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我在东北当村长

第152章 蓝图交锋(二)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75我在东北当村长
作者:
无比呦暖和心
本章字数:
2638
更新时间:
2025-06-27

“共鸣…场域…”张汝京喃喃自语,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他拿起一支笔,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划拉着,不再是质疑的圈,而是尝试勾勒程冬青描述的“共振波”和“拓扑场”。作为一个顶尖的制程专家,他太清楚传统硅基制造的极限在哪里。程冬青提出的“非硅基法则”,虽然匪夷所思,却像一道强光,刺破了认知的迷雾,指向了一条从未设想过的、充满风险却也蕴含无限可能的道路。

“就算…就算这‘场域’理论成立,”张汝京抬起头,眼中的冰层融化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技术狂人的灼热和面对未知的谨慎,“怎么实现?怎么造?你告诉我,用什么工具在陨石这种活见鬼的材料上雕刻出能引发‘共振’的节点?用什么工艺保证‘拓扑场域’的精确成型?硅基的光刻机在这里就是废铁!”

“用‘天火’本身!”程冬青的回答斩钉截铁,眼中蓝芒一闪,“‘熔炉’就是我们的‘刻刀’和‘砚台’!”他调出“熔炉”内部的实时监控画面——暗金球体在磁约束下悬浮,那缕被艰难引导出的暗金能量流正稳定地注入能量缓冲器。

“节点雕刻:不用激光!用我们稳定抽取的陨石能量流本身!”程冬青指向那缕暗金细流,“它源自‘天火’,与陨石材料同源!用它作为‘刻刀’,在蓝血‘低语’频率的调制下,以特定脉冲模式轰击陨石基板表面!只有同源的能量,才能最‘理解’材料的缺陷,在最微观的层面引导能量涡旋的形成,并让它们趋向于‘共鸣’!就像用海浪本身去塑造沙滩上的漩涡!”

“至于工艺控制…”程冬青看向张汝京,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这正是需要你的地方,张博士。我们不需要光刻机去定义纳米级的线条。我们需要的是:能量束的精密操控系统!需要能将陨石能量流精确聚焦、分束、调制为复杂脉冲序列的‘笔’!需要能实时监测基板能量场变化、动态调整雕刻参数的‘眼’和‘脑’!需要一套全新的、基于能量场反馈的实时闭环控制系统!这是‘黑土’制造的灵魂!是现代制程控制理念在非硅基能量材料上的涅槃重生!除了你,我想不出还有谁能设计出这样的系统!”

程冬青的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张汝京的心坎上!能量束操控!实时闭环反馈!将现代制程最核心的精密控制理念,嫁接到狂暴的陨石能量雕刻上!这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却有着清晰技术路径的宏大命题!一个足以让任何顶尖工程师热血沸腾、赌上一切的终极挑战!

张汝京眼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棋逢对手的亢奋!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一把擦掉之前质疑的红圈,拿起笔,在程冬青的共鸣波纹和“场域”概念旁边,飞快地勾勒起来!

“能量束聚焦…可以用多级磁透镜阵列结合静电偏转…分束…声光调制器不行,能量级别太高…或许用等离子体光栅…脉冲序列生成需要超高速FPGA阵列…实时反馈…传感器必须能承受本底能量冲击…高灵敏度的量子磁力计阵列?…”

他一边画,一边语速极快地和程冬青、林若梅交流着,王工、李工也迅速加入讨论,赵工更是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灵感迸发的火花。会议室里,之前冰冷的对峙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度亢奋的、思维激烈碰撞的“战场”!蓝血的首觉、菌丝的智慧、现代制程的精髓,如同三条奔腾的激流,在“黑土”蓝图这块共同的河床上,开始了凶险却充满创造力的激烈交汇与融合!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