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暗涌

第17章 石头城下风波起

加入书架
书名:
嘉靖暗涌
作者:
墙内佳人笑
本章字数:
2342
更新时间:
2025-07-08

暮色如墨,浸染了六朝金粉之地。雷珩与苏三娘在胡瘸子心腹的护送下,乘着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悄然驶入秦淮河支流,最终停靠在城南一处僻静的私人小码头——三山门(今南京水西门)附近。这里是胡瘸子一个隐秘的落脚点,一处深藏在普通民居院落里的隐蔽宅子。

踏入这座弥漫着陈旧木料和淡淡霉味的宅院,雷珩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松懈,随之而来的是深入骨髓的疲惫与后怕。白日里水次仓的潜入,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可能粉身碎骨。他坐在简陋的厢房内,油灯昏黄的光晕在他脸上跳跃。手指无意识地着怀中那份沉甸甸的证据——仓单记录和盐包拓印。冰冷的纸张此刻却像烙铁般滚烫。

“张二…只是爪牙…他背后的人是谁?”雷珩的思绪飞速运转,试图在纷乱的线索中抓住那根最粗的线头。“能调动水师,能把手伸进江宁卫仓和龙江关水次仓,在南京城,有这等能量的官员屈指可数…户部?兵部?还是…更接近漕运总督衙门的实权人物?”他摊开一张在船上凭记忆勾勒的简易南京舆图(明代南京城廓宏大,宫城(皇城)、皇城、京城、外郭西重,官署多集中在皇城以南的千步廊两侧,如吏、户、礼、兵、工五部,都察院,大理寺等)。龙江关在城西外郭之外,控扼长江,是漕粮、盐铁入城转运的关键节点。江宁卫仓则位于城东南,临近大教场(明代京卫演武场)。盐货从江宁卫仓出,经胭脂河(秦淮河支流,沟通江宁与长江)入江,至龙江关附近被截…这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打点疏通。

“胡瘸子说‘花了大价钱打通关节’,这关节必然首通中枢。坐粮厅?户部分司?还是…”雷珩的目光在地图上“户部”二字上停留良久。明代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户籍、赋税、漕运,其下设有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事务,更有专门负责漕粮转运的漕运衙门(虽独立但受户部节制)。龙江关的抽分、卫仓的盐引,皆在户部职掌范围内。一个名字浮现在他脑海——周秉仁!他曾在龙江关的旧账册和往来文书中,多次见到这个名字,时任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却似乎对龙江关事务“格外关心”,批示文书常越俎代庖。

“会是他吗?”雷珩心中疑窦丛生。一个五品员外郎,能量是否足够撬动整个链条?还是说,他也只是某个更大人物摆在台前的棋子?官场如渊,深不可测。他感到一阵寒意,自己就像一只试图撼动大树的蜉蝣。

与此同时,胡瘸子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他利用多年在南京城黑白两道织就的关系网,将“张二监守自盗、私藏赃盐于水次仓”的风声,通过几个绝对可靠又看似毫不相干的渠道,巧妙地散播出去。风声像长了翅膀,先是飞进了龙江关几个与张二有隙的小吏耳中,继而传入码头苦力、行商坐贾的闲谈,最终,在夜幕降临时,化作一份语焉不详却足够引起警惕的密报,被送到了应天府衙某位刑名师爷的案头,也极可能,己经飘进了那位“大佛”的耳朵里。

雷珩的判断是对的。当刀子没有完全亮出,只露出一点寒芒时,最能引起对手的猜忌和恐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