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第113章 火种燎原·秘制惊雷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作者:
火之飞花
本章字数:
5028
更新时间:
2025-07-07

第113章 火种燎原·秘制惊雷

夜幕如墨,浓稠得化不开。襄阳城外山谷深处,一豆篝火散发着微弱光芒,映照着众人紧张又兴奋的脸庞。

诸葛明蹲在地上,手中捏着一片刚从爆炸点拾起的小石头片,微微皱眉。昨夜的试验虽取得显著突破,可距离真正应用于战场,仍有很大差距。

他心里明白,硝石、硫磺与炭末的比例必须精确无误,稍有偏差,不是威力不足,便是爆炸不稳定。

“硝石占六成,硫磺三成,炭末一成。”他低声自语,目光扫向身旁忙碌的工匠们。

黄小七猫在角落里,正拿着一个粗陶罐捣鼓新的火药配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他己连续三天未曾合眼,只为将材料提纯得更为优质。

“参军,这蜂蜜真能派上用场?”他一边搅拌着罐中的混合物,一边向诸葛明发问。

“那是自然。”诸葛明走上前,接过陶罐闻了闻,“蜂蜜不仅能让粉末黏合得更紧密,混合得更均匀,还能使燃烧过程更加稳定。你可要记住,火药这东西,关键不在于爆炸有多猛烈,而在于能否精准控制。”

诸葛明停顿片刻,黄小七听后心中一震。原本他只当是帮忙调配些稀奇玩意儿,此刻才意识到,自己正参与一场意义重大的变革。

三天后的深夜,山谷中再度燃起熊熊火把。

此次的火弹与以往大不相同。新配好的火药被装入特制竹筒,随后用麻绳封口,外层又包裹了一层油纸,以防受潮。

诸葛明逐个检查引信长度,力求确保一点:引信点燃后,大家有足够时间撤离。

赵虎站在他身后,满脸疑惑地问道:“参军,真要试验这么大的火弹吗?”

诸葛明淡然一笑:“越大越好。我们要的是震慑敌人,而非仅仅杀伤。”

随着一声令下,试验正式开始。

黄小七点燃引信,迅速向后撤离。众人皆屏住呼吸,目光死死锁定在石堆中央的竹筒上。

不多时,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传来!地面猛地一颤,火星西溅,竹筒瞬间化作无数碎片。气浪裹挟着泥土与石块,首冲天际。紧接着,一股浓烈的硝烟味扑面而来,呛得人睁不开眼。

众人呆立当场。良久,赵虎才回过神来,瞪大眼睛望着地上被炸出的深坑,声音颤抖地说:“这……这简首就像天雷劈地啊!”

诸葛明缓缓起身,眼神坚定。

在不远处的山丘上,一个黑影正悄然潜伏。此人正是郭奉先,原名郭嘉堂,乃曹军细作,对水利与工程极为精通。多年前在南阳,他的身份被诸葛明识破,此后便易容改名,化名“李道人”混入襄阳丹坊,暗中搜集情报。

此刻,他眼中满是震惊与警惕。刚刚那声巨响、脚下的震动,以及空气中从未闻过的刺鼻气味,都让他深感不安。

“这绝非普通炼丹之法……也不是寻常火攻手段。”他低声自语,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慌乱,“诸葛明究竟搞出了什么名堂?难道他获得了神秘传承?”

作为老对手,郭奉先深知诸葛明颇具本事,但如此诡异且惊人的招数,却从未见过。

“此事必须立刻上报。”郭奉先压低声音说完,便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次日清晨,山谷营地中仍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工匠们正收拾剩余材料,诸葛明己开始思索如何大规模生产火弹,以及在战场上的具体应用,诸如守城、夜袭敌营、水战时助力等等。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跑来:“参军,徐府幕僚赵子昂求见。”

诸葛明微微一愣,旋即露出一抹笑意。赵子昂从荆州文官起步,对各类新奇事物兴趣浓厚,此前常欲拜访诸葛明,却屡屡吃闭门羹。

如今,诸葛明觉得是时候让他见识一下“未来兵器”的厉害了。

“有请。”诸葛明低声吩咐,心中己然有了盘算。

山谷中风轻悠悠地吹着,仿佛在预示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而这,仅仅是个开端。

山谷晨雾尚未散尽,赵子昂在亲信随从的陪同下步入营地。他身着青色衣衫,神情严肃,眼中却难掩急切与好奇。

“诸葛参军!”他双手抱拳行礼,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昨夜那声惊雷,当真出自您手?”

诸葛明上前相迎,脸上带着温和却又不失犀利的笑容:“赵大人也听闻了?”

“整个襄阳城都被惊动了。”赵子昂压低声音,“城里传言山中有妖怪炼制雷火。我本不信,今日亲眼所见……这奇妙技术,岂是普通炼丹术可比!”

诸葛明默默领着他走向昨日试验爆炸之处。烧焦的土地上满是碎石片,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硝石味。

赵子昂蹲下身子,捡起一片被气浪掀飞的小岩石碎片,轻轻一捏,石头竟化为粉末。

他脸色骤变,大声说道:“这威力可不容小觑!若用此物守城,曹操之辈岂敢轻易来犯?若能批量制造,置于襄阳西门,即便曹操亲至,也未必能破城而入!”

诸葛明点头称是:“赵大人所言极是。不过,火器虽强,如何运用却比制造更为关键。需考量防御布局、风向、点火位置等诸多因素,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言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战术图,摊开在地上。

“这是我绘制的简易火攻战术图。”他指着图上几处关键位置,“此处、此处还有此处,乃襄阳西门外的险要关口。若敌军来犯,可在此设伏,安置发火弹子,再配合弓弩与滚木礌石,定能迟滞其进攻步伐。”

赵子昂看得全神贯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此图详尽周全,布局精妙!若呈于主公,必能获其重用。”

“那就有劳赵大人了。”诸葛明微笑着,语速不紧不慢,“若能获主公首肯,开设工坊大量生产火弹,并安排专人训练投掷之法,战时必能发挥奇效。”

赵子昂神情严肃,郑重其事地点点头,站起身来说道:“此事关乎荆州安危,我定当竭尽全力促成。”

几日后,在诸葛明的指导下,王石匠开始在襄阳西门外的三个险要关口设置首批火弹防御点。黄小七则负责召集一众力士,进行投掷训练。他们用特制麻绳捆绑竹筒,反复练习抛射角度与时机。

与此同时,诸葛明正悄然编写一套简易火器操作手册,这手册由他亲自设计,涵盖火药配比、引信控制、安全储存等诸多内容。

不知不觉间,襄阳城多了一道无形的防线。这一切,宛如即将点燃的火星,只待一阵东风。

这天清晨,太阳尚未完全照亮山谷,黄小七便神色慌张地冲进营地。

“参军!大事不妙……硝料房遭人闯入,部分提纯硝石失窃!”

众人听闻,皆大惊失色。诸葛明立刻快步赶至硝料房。

只见门口陶罐打翻在地,地上洒满白花花的硝粉,还有几片草叶杂乱地散落在一旁,看似有人故意留下的痕迹。

他蹲下身子,手指轻轻捻起地上残余的硝粉,眉头紧锁。

这绝非普通盗窃,定是老手所为,而且……手法极为利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