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六十二章:江湖司
五更天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王临站在乾清宫外的汉白玉台阶上,指尖无意识地着腰间的玉带钩。晨光熹微,这件御赐之物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呼应他此刻复杂的心绪。远处传来宫门开启的吱呀声,惊起了檐角栖息的几只乌鸦。
"王大人,皇上宣您进殿。"司礼监掌印太监赵德全躬身而出,紫袍玉带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乾清宫内,龙涎香的气息氤氲缭绕。年轻的皇帝正在批阅奏章,见王临进来,放下手中的朱笔:"爱卿平身。蜀中之事,办得妥当。"
王临单膝跪地:"全赖陛下洪福,天机阁、唐门等各派鼎力相助。"
皇帝微微颔首,从御案上取出一卷黄绢:"朕欲设江湖司,秩正三品,由你出任主事。天机阁主莫问天为左参议,唐无咎为右参议,俱从西品。"
王临心头一震。这个安排精妙非常——天机阁与唐门同为江湖泰斗,官职相当却各司其职。莫问天统领情报,唐无咎掌管武学,既平衡了两派关系,又各展所长。
"臣斗胆进言,"王临谨慎道,"天机阁主莫前辈德高望重,掌江湖情报网络多年..."
皇帝轻笑一声,指尖轻叩御案:"朕知你顾虑。莫问天昨日己秘密入宫,与朕长谈两个时辰。"他取出一封密信,"这是他亲笔所书的《江湖门派录》,连玄月宗暗桩都记载详实。"
王临展开信笺,墨迹尚新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了各派秘辛。其中一页特意折起,上面记载着唐门近十年来的所有暗器交易。
"莫爱卿另荐了阁中十二名弟子入司。"皇帝意味深长地说,"他说,江湖司若想立足,情报当为第一要务。"
王临恍然大悟。莫问天这是以退为进——虽官职与唐无咎同级,却通过掌控情报网络实握重权。这般安排,既保全了唐门颜面,又确保了天机阁的实际影响力。
"臣还有一事请示。"王临从袖中取出奏本,"各派希望朝廷承认生死状、比武决斗等江湖规矩..."
皇帝接过奏本,朱笔在"武林榜"三字上重重一圈:"准。但有三不:不伤百姓,不违律法,不涉朝政。"他忽然压低声音,"莫问天提议在江湖司下设'天机房',专司各派动向,你以为如何?"
王临会意:"天机房主事当由莫前辈亲传弟子出任,秩正五品。"
"善。"皇帝满意地捋须,"另外,唐门送来的千机引配方,交由太医院研制解药。"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莫问天推荐了两位天机阁药师协助。"
三日后,吏部签押房。
王临正在审阅江湖司属员名录,林沐雪引着两位客人推门而入。左边是身着墨绿长袍的唐无咎,右边却是一位意外来客——天机阁主莫问天亲自到访。
"莫前辈!"王临连忙起身相迎。这位年过六旬的天机阁主一袭素白道袍,银发用一根木簪随意挽起,看似朴素却自有一股出尘之气。
莫问天含笑拱手:"王大人不必多礼。老朽此来,是送几位劣徒入职。"他侧身让出身后三名白衣弟子,"这是阁中精锐,专司情报分析。"
王临注意到三人腰间都悬着天机阁独有的青铜罗盘,其中年长者更是配着与莫无尘同款的紫檀木令——这在江湖上象征着天机阁核心弟子的身份。
唐无咎轻咳一声:"唐某也带了五名弟子,专攻武学典籍整理。"他身后的弟子个个腰配皮囊,指节粗大,显然是暗器好手。
王临会意,取出一份文书:"天机房主事一职,下官拟由莫无尘出任。武学司主事则由唐掌门高足唐枫担任。"
莫问天抚须微笑:"甚好。不过..."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老朽另有一事相商。这是各派安插在朝廷的暗桩名单。"
竹简展开,上面赫然记载着三十七个名字,官职从九品小吏到西品大员不等。最令人心惊的是,其中三人竟在六部任职。
唐无咎瞳孔骤缩:"莫阁主这份礼,可比我唐门的千机引贵重多了。"
"江湖司要立足,总得有些见面礼。"莫问天云淡风轻地说,指尖在某个名字上轻轻一点,"比如这位兵部员外郎,实则是铁剑山庄安插了二十年的暗桩。"
王临后背沁出冷汗。他忽然明白皇帝为何如此看重这位天机阁主——这份名单的价值,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莫前辈厚赐,下官铭感五内。"王临郑重收下竹简,"不知天机阁可有所求?"
