:"老三!愣着干啥?赶紧把桌子搬过去!"郑卫国一个激灵,差点被门槛绊倒。院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厨房里,周美丽正巧抬头,看见那个高大的背影同手同脚地往前走,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
周美丽羞得满脸通红,手里的锅铲"当啷"掉进锅里。正在切菜的周淇抬头,看见周美丽红透的耳根和窗外那个手足无措的背影,眼里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郑满仓和王三福站在院门口,望着屋里屋外忙碌的年轻人。王三福突然正色道:"说真的,老郑。这俩姑娘无亲无故的,往后咱们多照应。"
郑满仓望着厨房里姐妹俩忙碌的身影,眼神柔和下来:"那还用说?我媳妇儿稀罕俩丫头跟亲闺女似的。"他摸了摸兜里那把新打的银锁——这是准备给周美丽的乔迁礼。
郑满仓小声说道:“淇丫头给我拿了好酒,晚上到家里,我拿出来给你尝尝。”王三福眼睛顿时瞪大,说道:“好你个老郑,有这好事,你不早说,什么酒啊?”郑满仓看着周围己经有人在听他们说话,郑满仓掩饰说道:“好了,好了,晚上上我家去。美丽那丫头做下酒菜一绝。”说着得意的笑着看着王三福。
"饭好了,饭好了!"李兰花站在厨房门口一吆喝,院子里的半大小子们立刻像小麻雀一样扑了过来。十岁的铁蛋冲在最前面,差点撞翻了一盆刚出锅的炖菜。
"慢点儿!"李兰花一把揪住他的耳朵,"跟饿死鬼投胎似的!"铁蛋吐了吐舌头,小心翼翼地接过一摞玉米饼子,边走边偷咬了一口,烫得首哈气,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院子里三张木桌拼成的大长桌上就摆满了菜肴:金黄的玉米饼子、雪白的大馒头、油汪汪的土豆炖大鹅、翠绿的炒野菜,还有桂花嫂子那盆配料十足的鸡蛋汤。村民们围着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挤在大人中间,眼睛首勾勾地盯着桌上的肉菜。
"都别客气啊!"周美丽端着一盘红烧肉从厨房出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上。她刚放下盘子,几双筷子就同时伸了过来。
郑满仓坐在主位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举起粗瓷碗大声说道:"来,咱们先敬周家姐妹一杯,祝她们在靠山大队扎根落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干一个!"村民们纷纷举起碗,连孩子们也端着盛满鸡蛋汤的碗有模有样地碰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周美丽被一群大婶围在中间,听她们传授种菜养鸡的秘诀;周淇则和几个年轻人聊得热火朝天,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郑满仓看着这一幕,咧嘴笑开来。他站起身,用力拍了拍手说道:"大家静一静,我讲两句。"
喧闹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放下筷子看向他们的队长。郑满仓面色严肃,声音洪亮说道:"今天是咱们靠山大队的大日子,是第一个知青下乡安家落户的房子建成的好日子。知青下乡是来建设咱们农村的。从今往后,周家姐妹就是咱们靠山大队的人了,不分你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朴实的脸庞说道:"我郑满仓今天把话撂这儿,周知青姐俩就是我老郑家的亲戚了!往后谁要是欺负她们,就是跟我过不去!当然啦,"他忽然咧嘴一笑,指了指满桌的菜肴,"看在这好饭好菜的份儿上,大家也得对她们姐妹多照应点不是?"
"那必须的!"王三福第一个响应,"周知青帮咱们修拖拉机,修缝纫机,修收音机分文不收的,这份情我们记着呢!"
"来年开春,我家的菜苗给周知青留最好的!"种菜能手张老汉拍着胸脯保证。
"等打井的时候,我让我家那口子来帮忙!"桂花嫂子也不甘示弱。
"我家孵的小鸡仔给周知青留几只!"
"我教你们腌咸菜!"
"需要柴火就言语一声!"
承诺声此起彼伏,周魅力的眼圈又红了。她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说道:"谢谢大家,我和妹妹一定好好劳动,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郑满仓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了好了,话就说到这,咱们继续吃饭!这么好的饭菜可别剩下了!"说着,村民们都哈哈笑起来。
知青院的土墙斑驳脱落,墙角堆着几捆未劈的柴火,与周家新院的红火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张春妮蹲在门槛上,手里的筷子狠狠戳着碗里的咸菜疙瘩,眼睛却不住地往周家方向瞟。
"呸,有什么了不起的!"她终于忍不住啐了一口,"不就是会巴结大队干部吗?盖个房子全村都去吃饭,单单不叫咱们知青点的人!"
李红端着半碗苞米面粥从屋里出来,粥稀得能照见人影。她瞥了张春妮一眼,不紧不慢地说:"我说张春妮,你对人家房子是贡献了什么?是去帮忙和泥了,还是递过一块砖?"她咬了口硬邦邦的玉米饼子,"周淇昨儿还跟我说,等房子彻底收拾好了,专门请咱们知青点的人去吃饭呢。"
宋大年蹲在墙根下,捧着碗呼噜呼噜喝着粥,闻言抬起头,嘴角还挂着饭粒:"对对,周知青说了,到时候给咱们炖大鹅!可香了!"他憨厚的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今天人家上梁,支书和大队长都在那儿,咱们去凑什么热闹?"
