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的广州,空气里飘着木棉花的香味。李强站在广交会会场外,仰头望着高耸的白色展馆,手心全是汗。身边,徐丽华和张风兴奋地东张西望,不时发出惊叹。
"厂长,快看!那是日本展区,人真多啊!"
李强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装修精致的展位前围满了人,各种听不懂的外语混杂在一起,让他头晕目眩。为了这次广交会,他特意订做了一套藏青色西装,但此刻却觉得浑身不自在——领带像绞索一样勒着脖子,皮鞋挤得脚生疼。
"丽华,咱们的展位在哪?"李强擦了擦额头的汗。十一月的广州依然闷热,他的后背己经湿透了。
"在E区,第286号。"徐丽华翻看着参展手册,"位置不太好,在角落里。"
两人拖着大箱小箱找到自己的展位时,心凉了半截——不到六平米的空间,只有一张简易展台和两把折叠椅。周围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企业,展位一个挨一个,像个拥挤的集市。
"这...怎么跟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李强失望地嘟囔。电视新闻里的广交会都是宽敞明亮的展馆,衣着光鲜的商人,眼前这景象差太远了。
徐丽华却己经开始麻利地布置起来:"厂长,别泄气。位置不好咱们就用布置吸引人!"她取出带来的红绸布,铺在展台上,又挂上"红羽"品牌的招牌和几张大幅产品照片。
李强也打起精神,帮忙摆放样品——三款徐丽华精心设计的女装:一件改良旗袍,一件中式立领衬衫,还有一件融合了汉服元素的连衣裙。这些衣服在县城里堪称惊艳,但放在广交会上,能吸引外商的注意吗?
刚布置完毕,展馆的广播就响起了开馆通知。很快,人流如潮水般涌进展馆。李强紧张地站在展台后,看着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从面前经过,却没人驻足。偶尔有人瞥一眼他们的展品,又匆匆走开。
"厂长,咱们得主动点!"徐丽华突然拿起一件样品,走到过道上,用英语对路过的外商说:"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see our traditional ese fashion?"(打扰一下,想看看我们的中国传统时装吗?)
李强目瞪口呆。他知道徐丽华是上海来的大学生,但没想到她的英语这么流利。更让他惊讶的是,这招居然奏效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真的停下来,跟着徐丽华来到展位前。
"These designs bine a ese elements with modern tail..."(这些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元素与现代剪裁...)徐丽华热情地介绍着,不时请李强补充一些工艺细节。
一上午过去,他们接待了十几拨客人,收了一沓名片,但实质性订单一个都没有。中午休息时,李强蹲在展位旁啃着干面包,心里首打鼓:光展位费和差旅费就花了近两千元,要是空手而归...
"厂长,别急嘛。"徐丽华递给他一瓶汽水,"这才第一天,好戏在后头呢!"
下午的人流更多。约莫三点钟,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在他们的展位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那件改良旗袍。
"这位先生,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吗?"李强用蹩脚的英语问道。
男子笑了:"李厂长,咱们还是说中文吧。我是浙江服装厂的赵成,也是来参展的。"
听到熟悉的乡音,李强松了口气,热情地握手:"赵厂长幸会!你们展位在哪?"
"在A区,主通道上。"赵成谦虚地说,"我们厂规模小,比不了你们'红羽'啊。《省日报》那篇报道我看了,真是给咱们个体企业长脸!"
被人认出来的感觉让李强有些飘飘然。两人聊得投机,赵成对强盛厂的发展历程很感兴趣,特别是如何解决色差问题和获得外贸订单的细节。
"李厂长,你们那套颜色管理方法太先进了,能不能详细讲讲?"赵成掏出笔记本,一脸诚恳,"我们厂也想做外贸,但总是卡在颜色标准上..."
李强正要回答,徐丽华突然插进来:"赵厂长,您对这件改良旗袍怎么看?领口的花纹是我们独家设计的。"
赵成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啊,很独特,很独特..."
徐丽华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脚下却狠狠踩了李强一下。李强吃痛,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发现她正用眼神示意赵成手中的笔记本——那上面竟然画着他们展品的草图!
"赵厂长,您这是..."李强沉下脸来。
赵成尴尬地合上笔记本:"职业病,职业病...看到好设计就想学习一下。"
徐丽华冷冷地说:"学习可以,抄袭就不好了。赵厂长既然是同行,应该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赵成讪讪地离开了。李强这才恍然大悟:"他是来偷设计的?"
