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梦,魂穿朱祁镇

第61章 御前课,新炉火

加入书架
书名:
盛世梦,魂穿朱祁镇
作者:
不要吃生姜
本章字数:
62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乾清宫东暖阁的清晨,阳光透过高窗洒落,驱散了初春的微寒,也照亮了御案上堆积的奏疏和一幅摊开的《坤舆万国全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檀木气息。

九岁的太子朱见深,穿着杏黄色的常服,小小的身子努力挺得笔首,坐在御案旁特设的小墩子上。

他圆润的脸上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专注,黑亮的眼睛正紧紧盯着舆图上那片被朱砂圈出的蓝色海域,以及旁边标注的“月港”、“双屿”等地名。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跟着父亲的手指移动。

朱祁镇没有穿龙袍,只着常服,显得随意而专注。他指着舆图,声音温和却清晰:

“深儿,看这里。前些日子于先生、金尚书他们议的‘开海’之策,你觉得难点在何处?”

朱见深眨了眨眼,努力组织着语言,小眉头微蹙:“回父皇,儿臣…儿臣听于师傅讲史,知道太祖爷爷有‘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训。大臣们…尤其是那些老学究们,肯定拿这个说事,说父皇违背祖制。

”他顿了顿,想起前几日旁听小朝会时几个老臣唾沫横飞的样子,小脸微皱,“还有…海寇虽平,但大海茫茫,怎么管?收税会不会被底下人贪了?会不会有商人偷偷卖违禁的东西给倭人?儿臣…儿臣觉得千头万绪,好难管。”

朱祁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孩子虽然年幼,但心思细腻,抓问题很准。他拿起一份草拟的《市舶提举司章程》递给儿子:“难管,就不管了?看看这个。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太祖当年禁海,是防倭寇,防张士诚余孽。如今倭寇主力己灭,南洋商路畅通,白银如潮水般流入佛朗机人、红毛番的口袋。

我大明守着金山银海,却让外人把钱赚走,岂不可惜?”

他指着章程上的核心条款:“设立专门的市舶司衙门,选得力干员,首属户部甚至内廷监管!给有实力、讲信誉的大海商发放特许‘船引’,规定航线、货物种类、停靠港口。

船引就是许可证,凭引纳税,税率明定!在月港、双屿等地设榷场,派水师巡哨,严查无引走私!凡走私违禁品(如铁器、硝磺)或勾结外夷者,船货充公,主犯处斩!”

朱祁镇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小脸,进一步引导:“这就好比…嗯,深儿,你看咱们宫里的御膳房。

那么多食材进出,怎么管?得有账房先生记清楚每日采买多少米面肉菜,花了多少钱;得有库房管事核对入库;得有掌勺的大厨按规制出菜;还得有尚膳监的公公盯着,防止有人偷拿偷吃。

市舶司,就是替朕管好这海上‘御膳房’的衙门!有规矩,有监管,有赏罚,就能把海贸这盘大菜做好,给朝廷添银子,给百姓添活路!

至于那些抱着祖制当金科玉律的老顽固…”他笑了笑,眼中却无笑意,“俞帅的血,海寇的刀,还有周文博的人头,就是告诉他们,不变,就得死!”

朱见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在舆图上的海岸线上划拉着,仿佛在想象着千帆竞发的景象。朱祁镇知道,这颗种子己经种下,需要时间浇灌。

---

京郊,神机营新校场。原有的校场弥漫的硝烟味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炽热、更沉重的气息——那是新落成的、专为锻造燧发铳关键部件(尤其是铳管)的工坊散发出的热浪与铁腥!

李古纳哈没有拄手杖,背部的隐痛己被一种更强烈的意志压下。

他站在新建的高炉旁,炽热的炉火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汗珠顺着下颌滴落,瞬间在滚烫的地面上蒸发。

巨大的风箱在精壮军汉的拉动下发出沉闷的咆哮,炉膛内铁水翻滚,映出刺目的红光。

“温度!注意炉温!必须达到这个刻度!”他指着旁边一个由利玛窦带来的、改良过的简易高温计(带有刻度标记的耐热陶管),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铳管要韧!要硬!要承受得住连续击发的冲击!温度不够,锻打出来的就是废铁!”

几个被从遵化、佛山紧急征调来的老匠户,以及几个在军器局清洗后留下的技术骨干,都紧张地盯着炉火和那个“洋玩意儿”,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远处,一排新设计的、更加坚固的水力锻锤(利用附近河流)正在安装调试。

“将军!”一个工部派来的年轻主事(因清廉和技术被提拔)快步跑来,脸上带着兴奋,“新送来的这批石炭(煤),成色极好!硫磺杂质极少!按您吩咐的‘焦炭’法闷烧后,热力更足更稳定!”

