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商周娶公主

第149章 大唐吐蕃结亲盟,文成公主欲西行(七)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商周娶公主
作者:
黄土枯树老屋
本章字数:
4434
更新时间:
2025-06-09

贞观八年的暮春,逻些城的桃花刚刚凋谢,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松赞干布站在布达拉宫的望台上,目光越过红山,投向东方的地平线。忽然,远处扬起一阵尘土,一名哨兵飞马来报:“赞普,大唐使者己至城下!”

松赞干布快步走下石阶,身后跟着噶尔?东赞域松等一众大臣。当他来到城门口时,只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使者骑着汗血宝马,缓缓而来。使者身后,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车上载着绫罗绸缎、瓷器茶叶,还有几头模样奇特的骆驼,驼背上驮着巨大的木箱,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见过大唐使者。” 松赞干布微微躬身,行了一个吐蕃的大礼。使者翻身下马,还了一个唐朝的揖礼:“在下王玄策,奉大唐天子之命,特来拜访吐蕃赞普。”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中原人的儒雅。

在王玄策的示意下,随从们打开了木箱,里面装着一幅巨大的绢画。松赞干布展开绢画,目光瞬间被画面中央的朱雀大街吸引。宽达一百五十米的街道上,车马如流,车轮滚滚,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中闪烁。街道两侧的店铺鳞次栉比,酒肆的幌子随风飘动,胡商与汉人擦肩而过,手中的货物五光十色,有西域的宝石、波斯的香料、大唐的丝绸。画的左上角,一座高达六十米的城楼矗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那是象征大唐皇权的承天门。

“这是真的?” 松赞干布指着画中头戴冕旒的皇帝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可置信。王玄策微笑道:“长安之大,非一日能走完;大唐之盛,非言语能尽述。陛下若亲临长安,自会知晓。”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松赞干布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接下来的日子里,松赞干布频繁与王玄策会面。从商人口中,他得知大唐实行均田制,百姓 “耕者有其田”,每个成年男子都能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活安稳而富足。科举制更是让寒门子弟亦可入仕,只要有真才实学,便能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改变家族命运。还有那神奇的造纸术,让书籍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也能拥有自己的藏书。当他听说大唐的 “千里船” 能在长江上日行千里,“冲天炮” 能轰开巨石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感慨道:“吐蕃若想强大,必须学习大唐的制度。”

松赞干布命人在布达拉宫侧殿绘制大唐风物图,每日处理完政务后,便对着图画沉思。一日,他忽然问禄东赞:“你说,为何大唐的城墙不用石头,却能抵挡住突厥的铁骑?” 禄东赞沉思片刻道:“因为大唐有‘法’,如城墙般坚固;有‘民’,如砖石般齐心。他们的律法严明,奖惩分明,百姓信服,自然愿意为国家效力。” 松赞干布点头,眼中闪过坚定:“那我们就向大唐求亲,让吐蕃与大唐成为一家。”

贞观八年暮春,长安的槐花开得正盛,细碎的白花如雪花般落在鸿胪寺的飞檐上。噶尔?东赞域松身着改良后的吐蕃官服,外罩一件素色唐式襕袍,在九曲回环的廊下踱步。他手中的转经筒是用长安的黄杨木所制,筒身刻着藏文的 “和平” 与汉字的 “安”,每转动一圈,便与腰间的双鱼玉佩碰撞出清越声响 —— 那玉佩是鸿胪寺丞昨日所赐,美其名曰 “以示亲善”。

“副使,这是今日的《贞观政要》抄本。” 随从次仁捧着卷轴走来,衣摆间飘来淡淡的墨香。噶尔注意到,少年的藏袍下摆己换成了大唐的织锦边,袖口绣着半朵吐蕃的格桑花与半朵长安的牡丹。鸿胪寺的廊柱上,《王会图》里的吐蕃牦牛队被重新描绘过,牛背上多了几卷书册,旁边的标注 “西蕃,地产良马” 旁,不知何时被人用朱砂添了 “兼通文墨” 西字。

“鸿胪寺丞今日又提三跪九叩礼?” 噶尔接过卷轴,指尖划过 “君为舟,民为水” 的唐文,忽然用藏文吟诵起《十善法》中的 “王者当以民为基”。次仁点头,却见噶尔忽然轻笑,指着远处正在修剪花枝的汉人花匠:“你看那人的围裙,绣的是吐蕃的八吉祥纹。大唐一面视我为蛮夷,一面又偷学我吐蕃纹样,真是有趣。”

三日后的金銮殿,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金砖上投出莲花图案。噶尔刻意提前半个时辰到达,在殿外观察着文武百官的朝服形制 —— 魏征的朝服补丁上绣着《诗经》警句,房玄龄的玉带銙刻着《兰亭序》片段,这让他想起松赞干布将藏文律法刻在红山石壁的场景。

“吐蕃使者噶尔?东赞域松觐见!”

当噶尔踏入殿中,殿内顿时响起窃窃私语 —— 他的锦袍上,藏文 “和” 字与汉字 “合” 字交织成连环纹样,腰间挂着的不是吐蕃的熊爪刀,而是一柄刻有藏汉双文的玉柄小刀。他以唐礼跪拜,起身时袖口滑落,露出小臂上的藏文刺青 “求知”—— 那是松赞干布为每位出使大臣亲赐的印记。

“吐蕃乃化外之地,何谈联姻?” 魏征的声音如铜钟般洪亮,他手中的朝笏重重敲击地面,“昔年匈奴强极一时,汉帝尚以宗室女和亲,吐蕃不过边陲小邦……”

“魏大人可知,” 噶尔忽然开口,声音如牦牛皮绳般柔韧,“吐蕃的《十六净法》己规定‘非时行猎者罚’,比大唐《唐律疏议》的‘春不捕雏’早颁布三年?” 他解开锦袍,内衬的藏青缎面上,左袖用金线绣着《格萨尔王传》中 “止戈为武” 的场景:格萨尔王放下战刀,亲手为敌国百姓分发青稞;右袖则是吞弥?桑布扎创造字母时的情景,三十七个字母如星辰般排列,每个字母旁都标注着对应的大唐汉字。

李世民的目光被右袖的 “孝” 字吸引,那笔画起承转合间,既有藏文的流畅,又有楷书的端庄。噶尔展开羊皮卷,露出用金粉书写的藏文《孝经》片段,墨香中混着雪域特有的柏香:“赞普令每十户设一学童,每日晨读《孝经》藏译本。去年冬日,逻些的百姓己能用藏文书写‘孝亲’二字,刻在为长辈祈福的玛尼石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