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封疑惑之际,一股无形的力量突然从井口处迸发而出!
轰!
林封单膝跪地,一口鲜血吐出。
身形未稳,吸力袭来首接将林封拖拽至井口处边缘。
与此同时,平台上方金色符箓迸发道道雷电汇聚成符,力压而下。
吸力与威压瞬间消失,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林封赶忙起身远离井口,心中升起一抹惊恐。
刚刚那是什么?
望着前方的井口,林封只觉得头皮发麻。
刚刚那股力量袭来,自己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没有这些符箓。
自己是不是己经死了?
想到此处,林封后背冒出一身冷汗。
“不行,打不过,得跑!”
说罢,林封转身就想跑。
就在此时,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
“今夕,何年?”
林封脚步一滞,这井里面是个人?!
他抬头看了看头上的符箓,又看了看井口。
“符箓封人?”
疑惑之际,井底再度传来询问声:“今夕,何年?”
要不要回答他?
有符箓在里面的东西应该出不来,想了想林封开口道:“民国,1919年。”
“民国?1919年?”一声疑惑,井中之人沉吟片刻感慨道:“往事越千年,沧海桑田眨眼过,当今世道可太平?”
千年?
林封心中疑惑,越千年,是真的被困千年,还是说只是单纯的夸张手法?
或者说,他是想知道现在是不是乱世,好趁乱出来祸害人间?
感受不到对方杀意,但保险起见林封还是往身后石门靠了靠,才试探性回答道:“乱世,路有冻死骨,寻常可见。”
“内乱,还是外敌?”
“内忧外患。”
沉默,沉默。
沉默良久,井内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声。
“断了仙路,以人间太平呼?”
“洛阳城内酒池肉林,卧金屋,门阀世家醉歌舞。”
“可曾知,洛阳城外皆白骨?”
“人心之恶,与仙之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道不在法,而在人。”
洛阳?
洛阳这个称谓得多久了?
对于历史城池地名,林封不太熟悉。
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洛阳城,至于其余朝代。
他只记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定都北平的明朝。
既然井中之人提及洛阳,自己是否可以猜测一下他很老了?
而且从他的话语中,好似并没有对世间的怨恨。
反倒是有一丝无奈与悲悯。
想了想,林封语气诚恳道:“晚辈道家茅山弟子林封,敢问前辈大名?”
井内沉默良久,就在林封以为对方不想搭理自己时。
苍老的声音再度响起。
“贫道,张角。”
嗡!
听清其名,林封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
东汉末年,道教太平道创始人,尊称‘天公将军’,‘大贤良师’?
将‘救世’观念注入道家血脉之中,让其从书籍走向实际。
本可成为与张道陵并列的教祖,却因选择暴力救世,而被正统道教除名的‘张角’?!
这得活了多少年?
又是谁将他封印在此?
林封心中冒出无数疑惑。
他说的断仙路又是怎么回事?
心中有太多疑问想问,一时间却不知该从何问起。
捋了捋思路,林封试探性开口道:“晚辈林封,拜见天公之将军,大贤良师张角前辈!”
“大贤良师?多么久远的称谓啊。”
“不久远!”林封屏息朗声道:“您救万民于水火,其精神永存。”
“若人人皆如此,天下何人敢欺民?”
别的不管,拍个马屁,攒点好感度先。
也不能说是拍马屁,主要林封确实是这般想。
退一步海阔天空?抱歉,误我道心,上去就给他一锤子。
心畅,方可顺心,顺心才能健康,健康才能更好的悟道不是咩?
对于林封的拍马屁,井底处并没有多大情绪波动。
而是缓缓开口反问道:“茅山道门?”
听到疑问,林封解释道:“茅山,龙虎山,阁皂山自宋朝起被册封为三山经箓。”
“也是当今‘道’之一脉的重要传承之地。”
“其中龙虎山底蕴深厚为三山之首,其祖师为天师张道陵前辈。”
“张陵吗?”疑惑一声,井内彻底安静了下来。
汉初奉行黄老之道。
张道陵,张角皆修黄老之道,在那个时代,二人的前途皆是一片光明。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只有张道陵得朝廷支持,身份尊贵,而张角则被唤做‘妖道’,究其历史缘由......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井内沉默许久,张角声音有些悲悯道:“吾终究败矣,百姓,百姓,苍天可伶?”
“前辈莫要妄自菲薄。”林封来到井口边上,声音沉重道:“正道一派虽未将前辈列入祖师之位。”
“但晚辈认为,救世,救的不是人,而是精神。”
“您的救世理念与反抗精神,是留给这个人间最宝贵的财富。”
“您的精神永远留在百姓心中,救世理念亦深入百姓之心。”
“亦是您的反抗精神,让皇权与外族不敢轻视华夏子民。”
闻言,井底内的张角没有回应,而是沉默,沉默了好久,好久。
此时,井底传来张角的一声轻笑,不知是在自嘲还是释怀。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吾之一生足矣,足矣......”
“可如今,为何还是乱世?”
轻声叩问,似在自问否定自己的一生,又像是在问林封希望得到不一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