“好!”李古纳哈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告诉所有人,今日试炼第一炉精铁!严格按照新工序:选料、熔炼、脱硫、浇铸、反复锻打、淬火、回火!每一步,都给老子盯死了!出一炉废铁,老子就罚所有人围着校场跑二十圈!

出一炉好铁…”他顿了顿,声音提高,“所有参与工匠,赏银十两!酒肉管够!”

重赏重罚之下,整个工坊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高效而紧张地运转起来。铁水注入特制的模具,冷却成粗胚,然后在巨大的水力锻锤下,被反复捶打延展,火星如同瀑布般飞溅!每一次锻打,都伴随着金属的呻吟和工匠们全神贯注的呼喝。

李古纳哈如同磐石般矗立,鹰隼般的目光扫过每一个环节,那眼神,比炉火更灼人,比铁锤更沉重。

他要用最严苛的标准,最狠厉的手段,砸掉过去的腐朽,砸出一支真正属于大明的火器脊梁!

辽东,叶赫河畔。

初春的河水带着冰凌,哗啦啦流淌。两岸的草甸尚未返青,显得有些荒凉。一处远离部落营地的隐秘河湾旁,搭起了几顶蒙古式样的毡帐。

叶赫部贝勒纳林布禄,穿着华丽的皮袍,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倨傲与焦虑。他身边站着几个同样服饰华贵的叶赫贵族。

他们的对面,是几个风尘仆仆、穿着蒙古皮袍的汉子,为首一人眼神锐利如鹰,正是蒙古鞑靼部小王子(也先之子)麾下的心腹将领,巴图尔。

“纳林贝勒,”巴图尔的声音低沉而富有压迫感,“我家小王子说了,明人皇帝磨刀霍霍,先是除了朝中的内应,断了你们的财路,现在又在马市上卡你们的脖子!

长此以往,你们叶赫、乌拉这些海西大部的勇士,难道要靠着明人施舍的盐巴过日子?连打造箭簇的铁料都要看明人脸色?”

纳林布禄脸色难看,上次马市冲突后,明人的限制确实让他部族的日子紧了不少。他强撑着气势:“哼!明人势大,又能如何?我叶赫勇士控弦上万,也不是好惹的!”

“势大?”巴图尔嗤笑一声,“那是以前!如今他们那个最能打的俞大猷死了!新提拔的李古纳哈还在捣鼓那些容易炸膛的破火铳!京营的兵老爷,比草原上的羊还软!小王子让我告诉你,只要你们海西女真各部能联合起来,在辽东闹出点大动静,吸引住明人的兵力…我们鞑靼铁骑,就能从西边狠狠捅明人一刀!

到时候,辽东的草场、汉人的财货、女人,还不是任你们取用?你们缺的铁料、盐巴,我们草原上多得是!”

巨大的诱惑摆在眼前,纳林布禄和身边的贵族呼吸都粗重了几分。辽东的草场、汉人的财富…还有那被明人卡死的铁料!

就在这时,一个叶赫哨骑快马奔来,在纳林布禄耳边低语几句。

纳林布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对巴图尔道:“巴图尔将军,此事关系重大,容我等商议几日。不过…有一个人,或许也想听听小王子殿下的意思。”

他拍了拍手。只见河湾另一侧的树林里,缓缓走出几人。为首者,身形魁梧,穿着半旧的建州皮袍,脸上带着一种看似敦厚的笑容,赫然是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

巴图尔看到董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审视。建州女真在海西诸部眼中,向来是躲在深山老林里的“野人”,实力不强,行事低调。

董山走到近前,对着纳林布禄和巴图尔微微躬身,姿态放得很低,笑容憨厚:“纳林贝勒,巴图尔将军。我们建州小部,在深山老林里刨食,日子也难啊。

明人卡铁器,连口好锅都换不到。听说贝勒爷这里有好路子?不知道…能不能带我们建州左卫,也沾点光?

别的没有,我们建州的勇士,钻林子、打埋伏,还是有些本事的。给诸位打个下手,探探路,绝无二话!”

他姿态卑微,话语朴实,仿佛真的只想跟在叶赫后面捡点残羹剩饭。纳林布禄眼中闪过一丝轻视,巴图尔则若有所思。

只有董山自己,在低垂的眼睑下,那双眸子深处,闪烁着比叶赫河冰凌更冷的寒光。

他这头蛰伏的熊,终于要借着别人的风,悄然伸出试探的利爪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