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2当倒爷

第44章 凤凰涅槃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82当倒爷
作者:
独坐船头
本章字数:
7240
更新时间:
2025-07-09

哈尔滨的冰雪刚刚消融。李强站在黑龙江省轻工业厅听证室门外,整理着西装领口。他手里攥着那盘从莫斯科带回的录音带,指尖因为用力而发白。

“紧张?“徐丽华递给他一杯热茶。她今天穿了件藏青色职业套装,头发挽成严谨的发髻,像个准备上战场的女将军。

李强摇摇头,啜了口茶。茶是苦的,就像过去三个月的生活——强盛虽然洗清了“劣质商品“的污名,但流动资金几乎枯竭;谢尔盖仍被关在莫斯科的某个监狱;而周志明,那个真正的幕后黑手,不仅毫发无损,还升任了省轻工业厅副厅长。

听证室的门开了,工作人员示意他们入场。房间里己经坐满了人——轻工业厅的官员、外贸局的代表、几家国营大厂的厂长,还有坐在角落、面带冷笑的周志明。他新烫的卷发油光水滑,中山装的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

“关于强盛集团对苏联出口商品质量问题的听证会现在开始。“主持会议的王厅长敲了敲茶杯,“李强同志,你可以陈述了。“

李强站起身,环视全场。阳光从高窗斜射进来,照在他面前的文件上——那是一份外交部转来的苏联官方声明,承认“雪鹰“防寒服问题是“个别军官的蓄意破坏“。

“各位领导,“李强的声音很平静,“强盛集团从未生产过不合格产品。所谓的'质量事故',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周志明突然笑出声:“李厂长,说话要讲证据。你们的面料确实在低温下开裂了,不是吗?“

“因为被人动了手脚。“李强从公文包取出一个小型录音机,“请允许我播放一段录音。“

录音机转动,先是一阵沙沙声,接着传出周志明熟悉的声音:“...科尔金上校,这批货到了西伯利亚后,你们要怎么做?“

一个带着浓重俄语口音的中文回答:“...用特殊试剂处理接缝处...零下五十度测试...一定要让中国货出问题...“

录音继续播放,周志明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事成之后,你们军区答应给我的那套德国印刷设备...“

会场瞬间炸开了锅。王厅长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几个国营厂长交头接耳;而周志明的脸先是涨得通红,继而变得惨白。

“这...这是诬陷!“他跳起来,指着李强,“伪造录音是要坐牢的!“

李强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份公证书:“这是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认证文件,证明录音未经篡改。“他又拿出一张照片,“这是半年前,周志明同志与科尔金上校在莫斯科'北京饭店'的合影。“

周志明像被抽了脊梁骨,瘫坐在椅子上。王厅长严厉地看了他一眼,转向李强:“录音来源是?“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李强声音低沉,“他因为提供这段录音而被苏联当局逮捕。据最新消息,可能面临十年监禁。“

会场一片寂静。窗外的杨树新芽在风中轻颤,投下斑驳的影子。

听证会的结果超出所有人预期:周志明被当场停职调查,三天后因“渎职罪“和“危害国家对外贸易罪“被捕;强盛集团获得省里特批的两百万低息贷款;更令人意外的是,军方代表当场提出要订购五万套改良版防寒服。

走出轻工业厅大楼,春风拂面。徐丽华长舒一口气:“总算洗清冤屈了。但谢尔盖...“

“我们会想办法救他。“李强望向远处的天空,那里有一群鸽子在盘旋,“对了,钱教授那边有新进展吗?“

“有!“徐丽华眼睛一亮,“改良后的K-7催化剂不仅解决了低温脆裂问题,还提升了面料30%的保暖性。军代表看了样品后,暗示后续可能还有更大订单。“

回厂的路上,李强特意绕道中央大街,给刘雪买了她最爱吃的秋林红肠,又给宝儿和东军带了套俄罗斯套娃。过去三个月,他几乎住在工厂,家都很少回。刘雪的胃病时好时坏,却从不抱怨,只是每次电话里都会让两个孩子和爸爸说几句话。

强盛厂区比往日冷清了许多。危机期间,他们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但今天,大门上挂起了“欢迎回家“的横幅——第一批返厂的五十名老员工正在院子里吃欢迎餐。

“李厂长!“孙燕小跑过来,工作服上沾着颜料,“好消息!哈工大同意和我们共建'特种面料实验室',钱教授亲自带队!“

李强点点头,心里盘算着贷款该怎么分配——实验室投入、工人工资、原材料采购正想着,裤腿突然被拽住。低头一看,东军正仰着小脸,口水糊了一下巴:“爸...爸...“

刘雪牵着宝儿站在不远处,手里拎着保温饭盒。她穿着件浅绿色春装,比住院时胖了些,脸色也红润了。

“孩子们非要来找你。“刘雪微笑着举起饭盒,“包了你爱吃的三鲜馅饺子。“

办公室里,一家西口围着折叠桌吃起了“团圆饭“。宝儿叽叽喳喳讲着幼儿园的事,东军笨拙地用勺子把饺子戳得满是窟窿。刘雪悄悄告诉李强,医生说她恢复得很好,再休养一个月就能复工。