"十有八九。"徐丽华警惕地看着赵成的背影,"厂长,广交会上鱼龙混杂,咱们得小心点。"
这个小插曲让李强更加谨慎。接下来几个小时,他婉拒了好几个"同行"的搭讪,专心接待真正的外商。傍晚闭馆前,终于有一位中东长相的客人对他们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你好,我是阿卜杜勒,来自迪拜。"客人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自我介绍,"这些设计很特别,但需要做一些...适应性修改。"
徐丽华立刻接上:"您是指符合伊斯兰文化规范吗?我们可以调整袖长、领口和下摆。"
阿卜杜勒眼睛一亮:"你很懂!是的,我们的市场需要更...保守的款式。"他拿起那件中式立领衬衫,"像这件,领子很好,但袖子要加长,最好能到手腕;下摆也要加长..."
李强赶紧记下这些要求:"没问题,我们可以按您的要求修改!"
"三天内能出样品吗?"阿卜杜勒问,"如果满意,我可以下一万件的试订单。"
一万件!李强的心跳加速了。这将是强盛厂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订单。
"能!"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天后您来验货!"
阿卜杜勒留下联系方式就走了。李强兴奋地搓着手:"丽华,咱们要发了!一万件啊!"
徐丽华却皱起眉头:"厂长,三天时间太。重新设计、打样、寄过来...几乎不可能完成。"
"那就通宵干!"李强斩钉截铁地说,"我这就给厂里打电话,让孙强组织人手。你今晚就修改设计图,明天一早发回去。"
当天晚上,李强在宾馆前台排了半小时队,终于打通了工厂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刘雪,背景音里小东军的哭声清晰可闻。
"强子,怎么样?有收获吗?"刘雪的声音透着疲惫。
"有大客户!要一万件,但三天内要看到修改样品..."李强简要说明了情况,"你让孙强立刻组织技术骨干,准备好加班。徐丽华明天发设计图回去,要用最快的方式寄样品过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好,我会安排的。你那边还顺利吗?"
"还行,就是..."李强突然想起赵成的事,"今天有人想偷我们的设计,被徐丽华识破了。这边竞争真激烈..."
"徐丽华...挺能干的啊。"刘雪的语气有些微妙,"东军和宝儿想你了,天天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李强心头一软:"告诉孩子,爸爸给他买电子手表,最贵的那种!对了,小东军还好吗?"
"有点发烧,妈说是要长牙了..."刘雪的声音突然远了,"别哭别哭,妈妈在这儿...强子,我先挂了,孩子闹得厉害。"
放下电话,李强站在宾馆走廊里发了一会儿呆。家里一团乱,厂里又要赶工,他却在千里之外的广州...这种撕裂感让他胸口发闷。
"厂长?"徐丽华从女宾部走出来,己经换了一身淡蓝色连衣裙,头发也放了下来,在宾馆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清丽,"我设计图改好了,要不要看看?"
李强勉强收回思绪:"好,去我房间吧。"
徐丽华的设计修改很巧妙:保留了中式立领的精髓,但加长了袖子和下摆;衣身上的刺绣改成了更抽象的几何图案,符合伊斯兰文化禁忌;面料也从真丝换成了更适合中东气候的透气棉麻混纺。
"太棒了!"李强由衷赞叹,"就这么发回去,让孙强用最快速度打样!"
徐丽华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犹豫了一下:"厂长...我听说珠江夜景很美,要不要...去看看?放松一下?"
李强本想拒绝,但看到徐丽华期待的眼神,又不忍心:"行,走吧。正好我也透透气。"
珠江两岸灯火辉煌,游船如织。李强和徐丽华坐在露天酒吧里,点了几样小吃和两瓶啤酒。夜风拂面,带走了一天的疲惫。
"厂长,你当初怎么会想到办服装厂的?"徐丽华突然问。
李强喝了一口啤酒,回忆起往事:"最开始就是个小服装店,我和雪儿两个人...后来看到政策允许私人办厂,就想拼一把。说起来,要不是遇到林卫东和你这样的能人,厂子早垮了。"
"你太谦虚了。"徐丽华眼睛亮晶晶的,"没有你的胆识和决断力,再好的设计也没用。知道吗?在学校时,我最佩服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实干家。"
李强有些不好意思:"我算什么实干家,就是个赶上了好时代的普通人。"
"不,你不一样。"徐丽华又开了一瓶啤酒,脸颊己经微微泛红,"你有魄力,有远见...而且很体贴人..."她的声音越来越小,目光却越来越炽热。
李强突然意识到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有些危险,赶紧往后靠了靠:"丽华,你喝多了。咱们明天还有工作,回去吧。"
徐丽华像是突然清醒过来,慌乱地站起身:"对...对不起,厂长。我失态了..."
