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后,明德弘毅的各个官方账号发布了《公益援助可视化行动》最新一期微纪录片——《以爱之名》
镜头内,爸爸在外地工作,每半个月回家一次。
男生在卧室内写作业。爸爸妈妈从压低声音的谩骂到扔东西发泄双方的情绪。男生被叫骂声吓到了,冲出来护着妈妈。
爸爸的火气更大了,一把推开男生,男生撞向沙发磕到了额头。妈妈见状扑向爸爸,男女力量悬殊,妈妈被爸爸摁在地上……
男生害怕至极,妈妈嘴里一首喊着:“打死我吧!看看还有谁给你打理这个家!”
爸爸像是清醒了些,站起身摔门离开了。周围的邻居听到如此大的动静纷纷探出头,走到男生家里想帮他们报警。妈妈拒绝了,表示只是爸爸喝多了,情绪失控才这样。
妈妈依旧像对待幼儿园、小学的孩子那样,雷打不动接送男生上下学,初一的男生对新环境和新朋友很是好奇。他想要和同学一样一起去打篮球、吃路边的串串,而不是一放学立马回家学习。
男生也表达过自己的向往,得到的回应是“你应该好好学习,妈妈从你出生后就全职照顾你,很不容易。爸爸不爱我们,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妈妈,最后离开这个家!”
“妈妈特意为你去学了烹饪和烘焙,你想吃什么我弄给你吃,外面的东西不卫生!”
“整天想着玩乐的孩子都没心思学习,你的成绩在班里是第一,你不要跟他们一样,不然成绩下降了怎么办。”
男生将那些探索世界的活力因子压抑在内心的深处,无人知道。就连写日记,也要写一些家长爱看的,他开始厌烦这样的生活,但又愧疚自己对父母的索取。
首到那天,男生看到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同学,同学拉着他加入,意外发现男生打球也很厉害。他们不知道是因为男生每天都在观察他们。
男生和同学打成一片,准备再来一次投篮时,一个熟悉又让人窒息的声音出现了。
“你怎么能不告诉我一声就在这里打篮球呢?你知不知道我在校门口等了你半小时,我差点就要报警了!”妈妈哭着走向男生。
男生眼里瞬间没了光,在班主任和同学的道别声中跟着妈妈回家了。
“砰!”巨大的声响将男生从委屈和伤心中拉回现实。
妈妈将玄关处的花瓶砸到了地上,声嘶力竭地喊:“为什么连你也要欺骗我?你为什么要擅自去打球?我不是告诉过你今天晚上要去上奥数课吗?你白白浪费了时间,就为了嘻嘻哈哈欺骗我是吗?”
“我很喜欢和他们玩,我也很喜欢打篮球。不跟你说是因为你肯定不同意,我就玩这么一次,同学们都说我打得很好的,妈妈你”男生的声音戛然而止,捂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妈妈。
妈妈打了他一巴掌后情绪激动得眼泪狂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后,她紧紧抱住男生:“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打你的!是妈妈不好,你原谅妈妈吧!”
“妈妈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出生后,你就是我的全部!为了你,妈妈放愿意弃自己的事业,放弃自己的社交圈,每天的期待就是看到你变成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我们一起离开这个糟糕的家!”
在一声声控诉中,男生内心崩塌了,裂开的地方比脸上火辣辣的巴掌印更深。他为妈妈的付出感到愧疚和窒息,最后也哭着对妈妈道歉,保证再也不会做不应该做的事。
重复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爸爸妈妈的争吵逐渐升级。男生挡住了扔向妈妈的玻璃相框。
爸爸和妈妈再次扭打起来。男生面无表情地处理好伤口后正常上学,同学和班主任偶然发现了男生身上的伤疤,在多方的追问下,男生崩溃叫着:“是爸爸打的,我不允许他伤害妈妈!”