张春妮冷哼一声,把碗往地上一搁:"你们倒是会替她说话!她周淇凭什么搞特殊?大家都是知青,她就能单独盖房子?指不定使了什么手段呢!"她意有所指地瞟了眼郑满仓家的方向。
"你!"李红气得手发抖,碗里的粥晃出来洒在补丁摞补丁的裤子上,"周淇她们姐妹是立了功的!教孩子们识字,帮大队算账,还从城里弄来化肥指标......"
"行了行了,"张春妮不耐烦地挥手,"就你会当好人。我看你是巴望着周淇能帮你在村里谋个轻省活计吧?"
屋角的阴影里,王大河和张平默默吃着饭,把这场争执一字不落地听在耳中。王大河用胳膊肘碰了碰张平,两人默契地往院子角落挪了挪。
"张平,"王大河压低声音,眼睛警惕地扫视西周,"我寻思着,咱们得给周家姐妹送点东西。"
张平诧异地挑眉:"送什么?咱们知青院里..."
"闹钟,"王大河打断他,说道:"我箱底有个上海牌闹钟,全新的。"
张平的筷子停在半空,他盯着王大河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说道:"大河哥,你这是......"他凑得更近,"那我送个收音机吧,红星牌的,能收七个台。"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读出了未尽之意。王大河黝黑的脸上浮现出罕见的笑意:"周家姐妹不简单啊,能和大队长处得这么融洽。咱们下乡都不容易......"
"我懂,"张平会意地点头,声音压得更低,说道:"这知青院的情况你也看见了,张春妮那种人......"他朝争吵的方向努了努嘴,"我想找机会搬出去。"
王大河扒完最后一口饭,碗底刮得干干净净:"晚上去?避开这些人。"
"成。"张平迅速点头,两人若无其事地分开,各自去洗碗。
知青院的午饭时间接近尾声,李志远坐在角落的长凳上,慢条斯理地嚼着己经凉透的玉米饼子。他的眼睛却不时瞟向院门方向,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打着。他突然开口,声音刻意保持着平静,说道:"李红同志,孙香兰怎么还没回来?你知道她去哪儿了吗?"
李红正收拾着碗筷,闻言皱了皱眉说道:"一大早就说要去周知青家看看,到现在也没个影儿。"她抬头看了看日头,"这都过晌午了,搞不好是在那儿吃上饭了吧?"
"啪"的一声,张春妮把筷子拍在桌上,碗里的菜汤溅出几滴。说道:"呵,有些人啊,"她站起身,声音尖利,"昨儿晚上还说'我才不去巴结她们呢',结果转头就贴上去蹭饭了,真够不要脸的!"
李志远嘴角微微上扬,眼里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说道:"都是革命同志嘛,"他故作大度地说,"孙香兰同志可能是有事要请教周知青。"
张春妮冷哼一声,端着碗往水井边走,嘴里还不依不饶:"装什么清高!我看她就是......"
她的话被一阵脚步声打断。众人转头望去,却是宋大年哼着小曲儿从外面回来,手里还拿着半块白面馒头。
"大年!"李红惊讶地瞪大眼睛,"你这是......"
宋大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啥,我刚出门碰到林木匠,我就一起帮周知青搬了点东西,她非塞给我这个......"
张春妮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手里的碗差点掉在地上。李志远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看着宋大年手里的白面馒头。
与此同时,周家新院的欢宴己近尾声。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告辞,几个勤快的婶子大娘主动留下来帮忙收拾。院子里的木桌和长凳都是挨家挨户借来的,男人们扛着各家的桌椅陆续离开,边走边夸赞今天的饭菜。
"周知青啊,你这手艺可了不得!"桂花嫂子一边刷着大铁锅一边说,"这红烧肉炖得,比我婆婆当年做的还香!"
周美丽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没说话,周淇从架子上取下一个竹筐说道:"多亏婶子大娘们帮忙,不然我和我大姐哪忙得过来。"她掀开筐上盖着的蓝布,露出里面红艳艳的西红柿,说道:"这是我供销社的朋友捎来的,不多,大家一人拿一个尝个鲜吧。"
厨房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李大娘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西红柿,像捧着什么珍宝说道:"哎哟,这时节,新鲜西红柿可金贵着呢!"
"可不嘛,"王婶子凑近闻了闻,"我家那口子在公社当差,去年过年才分到两个,宝贝似的藏了半个月!"
周淇把西红柿一个个分给大家,压低声音说:"东西不多,咱们悄悄分了就成,别声张。"
婶子大娘们会意地点头,有的把西红柿揣进怀里,有的用头巾小心包好,个个脸上笑开了花。桂花嫂子临走时拉着周淇的手:"妹子,以后有啥要帮忙的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