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阴阳交界处当老板

第3章 灵堂白菊沾晨露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阴阳交界处当老板
作者:
倔强的五花肉
本章字数:
2392
更新时间:
2025-07-10

鸡叫头遍时,我在灵堂的草席上惊醒。供桌前的白烛燃到了底,蜡油在青砖地上积成小小的丘,像姥爷捏的麦芽糖。供桌中央的白菊沾着晨露,花瓣边缘还凝着颗圆滚滚的水珠,眼看要坠不坠的,映得烛火的影子在花瓣上轻轻晃。

这白菊是姥爷自己种的。去年重阳他还跟我炫耀,说他育的 “玉玲珑” 能开足百日,花瓣薄得像蝉翼,淋了露水会透着月光白。那时我蹲在花圃边数花苞,他举着喷壶往花叶上洒水,水珠落在我手背上,凉丝丝的带着土腥气:“等开花了,摘两枝插在你书桌上,比城里买的香。”

可灵堂的白菊看着总不对劲。花瓣虽白,却少了姥爷花圃里那种被阳光晒透的暖,连晨露都带着股子冰碴味。我伸手碰了碰花瓣,水珠 “啪” 地落在手背上,竟比井水还凉。供桌下的阴影里,露出半截竹篮,篮沿缠着的麻绳眼熟 —— 是去年我帮姥爷捆菊苗用的,他说这绳子浸过艾草水,不长虫。

母亲端着米粥进来时,我正对着白菊发呆。她把碗往供桌角落推了推,瓷碗磕在香炉上,发出细碎的响:“你姥爷生前最疼你,早上的粥熬得稠,他准是想让你多吃两口。” 粥面上浮着层米油,像姥爷总往我碗里舀的那样,可我瞥见灶房的铁锅,锅底的焦痕还新,不像是熬过百八十人的丧宴。

“这白菊是从哪儿采的?” 我舀起一勺粥,热气模糊了眼镜片。

母亲往香炉里添了把香,火星子溅在青砖上:“是村西头王婆家的,你姥爷走得急,来不及从自家花圃摘……” 话没说完,她的指甲突然掐进掌心,我看见她袖口沾着片眼熟的菊叶 —— 那是姥爷培育的 “玉玲珑” 特有的三裂叶,王婆家种的是单叶菊。

日头爬到窗棂时,来吊唁的人渐渐多了。二舅爷拄着拐杖在灵前哭,可他哭到半截,突然问母亲:“你爹前儿还跟我念叨,说要给丫头扎只凤凰风筝,怎么说走就走了?” 母亲的哭声顿了顿,往二舅爷手里塞了块孝布,布角还带着浆洗的硬挺。

我绕到供桌后,发现白菊的花盆是个旧搪瓷缸,缸底的豁口用水泥补过 —— 这是姥爷腌糖蒜用的缸,去年开罐时,我还笑话他把蒜腌成了翡翠色,他就举着缸追我,说要扣我脑袋上。缸里的土松垮垮的,显然是临时移栽的,连姥爷最宝贝的 “护花土”(他总说掺了草木灰的土才养根)都没舍得用。

晨露顺着白菊的花茎往下淌,在搪瓷缸的豁口积成小小的水洼。我盯着水洼里自己的影子,忽然想起姥爷说过,沾了晨露的花能通灵。小时候我丢了压岁钱,他就是摘了带露的菊花瓣撒在桌上,说能显失物的影。那天最后在灶膛后的草堆里找到钱袋时,他正蹲在灶台前,往我的粥里偷偷埋糖块。

一阵风从后窗钻进来,吹得白烛的火苗往供桌底下缩。我弯腰去扶烛台,指尖撞翻了供桌下的木盒 —— 里面滚出些纸钱,还有半包没拆封的花肥,包装袋上的日期是上个月的,正是姥爷说要给 “玉玲珑” 追肥的时候。

纸钱被风吹得贴在白菊的花盆上,我伸手去捡,却发现搪瓷缸底的水泥补痕里,嵌着片干枯的艾草叶 —— 那是后山才有的品种,姥爷说用它泡水,能治失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