随后就是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以及救助组织的工作,爸爸也在审问中承认了多次误伤男生的行为。
一切看似得到了最好的安排。
男生在同学、老师以及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慢慢地去了解正常家庭的相处模式,也渐渐想去做更多的事情。
男生勇敢地尝试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换回来的是被衣架打在身上的刺痛。
接着是妈妈声泪俱下的道歉。
一次又一次,只要男生做出反抗的行为、表现出反抗的思想;只要男生的成绩有所下滑,等待他的是一个个淤青和一声声忏悔。
最后,男生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逃出母爱的牢笼,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自由权利。
“一开始,我觉得全职妈妈的感觉糟糕透了,我讨厌一切关于婚姻的东西。孩子就是我生存下去的动力。”
“我决定将自己做不到的东西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不优秀没关系,我的孩子一定要做一个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人!我给他做了最好的学习规划,我知道他每天学习的进度,甚至他写某类数学题的解题速度我都一清二楚。”
“孩子的优秀让我感到欣慰的同时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开始向周围的人传授自己的教育经验,我开始享受当妈妈的快乐。但不面对孩子时我也很疲惫,我只能对着半月才回家一次的丈夫抱怨内心的痛苦,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指责。”
“家暴只有零和无数次,我也不敢置信如此爱孩子的我竟然变得面目全非,想用暴力来控制住有自我想法的孩子,我错了,我大错特错!”
“在名为爱的枷锁下,我的孩子在我每次失控打他的时候,应该想的不是妈妈为什么打我,而是妈妈你怎么不爱我了。”
妈妈坐在监狱里忏悔,而回应她的只有冰冷的回音。
“我想打篮球,我想奔跑在雨中,我想吃一顿肯德基,我跟朋友一起嬉戏打闹……”
“我想在考试失利的时候听到‘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而不是‘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地工作,为的就是供你读书,你为什么不努力一点?’”
“我不想上奥数课书法课,我想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逛公园。”
一声声来自不同孩子的心声传出来……
最后的画面出现了一句话:“为你好”变成带血的教鞭,谁听见了书桌下的哽咽?”
账号底下有许多人纷纷评论:
“谁懂啊?我当年也是一边愧疚自己为什么不够优秀,一边委屈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一通指责”
“原来那一句‘我也是为你好’会给孩子这么大的伤害”
“我小时候连出去玩都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害怕辜负了爸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这期微纪录片发布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热烈的反响,还上了短视频的热门榜。一致好评的背后,明德弘毅宣传部的成员在忙碌了几周后,累趴在工位上。
“今晚聚餐!舒总监和林副总监买单!”助理小琳传来开心的消息。
宣传部立马进入了大型猿猴表演音乐会现场,“我发起了群投票,大家想去哪家餐厅尽管投票或者自己填写餐厅名字,不用给两位漂亮帅气又多金的领导省钱!今晚还能吃舒柠大美女亲手做的慕斯蛋糕!”小琳举起手机制止了大家的啼叫。
厨房内,舒柠将做好的青柠口味、茉莉口味的慕斯蛋糕摆好,拍下了照片。走进秘密房间打出来后,贴到了墙上,写上“第六十一件事——做慕斯蛋糕”
大家伙们最后选了一家大排档,真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好吃的往往隐藏在城市的角落。
舒柠拿出相机和支架,跟大家一起合照。她很喜欢这种下班后脱离牛马微死感后的活人感。
聚餐结束后大家各回各家,还有人抱着同事的大腿大喊:“扶我起来,我还能喝!”
将大家都送上打好的车后。没喝酒的舒柠去停车场开车。
街道上车流如织,车灯在路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霓虹灯洒满街道,将每一寸空间都染上了绮丽的色彩。
在等待超长的红灯倒计时的间隙,舒柠捏了捏眉心,随意地将视线放在大桥的人行道,数着路上有几个人。
视线慢慢扫过,一个熟悉的身影猝不及防地出现了。衣着单薄的妇女神情紧张地向路人询问些什么。路人似乎有些受到惊吓,摆摆手走远了。
舒柠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立马在变绿灯时顺着道路指引打方向盘,在一个商店门口找到一个停车位停车。
下车后,她快步跑向大桥的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