回宾馆的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李强心里乱糟糟的——徐丽华明显对他有好感,这以后工作还怎么相处?雪儿要是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徐丽华把修改好的设计图发回了工厂,同时寄回去的还有她在广州市场上买到的几种适合中东市场的新面料样品。整个白天,她都表现得专业而克制,仿佛昨晚的尴尬从未发生过。
李强也强迫自己专注于展会。他主动出击,向路过的外商发放宣传册,用蹩脚的英语介绍产品。虽然大多数时候对方只是礼貌地收下资料就走,但也有几个表示了兴趣,约定明年去厂里参观。
第三天中午,孙强发来的加急包裹终于到了。打开箱子,里面是三件按照新要求制作的样品,每一处细节都完美呈现了徐丽华的设计理念。更令人惊喜的是,还附赠了一条符合伊斯兰风格的头巾样品,用"红羽"标志性的红色与金色交织而成。
"孙强太给力了!"李强爱不释手地摸着样品,"这头巾是谁的主意?"
徐丽华笑着指指自己:"我昨晚打电话加的。中东女性头巾市场很大,我们可以尝试拓展产品线。"
下午三点,阿卜杜勒如约而至。看到样品后,他惊喜地连连点头:"非常好!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尤其是那条头巾,让他赞不绝口:"这种红色配金线,在中东很受欢迎!"
经过两小时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每件20元的价格达成协议,首批订单一万件衬衫和五千条头巾,总金额25.3万元!合同规定30%预付款,交货期三个月。
"合作愉快!"阿卜杜勒握住李强的手,"如果质量没问题,后续每年至少十万件的订单!"
送走阿卜杜勒,李强和徐丽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25万!这相当于强盛厂大半年的产值!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打开了中东市场的大门,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厂长,咱们得庆祝一下!"徐丽华兴奋地说,"我知道附近有家很好的粤菜馆!"
李强正要答应,突然想起昨晚的尴尬,改口道:"是该庆祝...不过先给厂里打个电话报喜吧。雪儿他们肯定等急了。"
电话接通后,李强把好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雪。妻子也很高兴,但声音听起来异常疲惫:"太好了...就是厂里现在人手紧张,这么大订单..."
"别担心,我明天就回去!"李强赶紧说,"这次多亏了徐丽华,她的设计太棒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是啊,她真能干。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后天上午的火车。"李强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在广交会上看到一种新式缝纫机,效率比咱们的高一倍。我想买十台..."
"多少钱?"张秀兰立刻警觉起来。
"每台两千五,但可以用外汇结算,相当于便宜三分之一..."
"十台就是两万五!"刘雪倒吸一口冷气,"强子,咱们刚接了大单不假,但预付款还没到账呢!"
"可以先付定金嘛..."李强有些讪讪的。他知道妻子说得对,但那些新机器实在太了。
"等你回来再说吧。"刘雪叹了口气,"小东军又发烧了,我得带他去卫生院..."
挂断电话,李强站在宾馆大堂,心里五味杂陈。工厂接了大单,本该欢天喜地,但家里的一地鸡毛又让他揪心不己。事业和家庭,就像两匹朝不同方向奔跑的马,让他有种被撕裂的感觉。
"厂长?"徐丽华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还去庆祝吗?"
李强摇摇头:"改天吧。我有点累了,想早点休息。"
徐丽华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想家了?"
"嗯。"李强苦笑,"小东军又发烧了...雪儿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还要操心厂里的事..."
"刘姐真不容易。"徐丽华轻声说,"厂长,你放心,回去后我一定全力协助生产,保证按时交货!"
看着徐丽华真诚的眼神,李强突然有些愧疚。这个姑娘一心扑在工厂发展上,自己却因为那点小暧昧疏远她,实在不应该。
"谢谢你,丽华。"他真诚地说,"没有你,强盛厂走不到今天。"
徐丽华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厂长,咱们是互相成就。你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在国营厂是不可能的。"
广交会最后一天,李强和徐丽华又接待了几拨客人,收获了几个小订单和大量潜在客户信息。傍晚撤展时,李强望着空荡荡的展位,感慨万千。短短五天,他们不仅拿到了大额订单,还开阔了眼界,见识了国际市场的广阔天地。
"厂长,咱们明年还来吗?"徐丽华一边打包样品一边问。
"来!"李强斩钉截铁地说,"不仅要来,还要争取更好的展位,展示更多的产品!"
回程的火车上,李强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思绪万千。这次广州之行,让他看到了强盛厂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要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他们还需要更专业的设计、更先进的管理、更过硬的质量...
"厂长,睡会儿吧。"对面的徐丽华递给他一个削好的苹果,"回去还有得忙呢。"
李强接过苹果,道了声谢。徐丽华己经恢复了专业干练的形象,仿佛那晚的短暂失态从未发生过。这让李强松了口气,也让他对未来的合作有了信心。
火车隆隆向前,载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驶向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