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科研女将挺孕肚去随军

第7章 怪不得他们能得诺贝尔奖(求五星好评)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七零:科研女将挺孕肚去随军
作者:
爱思考的铁蛋
本章字数:
5340
更新时间:
2025-07-08

钟荣军开车半个小时来到市化肥厂,在门口远远看到虞爱红走过来,旁边还跟着老外在问东问西,三三两两的工人在旁边插着话。

虞爱红到门口回身和大家道别后,上了钟荣军开的车,一路上分享今天的趣事,但是感觉老公总是闷闷不乐的,可能是训练太辛苦了,主动闭上嘴,让他好好开车。

钟荣军满脑袋都是老婆要被拐到国外去,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两人晚上一起炖了些排骨,虞爱红闻着排骨的香味儿,又闻到老公身上汗味儿好大。

钟荣军根本没来得及洗澡,训练还没结束就匆匆跑去接她。

“你先去洗澡,洗好了一起吃。”虞爱红催着钟荣军去洗澡。

钟荣军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裤出来,看着己经摆好的碗筷和饭菜,小心试探道。

“媳妇儿,如果有出国的机会,你想去吗?”

“原来在这等着我呢!”虞爱红心想,准备借机逗逗他......

“国外有前沿的科技、先进的经验,吃得好!穿得好!多少人想出去呢!”

虞爱红憋着笑,调皮的看着钟荣军。

“你想让我去吗?”

“我......我不知道,媳妇儿,我舍不得你......”

“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好的媳妇儿”

钟荣军一脸委屈巴巴的小表情,看着虞爱红,感觉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

“逗你的,我哪都不去,就和你在一起,一起努力把这里变得更好!”

虞爱红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困难都是暂时的,国家现在是用人之际,我想把自己所学,用在建设国家。”

“我总不能等国家建设好了,再回来享福吧?”

说话间,虞爱红一只手拉起了钟荣军的手,另一只手在他的脑门上轻轻地弹了一下。

“再说我肚子里,还有我们的宝宝,我能跑到哪去?”

“媳妇儿,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钟荣军的表情终于从下午的阴转晴了。不自觉的慢慢靠向虞爱红,能够感受到她身上温热的气息,西目相对间,吻了虞爱红一下。

“快吃饭吧,是不是饿了?”虞爱红夹起一块排骨,放到钟荣军碗里,催着他快吃。

......

......

这几天虞爱红一首在市化肥厂做翻译,几天的培训既顺利又融洽。

空闲时间,谢尔盖总是来找虞爱红探讨怎么改进。

“化肥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通过空气得到氮气,水裂解得到氢气,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得到合成氨,以合成氨作为核心原料,生产出含氮化肥。

我们现在想要提高生产效率,改进设备使用性能,关键要从空气中得到更多氮气,就要从炉型、通风面积、布风性能、破渣排渣能力和带出物这些角度改进。”

虞爱红认真的和谢尔盖分析改进的措施,谢尔盖时不时点点头,时不时想一想......

探讨之余,虞爱红向谢尔盖描述未来化肥生产场景。

“未来啊,我们化肥厂设备是用机器人来生产的。”

“车间安静得像图书馆,美得像花园。搬运物料、控制时间,这些枯燥重复或者又脏又累的工作,都交给机器人负责。”

“周围不再是尘土飞扬,而是花团锦簇,处处美景,有山、有水、有田园;内部有自动生产系统、循环系统、净化系统、检修系统”

“这样能靠谱吗?”谢尔盖疑惑。

“这里涉及数控技术、温控传感、焊接、自动化操作等多项技术”

“可以24小时连轴转,稳定性高,不会因为累了、困了、饿了出差错。”

“做出来的产品更漂亮、更精准,一个机器人相当于几个班组的生产效率。”

“以前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次品率的问题,在机器人面前都不是事儿,产品合格率基本能够做到99%以上。”

通过虞爱红的描述,谢尔盖感觉现代化的化肥生产车间就在眼前,满脸都是对未来憧憬的喜悦。

“如果真有那样的厂房该多好,希望虞爱红能够和我一起回去研究,用尽我毕生精力,把这样一个美梦变成现实,我也死而无憾了!”

谢尔盖还在天马行空的憧憬,就被一旁的邓刚打破了沉默。

“这样就不怕饿肚子了吧?”默默在旁边听着的邓刚,带着欣喜提问。

“看来邓刚是听进去了!”

虞爱红感觉邓刚并不像他舅舅描述的那样无药可救,一个好的翻译,仅是语言的转换远远不够,关键要对所翻译的领域热爱,才能用简洁的语言,搭建起两者沟通的桥梁,让交流变得顺畅。

这几天邓刚在旁边认真学习,本来有留学经历,慢慢适应这种环境和节奏,深入思考化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问题,大部分内容都能听懂。

“这些都要感谢科学的进步”邓刚发出感慨。

见邓刚越来越上道,虞爱红决定点拨一下他,就给他做了一下小小的科普,没准以后这个家伙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

“是啊,如果没有科学的进步我们还采用作物秸秆、人畜粪尿、绿肥这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产量可能处于较低水平。”

“那样的话全球不知道多少人还在挨饿呢!”

“就是这个化肥吗?”

邓刚疑惑地看向虞爱红。

“是,也不是,化肥有很多种,未来会更多种类。”

“目前所掌握的是合成氨技术,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你知道因为这一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多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吗?”

“不......不知道。”

邓刚疑惑的摇摇头,心想这项技术竟然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好像不止一个人。

“目前是2位,未来还会有科学家因此获奖,这在诺贝尔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说明了这一技术的极其重要性。”

“哈伯,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打破了仅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大发展。1918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博施,哈伯的合作者,改进了高压合成氨的催化方法,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931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这方面的研究空间广阔,未来还会有科学家在设备更新、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获得奖励。”

“能够让全世界这么多人吃饱饭,怪不得他们能得诺贝尔奖。”

邓刚学着虞爱红的模样,把刚才科普的内容翻译给旁边的工人听。

“啥是诺贝尔奖?听起来很厉害!”长得壮壮的工人问道。

“就是给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奖励”邓刚解释。

“科学家确实厉害!”壮壮的工人竖起大拇指。

“咱们生产化肥就是应用科学,也是非常光荣的!”虞爱红在旁边笑着说。

工人的表情逐渐变得舒展、喜悦,难掩兴奋之色。

突然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投入的精力非常值得,满眼都是收获的喜悦之情,对科学也更增添了几分崇拜之情。

也有人调侃:“邓小子,你这次翻译的就不错嘛!”

“对啊!挺流利的,我们都能听得懂!”有个大嗓门的叔叔冲着邓刚喊道。

“我下班之后,自己也要看看这方面的书。”邓刚脸红的挠挠头。

后面几天,虞爱红会让邓刚在用餐期间负责翻译工作,邓刚能够把谢尔盖讲的笑话惟妙惟肖的翻译过来,逗得在邹志华哈哈大笑,自然对邓刚的印象也逐渐的发生变化。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