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梅雨季的潮气裹着霉变的气味渗入鼻腔,林深推开「侦探事务所」的玻璃门时,铜铃发出一声慵懒的脆响。张红林正趴在办公桌上整理案卷,后颈被空调冷气吹得泛起鸡皮疙瘩,身旁的苏晴踮着脚,试图把新打印的价目表贴到墙上。
“林哥,有个怪案子。”张红林腾地坐首,椅子发出吱呀的抗议,“景明小区的物业说,有户人家半夜总传出怪声,邻居报警三次都查不出问题。”
苏晴转过身,马尾辫扫过贴歪的价目表:“物业怀疑是302室的独居老人精神有问题,可每次警察来,屋里又安静得像座坟。”
林深着口袋里的怀表,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警校时的深夜查案训练。三个小时后,他们站在景明小区3号楼前,潮湿的路灯把三人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
302室的防盗门紧闭,猫眼蒙着一层灰尘。林深把耳朵贴在门板上,隐约听见水流声,像是有人在不断冲洗什么。张红林正要敲门,苏晴突然拽住他的胳膊:“等等,隔壁301的门缝...”
一缕微弱的红光从301室渗出,伴随着压抑的啜泣。林深抬手敲门,哭声戛然而止。过了许久,门后传来锁链滑动的声响,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女人露出半张脸,眼尾还挂着泪痕。
“我...我丈夫出差了。”女人声音发颤,“最近总听见隔壁传来刮擦声,像有人在墙上刻字。”
回到事务所,张红林调出小区监控。凌晨两点十七分,画面里出现诡异的一幕:302室的老人佝偻着背走出单元门,怀里抱着个黑色塑料袋,在垃圾桶前停留片刻后,突然抬头首首看向摄像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他在抛尸!”苏晴脱口而出,却被林深摇头否定。“那个塑料袋太轻,更像是装着纸张。”林深放大画面,“注意他的鞋子,鞋底沾着某种白色粉末。”
第二天,林深乔装成水管工敲开302室的门。开门的老人穿着褪色的中山装,右手不停着门框,指甲缝里嵌着白色碎屑。屋内弥漫着浓烈的松节油味,墙上贴满泛黄的报纸,唯一的家具是张斑驳的书桌,上面堆满画满几何图形的草稿纸。
“水表在厨房。”老人声音沙哑,目光始终盯着林深的工具箱。林深弯腰检查水表时,余光瞥见垃圾桶里躺着半支彩色粉笔——和老人指甲缝里的粉末一模一样。
当晚,三人带着录音设备再次潜入小区。张红林和苏晴守在楼下,林深则趴在302室的通风管道口。午夜时分,房间里传来窸窸窣的响动,老人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该画完了...第七个圆...”
林深屏住呼吸,顺着通风管道望去,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墙上,老人正用彩色粉笔疯狂绘制复杂的几何图案,嘴里念念有词:“不能被发现...他们会毁掉我的杰作...”
“这不是精神分裂。”林深摘下夜视镜,“他在解数学题,那些怪声是粉笔摩擦墙面的声音。”张红林翻出老人的资料,瞳孔猛地收缩:“退休前是大学数学系教授,五年前因学术造假身败名裂,之后就深居简出。”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老人患上了强迫性思维障碍,坚信自己能证明某个世纪难题,日夜在墙上演算。而隔壁301室的女人,丈夫正是当年揭发老人造假的学生。
当林深带着社区医生推开302室的门时,满墙的公式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彩。老人攥着最后一支粉笔,固执地重复:“就差一步...就差...”
“教授,您的公式推导需要更严谨的论证。”林深递上一张干净的草稿纸,“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试试看?”
三个月后,景明小区恢复了平静。302室的老人开始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有时会在社区图书馆教人解数学题。林深站在事务所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嬉笑的人群,口袋里的手机突然轻轻震动——那是陈浩发来的新消息,又有一桩棘手的案子需要帮忙。
苏晴抱着案卷从身后探出头:“林哥,下个案子接吗?”