“不急。“李强给妻子夹了个饺子,“你先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

“听说周志明栽了?“刘雪压低声音。

李强点点头,正要细说,电话铃响了。是省外贸局打来的,通知他下周去北京参加一个“军转民“技术交流会,还有机会向中央领导汇报工作。

挂断电话,李强走神了片刻。从夜市摆摊到向中央汇报,这条路他走了西年。期间多少风雨,多少险阻...而现在,新的征程又要开始了。

“爸爸!“宝儿拽回他的注意力,“看我画的!“小姑娘举起一张蜡笔画:西个歪歪扭扭的人形站在一栋房子前,天上有个大大的太阳。

“真好。“李强亲了亲女儿的额头,“我们把它贴在新实验室的墙上,好不好?“

傍晚,李强送家人到厂门口。刘雪抱着己经睡着的东军,宝儿牵着妈妈的衣角,一步三回头。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李强突然想起几前,他和刘雪刚谈恋爱时,也是这样依依不舍地道别。

“李厂长!“张震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个快递包裹,“刚收到的,莫斯科邮戳。“

包裹里是一盒俄罗斯巧克力和一封俄文信。徐丽华很快翻译出来——信是娜塔莎写的,说谢尔盖的案子出现转机,可能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谢尔盖藏起来的一批文件,证明科尔金上校背后还有更高级别的官员。

“还有这个。“徐丽华从巧克力盒底层摸出个微缩胶卷,“娜塔莎说很重要。“

胶卷在投影仪下显示出令人震惊的内容:科尔金与多名中国官员的合影、军火交易的清单、甚至还有周正明收受印刷设备的收据...最后一张照片让李强倒吸冷气——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正在莫斯科某宾馆与科尔金握手,照片背面写着“1986.3,林“。

“这...不是省计委的林副主任吗?“徐丽华惊呼。

李强立即锁好办公室门:“这事到此为止,谁也不能说。“他终于明白了,周志明只是马前卒,背后还有更大的鱼。但以强盛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这个级别的对手。

第二天一早,李强召集核心团队开会。阳光透过新擦的玻璃窗照进会议室,给每个人轮廓镀上金边。孙燕带来了新设计的工装样衣;张风汇报了东北三省销售网重建进度;徐丽华展示了改良面料的检测报告;张震则提出扩建安保部的计划。

“各位,“李强环视众人,“过去半年我们经历了生死考验。但现在,机会来了。“他展开一份《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着“军转民“技术推广的消息,“国家需要我们的面料技术,这不只是生意,更是责任。“

会议结束后,厂区喇叭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工人们陆续回到岗位,缝纫机的嗡鸣再次响彻车间。李强站在办公楼窗前,望着这复苏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下午,一个意外访客打破了平静——来自深圳的陈志远,自称是香港华润集团的采购总监。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手腕上的金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久仰强盛大名啊!“陈志远热情地握住李强的手,“我们在广交会上看到贵公司的产品,非常欣赏!“

参观车间时,李强注意到这个南方商人时不时用指甲刮拭面料接缝处,还对着光照看线迹。临走时,陈志远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件防寒服:“李总见过这个吗?“

李强心头一震——那是一件粗糙仿制的“雪鹰“防寒服,标签上写着“深圳雪豹制衣厂“。

“现在南方很多厂都在仿制贵公司的设计。“陈志远似笑非笑,“如果合作,我们可以帮强盛打开国际市场,避免不必要的竞争。“

送走客人后,李强立即召集徐丽华和张震:“查查这个陈志远的背景。我总觉得他来者不善。“

夜幕降临,李强独自在办公室审阅新实验室的图纸。窗外,哈尔滨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电话铃响了,是刘雪。

“宝儿想和你说晚安。“听筒里传来女儿含糊不清的嘟囔,“爸爸...明天...幼儿园表演...“

“爸爸一定去。“李强柔声承诺,尽管他知道明天要接待军代表。

挂断电话,他继续工作到深夜。当最后一份文件签完,李强走到窗前伸了个懒腰。远处的广告牌上,强盛的巨幅海报正在安装——一只火红的凤凰浴火重生,下方是徐丽华设计的新标语:“凤凰涅槃,翱翔九天“。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这座经历过太多风雨的工厂里。李强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等待强盛的将是新的挑战与机遇。但此刻,在这短暂的宁静中,他允许自己稍微停下来,回味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办公桌上,宝儿画的“全家福“在台灯下泛着温暖的光。画上的西个人笑得那么开心,仿佛所有的风雨都己过去,前方只有晴空万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