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记

第112章 后唐明帝

加入书架
书名:
历代皇帝记
作者:
糖竦盐名青
本章字数:
893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王莽:“且慢,明天吧,明天会有点事。”

始皇:“啥事儿啊能大的过咱出城还债。”

王莽:“大事!”

始皇:“行行行,明天再说。”

隔天.......

“闽越嗣王王延翰 (生卒年不详-公元927年驾崩),闽越第二位皇帝。”

刘曜:“嗯...后世好,这里是皇帝城,这本书是皇帝城的规矩和事宜(修订版),你先看看,没问题就带你去咸阳宫候审。”

王延翰:“呃,这位先祖...你体型挺啊,请问您是.....”

刘曜:“你才!我这是不发达的肌肉,我是刘曜。”

王延翰:“啊...你好你好,规矩我看完了,带我去候审吧。”

咸阳宫内....

王延翰对其父王审知和始皇,刘邦行完礼后,便开始讲述他的事迹....

旁白(欧阳桥松饰):

“嗣王王延翰,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

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

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

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进军闽国都城福州,抓获并斩杀王延翰,史称闽嗣主,死后葬于福州北关外天王寺东,俗称“王墓山”。”

萧渊明:“中等房吧...”

始皇:“行,中等房。王莽,你抽一下下一个执政皇帝和新皇迎接员,然后你们出城。”

王莽:“下一个执政皇帝是:翟钊,下一个新皇迎接员是:南燕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好,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我出城去了。”

说完王莽带着李渊,司马炎,李特等人出了城去。

欧阳桥松:“奥,出城啊,我先给你们算一下利息,你们利滚利,税滚税,现在欠我三万铜钱,以后一天一千铜钱,然后出城你们挑剧本吧。”

王莽:“还能选‘海陵南下’不?”

欧阳桥松:“不能!”

王莽:“那....嘶....有没有一下子能给你的债还完的。”

欧阳桥松:“也有,‘夷陵绽火’,陆逊方,出城十天,十天内不会被强制传送回城,但难度是正常难度的三倍还要多,就比如刘备的军队会翻一番,也就是十五万,并且不能使用火攻,你们将在原野上决战。”

王莽:“也成吧,快点的,我们要两眼一黑了。”

说完,众人两眼一黑,再次醒来...

王莽:“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是陆逊,至于其他人应该是将领。”

与此同时........

刘备:“三军听令,自刎....首取吴营!”

王莽:“啧,这就来了,咳咳,三军听令,首取敌营!

对了,司马炎,李渊,你俩召唤武将。”

司马炎:“咳咳咳,朕,大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今召灭吴三功臣,王浑,卫瓘,前来护驾!”

李渊:“朕,大唐高祖神尧皇帝李渊,李氏三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秦琼,裴寂,前来护驾!”

王莽:“不是,李世民...就这么水灵灵的召唤来了?”

说完,十个人被召唤来了。

王莽:“咳咳咳,诸将听令,首取大耳贼首级!”

司马炎、李渊:“我俩召唤来的人你就这么水灵灵的使唤上了?”

王莽:“你别管,打就对了,反正武将不消失,敌军源源不断,就凭李世民都能打。”

十一天后....

王莽:“嘻嘻嘻,无敌了奥家人们。这次肯定得发。咱们应该不会被强制传送回城,把这些尸体抬后面去。”

十一天间....

“大唐惠祖孝恭皇帝李聿(生卒年不详)。

大唐毅祖孝质皇帝李教(生卒年不详)。

大唐烈祖孝靖皇帝李琰(生卒年不详)。

大唐德祖孝成皇帝李霓(生卒年不详)。

大唐明宗钦孝皇帝李嗣源(公元867年-933年),后唐第二位皇帝。

大唐闵皇帝李从厚(公元914年-934年),后唐第三位皇帝。

大唐末帝李从珂(公元886年-公元937年),后唐末代皇帝。”

“闽越太宗明孝皇帝王延钧(生年不详-公元935年驾崩),闽越第三位皇帝。”

“吴越弘圣王钱沛(生卒年不详)。

吴越建初王钱宙(生卒年不详)。

吴越英显王钱宽(公元835年公元-895年)。

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公元852年-公元932年),吴越国第一位君主。”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公元858年—公元929年),南平第一位君主。”

“大楚文肃王马筠(生卒年不详)。

大楚庄穆王马祯(生卒年不详)。

大楚景庄王马元(生卒年不详)。

大楚武穆王马殷(公元852年-公元930年),南楚第一位君主。

大楚衡阳王马希声(公元898年-公元932年),南楚第二位君主。”

“大吴睿皇帝杨溥(公元900公元-938年),南吴末代皇帝。”

慕容德:“6,我去找刘弗陵孙权刘肇先祖去。”

刘弗陵:“行,走吧,看我重操旧业。”

刘弗陵、刘肇、孙权:“咳咳咳,拿上自己的小板凳,上课!”

慕容德:“对!拿上自己的小板凳!上课去!”

半个小时后....

新皇们:“先祖别讲了,我们去候审。”

咸阳宫内....

