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郭嘉:我助曹操一统寰宇

第65章 碎镜流光映山河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郭嘉:我助曹操一统寰宇
作者:
梦幻的虚幻
本章字数:
4620
更新时间:
2025-07-10

河内郡,温县以东五十里,柳溪村。 初春的风尚带峭寒,吹过解冻的溪水,拂动岸边鹅黄的嫩柳。村尾一间简陋茅屋前,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一个青衫人挽着裤腿,赤足踩在冰冷的泥水里,熟练地扶着犁柄。拉犁的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走得慢,却极稳当。犁头划开黑土,留下一道道整齐的沟壑。此人自称“陈先生”,月前迁来,买了村尾荒地,言称避祸养病。邻里只见他寡言少语,每日不是耕作,便是教导村童识字,偶尔对着溪水发呆。

这便是化身隐士的陈哲(郭嘉)。柳溪村位置偏僻,又在温县司马氏势力范围边缘,反成了大隐隐于市的所在。 “先生!先生!”几个拖着鼻涕的村童抱着几块湿泥巴跑过来,献宝似的举着,“您瞧!俺们按您教的法子捏的‘浑天球’!就是……就是转不起来……” 陈哲停犁,洗净手脚,接过那歪歪扭扭、象征星辰日月的小泥球模型,眼中漾起一丝暖意。他席地坐在田埂上,随手捡起一根枯枝,在的泥地上画了几个简单的齿轮图形。“看,此处啮合需得紧密些,水轮带动之力方能传导……”孩童们围成一圈,听得似懂非懂,眼睛却亮晶晶的。

“嗨,陈先生又在教娃娃们弄这些机巧!”扛着锄头路过的老农张伯停下脚步,咧嘴笑道,露出一口豁牙,“不过您上次指点俺们在坡地挖的那‘鱼鳞坑’,嘿!存水真好!今年春旱,坡上的豆苗愣是没蔫!”他放下锄头,神秘兮兮地凑近,“先生,听说没?北边云中堡的张辽大将军,又打了胜仗!把鲜卑人撵得更远了!朝廷推行那啥‘军功田’,可有些屯边的将士家眷哭哭啼啼找里正诉苦,说塞外苦寒,地种不下去,娃儿都冻病了……”他摇摇头,“唉,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哪!”

陈哲捏着泥球的手指微微一顿,目光投向北方的天际线。张辽的捷报,与屯边将士的哀声,如同光影的两面,同时映照在他心头。他沉默片刻,在《风物志》残卷上写道:“柳溪村,仲春。童稚弄泥为浑天,老农忧心戍边田。盛名之下,寒者何衣?功业之后,哀声谁闻?治大国如耘瘠土,深耕易,匀雨难。”

数日后,温县县城集市。 陈哲头戴斗笠,身背竹篓,混杂在熙攘的人群中采买盐米。市集喧嚣,充斥着各种口音的讨价还价声。忽闻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城门方向传来,人群骚动避让。只见一队鲜衣怒马的豪奴簇拥着几名锦衣华服的年轻公子驰入,为首一人面容倨傲,眉眼间依稀有司马懿的影子,正是其子司马昭! “让开!都让开!”豪奴挥鞭清道,趾高气扬。 司马昭的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市井百态,掠过那些敬畏、畏惧、麻木的面孔,嘴角噙着一丝掌控一切的冷酷笑意。他勒马停在县城最大的铁器铺前,扬声吩咐:“掌柜的!上回订的五十柄精钢环首刀,三十套札甲叶,备妥了么?”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市声。 掌柜诚惶诚恐地躬身:“二公子放心!小人连夜督造,己齐备大半!只是……只是这精铁耗费甚大,朝廷新近对各郡铁课管控又严了……” “嗯?”司马昭眉头一挑,声音转冷,“我‘归云堡’自有门路,轮得到你操心?按期交货便是!短了一柄,拆了你的铺子!” “是!是!小人明白!定不误公子大事!”掌柜吓得面如土色,连声应诺。 司马昭满意地哼了一声,目光似有意似无意地扫过集市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斗笠身影,随即打马而去,留下满地烟尘和窃窃私语。

陈哲低下头,拉低斗笠,竹篓中的陶罐轻轻磕碰。司马昭那毫不掩饰的跋扈与囤积武备的举动,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市集表面的热闹。他快步离开喧嚣,回到柳溪村寂静的茅屋。摊开《风物志》残卷,墨迹凝重: “温县市集所见。司马氏子昭,骄横跋扈,市铁囤甲,其志非小。归云堡巢穴,俨然己成国中之国。新律虽颁,难锁枭雄之心。盛世之痈,己在腠理。”

是夜,月朗星稀。 陈哲独坐溪边磐石之上,面前摊开撕裂的《风物志》两半残卷。溪水潺潺,倒映着漫天星斗与一弯冷月。他并未续写,只是静静凝望着水中破碎摇曳的星河倒影。 清冷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也洒在残破的书页上。那撕裂的痕迹,在月色下愈发狰狞,如同帝国版图上难以弥合的伤口。然而,就在这破碎的缝隙之间,流淌的墨迹与未写的空白,似乎又孕育着无限的可能。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 北疆风雪中,张辽策马巡视新设的军堡,身后是冻得脸色发青却眼神坚毅的“轮戍”新兵。 西域戈壁里,邓艾看着商队满载的玻璃器皿与苜蓿种子,在简陋的屯田边规划着新的水渠。 南海碧波上,陆逊巨大的楼船劈波斩浪,船头站着皮肤黝黑、紧张又好奇的“扶南”使者。 长安尚书台,诸葛亮案头的烛火彻夜未熄,朱笔在一份关于修订“军功田”北域安置细则的奏疏上落下批注…… 同时,他也清晰地“看”到: 温县归云堡深处,炉火映红了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年轻而阴鸷的脸庞,铁锤敲打甲叶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洛阳宫阙之内,年迈的魏帝曹丕在笙歌酒宴间隙,望向空悬的“文成侯”之位,眼神复杂难明。 蜀地安乐公府,刘禅丢开写满政事的邸报,专心逗弄着笼中的金丝雀…… 无数画面,辉煌与阴影,奋进与蛰伏,希望与隐忧,如同破碎镜片中映照出的流光溢彩,又最终归于眼前这条静静流淌、倒映着亘古星河的溪水。

许久,陈哲发出一声极轻的叹息,似释然,似洞彻。他伸出手指,并未蘸墨,只是在《风物志》最后那关于“扶南国”吉贝棉种的记录下方,于粗糙的纸面上,用指尖蘸着冰凉的溪水,缓缓写下两个无形的大字: “无……疆……”

溪水无声流淌,带着这两个未着墨痕的字迹,融入更广阔的江河,奔向不可知的远方。残卷静卧石上,月光如水,温柔地覆盖着那些记录下的山川风物、农工技艺,也覆盖着那道撕裂的创口,如同覆盖着这片辽阔土地上,所有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光荣、梦想、挣扎与宿命。帝国巨轮的轰鸣与寒夜里锻铁的闷响交织成历史的背景音,而溪边的隐者,己将这破碎的山河万象,尽收眼底,付与流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