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相公,又玄知错了。今后定会竭尽全力,传授他诗文知识。
只希望您能给那两个孩子一个机会,我能感受到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缘分。即便将来那个女孩,只能成为妾室。”
面对郑畋这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子,鱼又玄无力辩解什么。
但她也不愿让刚刚萌生好感的两个孩子,过早体验离别的痛苦,因此主动开口为他们求情。
“既然如此,就再给他们两个月的相处时间。
两个月一到,你和她必须马上离开长安城。
如果将来有缘,我自然不会再加以阻挠!”
说完这些话,郑畋便离开了。自始至终,他的眼神都没有在鱼又玄身上过多停留。
“郑大人的教诲之恩,又玄铭记在心。”面对郑畋渐行渐远的背影,鱼又玄远远地行了弟子之礼,许久未曾起身……
离别时的长安城,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打更声,提醒着人们夜己深沉。
鱼又玄如同今天般踏着积雪,向着李琮昭所在的郑府走去。
路上不断传来的沙沙声响,映衬着她复杂的心情。那里面,既有对过去的悔恨,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只是当年是告别,今天是再见。
那一年,她站在宅邸门前,轻轻敲响门环时,心中涌起的是久违的紧张。
当门缓缓打开,她看见那张熟悉的脸庞时,原本眼中的光变得黯淡无比。
只因为,当年为她开门的不是李琮昭,而是郑畋为李琮昭配的书童。
今夜,会是他亲自迎我吗?抱着这样想法,鱼又玄的思绪又回到当年。
“鱼先生,您来了。快请进,公子正等着您呢!”书童恭敬地说道。
鱼又玄微微点头,随着书童走进宅邸。
宅邸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她一路走来,只见宅邸布置得极为雅致,每一处都透露着主人的品味与格调。
终于,她来到了李琮昭的书房前。
书房的门并未合拢,而正开着。
她轻轻推门而入,只见李琮昭正端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一卷书,正聚精会神地阅读着。
听到声响,他抬起头,看到鱼又玄站在门口,脸上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老师,您来了,快请坐!”当时的他,就像是个弹簧,就那么“刷”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她面前,冲她恭敬地行了那么一礼。
只是让她感到有些苦涩的是,那弟子礼,行的是那么的标准,让她无从指责。
鱼又玄只记得自己当时看着他良久,最后,她也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琮昭,是老师来晚了,让你久等了。”
那时的李琮昭,轻轻摇头,微笑着说:“不晚,老师能来,我就己经很开心了。”
那时,两人相视而笑。随后她又在李琮昭的引导下,坐在了书房的客座上。
没多久,书房内飘荡起淡淡的墨香,两人开始交流起诗文,也分享了彼此的过去和未来。
那一夜,他们畅谈至清晨。首到窗外的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
经过这一夜的交流,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许多。
然而,她也是在那时才明白,原来李琮昭真的,仅仅只是将她当作人生知己来看,这种欣赏无关风月。
这一夜过后,她带着自己选定的衣钵传人离开了长安城。
至此,她与李琮昭的关系,止于师徒。
也是在李琮昭和郑畋的影响下,她这才明白过来。
关系相近的异性之间,不是只有男欢女爱,还有更深层次的友谊存在,只是当时世人多流连于肉体之欲,不愿深究其他。
思绪回归现实,自离开长安城以来,后来的她,带着那个小女孩游历了大唐的许多地方。
这一路上,她们不仅深刻见识了人性的复杂,也遇到了许多像郑相公和李琮昭这样的人。
同时,还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
现在的她,己经彻底摆脱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她开始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珍惜每一段值得珍惜的真挚情谊,也懂得了如何面对失去,成为了郑畋当年希望她成为的奇女子。
在与朋友们的相处中,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关怀,这些经历让她变得更加坚韧与豁达。
故而此刻,她才能内心如此平和地走在这凤翔府天兴县的官道之上。
尽管前路漆黑一片,她的步伐却异常坚定。
因为她深知,当年那个少年正在前方等待着她。
一想到这,她就像是着了魔似的,原本烦躁的内心立马就变得异常平和。
与此同时,李琮昭正站在约定的地点,耐心地等待着鱼又玄的到来。
每当想起她时,李琮昭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在长安城首次得知,鱼又玄事迹时的场景。
因为他不明白,当时的鱼又玄明明罪不至死,凭什么当时的京兆尹温璋可以堂而皇之的公报私仇,致她于死地。
还记得那时,鱼又玄的悲惨经历深深吸引了他。
在她身上,他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的影子。
这也是他为什么,当年会毫不犹豫地跪求郑畋,恳请他出手相救的最大主因。
在随后的相处中,她也如愿成为了他的诗文老师。
……
接近子夜时分,官道尽头出现了一位身着月白道袍,外披玄色毛帔的道姑。
待她走近,李琮昭终于看清了她的面容。
她的面容清丽柔美,散发出典型的东方温婉气质。
她依旧如李琮昭记忆中那样,梳着流行的乐游髻。
最大的区别是,那些她曾引以为傲的精美饰品己不复存在。
如今的她,仅以一支青玉簪作为装饰。
鹅蛋形的脸庞,小巧而精致,双眉如远山含黛,自然舒展的弧度与微垂的杏眼相得益彰,眼尾微微上扬,透露出灵动的神采。
卧蚕的眼下点缀着纤长的睫毛,弯弯的笑眼中,盛着清亮的眸光,宛如春日湖水般波光粼粼。
鼻梁挺拔却不锐利,与圆润的鼻尖构成柔和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