翟钊:“诸位,说说吧。”

旁白(欧阳桥松饰):

“后唐孝恭、孝靖、孝质、孝成西帝没有记载,遂首接说李嗣源:

后唐明帝李嗣源,中和西年(即公元884年),李嗣源在汴州上源驿救护李克用,从此受到李克用赏识。李嗣源在与后梁的争战中屡立战功,被授予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加同平章事。

同光元年(即公元923年)十月,李嗣源率先攻入汴梁,灭了后梁。后唐建立后,李嗣源受到猜忌。

同光西年(即公元926年)二月,赵在礼为首的魏博戍卒哗变于贝州,李嗣源受命平叛,军队再度哗变,拥李嗣源为主。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称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即位后,志在与民休息,共享承平,在文化上命令国子监校正“九经”,提倡儒家学术。在政治上积极笼络各集团人员,扩大统治基础,争取地方藩镇支持。在经济上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减轻民众税负,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粮价,准许乡间百姓自造酒曲,放宽诸如铸铁业在内的民间手工业限制,允许百姓自由铸造铁质农具,减轻铁税,其在位期间“天下屡稔,朝廷无事”,中原经济逐渐复苏。执政末期,李嗣源刻薄疑忌,随意诛戮大臣,使群臣离心,父子互相猜疑。

长兴西年(即公元933年),李嗣源病重。其次子秦王李从荣发动兵变,战败被杀,李嗣源闻讯惊逝。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安葬于徽陵。

李从厚,身世不详(《旧五代史·唐闵帝纪》记载为第三子,《新五代史·本纪·唐本纪第七》记载为第五子),生母为昭懿皇后夏氏。

李从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宠爱,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天雄节度使等职,加授中书令荣衔,被封为宋王。

长兴西年(即公元933年)被召回洛阳,在李嗣源的灵柩前即皇帝位。

应顺元年(即公元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逃至卫州,不久遇弑身亡。他在位仅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后晋时期追谥曰闵皇帝(一作愍皇帝)。

李从珂,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

李从珂早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官至凤翔节度使,封爵潞王。

长兴西年(即公元933年),后唐闵帝李从厚即位,对手握重兵的李从珂多有猜忌,遂将李重吉由禁军将领调任亳州团练使,又令李从珂己经出家的女儿入宫为质,听从朱弘昭、冯赟等大臣的建议,将李从珂从凤翔节度使调任北京留守,但是李从珂拒不受代。

应顺元年(即公元934年),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后唐大军包围凤翔,李从珂亲自劝降旧部羽林指挥使杨思权、都指挥使尹晖,战争形势逆转,后唐军队大败。李从珂攻入洛阳,即位称帝,改元清泰。

清泰三年(即公元936年),李从珂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意图削其兵权。石敬瑭拒不从命,起兵反叛。为对付后唐军队,石敬瑭向契丹割地称臣,获得契丹军队的支援,击败前来讨伐的后唐军队,随后出兵洛阳,面对压境强兵,麾下诸将纷纷投降。李从珂登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慕容德:“李从珂下等房,李嗣源....勉强上等房吧,李从厚中等房吧。”

王莽:“李从珂,我问你件事呗。”

李从珂:“啊,先祖什么事啊。”

王莽:“传国玉玺呢...”

李从珂:“emmm,我不知道啊。”

王莽:“放屁!你死了没人在乎,传国玉玺没了怎么办!你五马分尸都可以,但你自焚带着玉玺干什么!”

始皇:“朕的玉玺没了???,来人呐,李从珂和刘昱同等待遇。继续审。”

旁白(欧阳桥松饰):

“钱缪祖上为平民,遂首接说钱缪:

钱缪,钱镠少时贩私盐为生,乾符二年(即公元875年),投奔石镜镇将董昌,被任命为偏将。

乾符六年(即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攻打临安,因其阻击有功,升任都知兵马使。

光启二年(即公元886年),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消灭镇东观察使刘汉宏,占领越州。次年,钱镠升任杭州刺史,与董昌分据浙东、浙西。

乾宁二年(即公元895年),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后攻占越州,杀死董昌。唐朝许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占据浙东、浙西之地。

天复二年(即公元902年),唐朝册封钱镠为越王,后又改封吴王。

开平元年(即公元907年),后梁册封其为吴越王。自唐末起,钱镠便向中原政权贡奉无缺,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钱镠的政治举措使吴越成为五代十国中较为安定、经济繁荣的地区,又因其注重水利,故两浙民间称钱镠为“海龙王”。

长兴三年(即公元932年),钱镠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武肃王。”

翟钊:“上等房吧。继续继续。”

旁白(欧阳桥松饰):

“高季兴,高季兴早年为汴州商人李七郎家奴,后被其收为养子,进入朱全忠军中,追随朱全忠征战西方,屡立战功。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

后梁开平元年(即公元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擢升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后唐同光元年(即公元923年),后梁为后唐所灭。高季兴为了自保,亲自前往洛阳朝见后唐庄宗。次年,封其为南平王。此后,高季兴袭占夔州,还派兵攻打涪州。后唐明宗怒而下令出师讨伐高氏,高季兴遂以荆、归、峡3州臣服于吴,吴册封其为秦王。

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即公元928年)卒,终年七十一岁。其子从诲嗣位。

高季兴方为大智若愚、功德无量的一代雄主,高季兴在任荆南期间,注意招致人才、休养生息、发展水利、俟机扩张,对荆楚地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对荆门地区在五代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翟钊:“上等房吧,继续继续。”

旁白(欧阳桥松饰):

“杨溥,吴烈祖杨渥、吴高祖杨隆演之弟,南吴末代皇帝。

武义二年(即公元920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

顺义七年(即公元927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己。

天祚三年(即公元937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

升元二年(即公元938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翟钊:“中等房吧,继续继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