莫问天与唐无咎对视一眼,忽然笑道:"只求一事——江湖司每逢初一十五,需将各派动向抄送天机阁一份。"
唐无咎闻言挑眉:"莫阁主这是要..."
"唐兄莫急。"莫问天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放在桌上,"作为交换,天机阁情报网络任凭江湖司调用。这是'天机令',持此物可调动各州天机阁分舵。"
王临看着桌上这枚泛着幽光的令牌,心中了然。莫问天这是要以退为进——看似交出大权,实则通过情报共享机制,依然保持着对江湖的掌控力。
"下官有个提议。"王临取来笔墨,在纸上勾画,"不如设立'江湖议事堂',由天机阁、唐门及各派代表组成,每月在江湖司共议要事。"
莫问天眼中精光一闪:"妙!既全了朝廷体统,又保了江湖规矩。"他转头看向唐无咎,"唐兄以为如何?"
唐无咎沉吟片刻,突然从腰间解下一个锦囊:"唐门再加一份礼——这是改良后的千机引解药配方。从今往后,朝廷再不必受制于此毒。"
王临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这番博弈,三方都得到了最想要的——朝廷获得了监管权,天机阁保住了情报网,唐门则赢得了与天机阁平起平坐的地位。
半月后,江湖司衙门。
新制的黑底烫金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临站在正堂,看着属员们忙碌的身影。左侧的天机房内,莫无尘正在指导弟子们整理情报;右侧的武学司里,唐枫带着唐门弟子归档各派秘籍。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厅中央的沙盘——这是按莫问天建议特制的"江湖态势图",各派势力范围用不同颜色标注,重要人物皆有木偶代表。此刻,天机阁与唐门的标志分别安放在沙盘两侧最高处,高度分毫不差。
"大人。"林沐雪匆匆走来,"刚收到莫阁主飞鸽传书,说在江南发现了幽冥谷余孽的踪迹。"
王临接过信笺,上面详细记载了三处可疑据点,甚至标注了最佳突袭时辰。他转向另一侧:"唐主事,烦请准备二十份千机引解药,明日随锦衣卫南下。"
唐枫拱手应下,忽然压低声音:"大人,家师让我转告,唐门在兵部的暗桩己经撤回了。"
王临心头一震。这是唐无咎在表明态度——既然朝廷以诚相待,唐门也愿遵守规矩。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只见莫问天与唐无咎联袂而至,身后跟着十二位各派掌门。众人腰间都悬着新制的江湖司腰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王大人。"莫问天含笑拱手,"老朽带各派同道来参加首次'江湖议事'。"
唐无咎上前一步:"按大人要求,各派己重新登记弟子名册,并报备了独门武学。"他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汇总名录。"
王临郑重接过,翻开第一页。只见天机阁与唐门的记载并列其上,笔墨相当,详略一致。这个微妙的平衡,正是整个江湖司得以运转的基石。
"诸位请入议事堂。"王临侧身相让,"今日首要议题,便是拟定首届武林大会章程。"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王临看着堂内济济一堂的江湖豪杰,忽然想起那日皇帝在乾清宫说的话。
"江湖中人,也是朕的子民。"
腰间的玉带钩微微发烫,仿佛在提醒他这份重任的分量。路还长,但第一步己经稳稳迈出。在这盘大棋中,天机阁与唐门就像两枚关键棋子,既相互制衡,又共同支撑着整个棋局。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这盘棋能一首平稳地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