“接。”林深转身,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那张旧照片——照片里,老周戴着怀表,正手把手教他勘查现场。窗外的阳光穿过玻璃,在他脸上切出明暗交界线,就像十二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下午。
故事二
暴雨如注的夜晚,林深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键盘敲击声在事务所里回荡。张红林瘫在沙发上打着游戏,苏晴则专心致志地整理案件档案。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来人是知名出版社编辑李晓雨,她神色慌张,妆容凌乱,黑色风衣上还挂着水珠。"林侦探,求求你帮帮我..."她声音颤抖,"我的作者李烨失踪了,我担心他出事。"
林深示意她坐下,递上一杯热茶。李晓雨捧着杯子,讲述起事情的经过。李烨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悬疑小说家,他的《暗夜侦破迷踪》系列销量破百万。但最近几个月,他的行为越来越古怪,经常半夜发消息说有人跟踪他,还说自己创造的小说角色活过来了。
"三天前,他突然失联。"李晓雨眼眶泛红,"去他家找,发现门虚掩着,屋里一片狼藉,电脑开着,文档里是未完成的新书——《双面人生》。"
林深和张红林对视一眼,苏晴己经开始收拾勘查工具。半小时后,他们来到李烨位于城郊的别墅。推开门,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客厅中央,一具穿着黑色风衣的尸体倒在血泊中,面部被残忍毁容,手里还攥着半截钢笔。
"死者不是李烨!"林深蹲下查看尸体,"根据李晓雨的描述,李烨左手臂有纹身,而死者没有。"他注意到尸体口袋里露出一角泛黄的书页,正是李烨第一部小说的片段。
张红林在书房发现了异常。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停留在小说第五章:主人公分裂出第二人格,开始杀害自己创造的角色。书桌抽屉里,藏着数十封手写书信,字迹工整却透着癫狂:"你们逃不掉的,我要让你们知道谁才是主宰。"
苏晴在地下室找到一个上锁的铁盒,里面装满了剪报和照片。剪报都是李烨小说的书评,照片则是不同女性的偷拍——她们的穿着打扮,与陈默书中的受害者如出一辙。
"这些女性..."李晓雨脸色煞白,"都是给过差评的读者。"
线索渐渐拼凑成型。李烨在创作压力下精神分裂,将自己代入小说角色,开始对"书中人物"展开猎杀。但那具尸体又是谁?
林深重新检查尸体,在死者鞋底发现了特殊的泥土痕迹。通过比对,这种泥土来自城郊的废弃采石场——那里,正是陈默新书中设定的埋尸地点。
当他们赶到采石场时,暴雨冲刷着地面。在一处岩壁下,蜷缩着浑身湿透的李烨。他眼神空洞,怀里抱着沾满血污的笔记本,嘴里喃喃自语:"我必须杀了他...他要抢走我的故事..."
"李烨!"林深大声呼喊,"清醒一点!你杀的不是小说角色,是真实的人!"
陈默突然暴起,挥舞着石块冲过来。张红林迅速上前制服他,苏晴则捡起地上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凌乱的字迹记录着双重人格的挣扎:"我是作者,也是读者。我喜欢他的故事,却讨厌他的懦弱。所以我要帮他完成那些未尽的复仇。"
真相大白。李烨分裂出第二人格,以"读者"的身份对给差评的读者展开报复。而那具尸体,正是他找来扮演小说角色的替身。
回程的车上,李晓雨沉默良久:"原来他一首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分不清现实和虚幻。"
林深望着车窗外的雨幕,想起老周说过的话:"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人性的挣扎。"口袋里的怀表微微发烫,提醒着他这份责任的重量。
雨还在下,城市的霓虹在雨水中晕染成一片迷离的光。对于林深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不过是众多案件中的一桩,但对于那些被文字迷局困住的灵魂,真相或许是唯一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