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商周娶公主

第88章 在大唐做生意,赚的盆满钵满(一)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到商周娶公主
作者:
黄土枯树老屋
本章字数:
5132
更新时间:
2025-04-14

徐远接到任务后,心中满是干劲。他深知这精盐对于大唐的重要性,不仅关乎民生,更能在与他国的贸易中占据优势。当下,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提炼精盐之事。

徐远领命后,没有丝毫耽搁,当即着手筹备。李治与房玄龄匆匆赶来,神色间带着几分忧虑。“徐先生,长安北面有座玄武山,山中藏有盐矿,只是……” 李治微微皱眉,语气凝重,“那皆是毒盐矿,开采提炼,谈何容易。” 徐远听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心中清楚,自己来自千年之后,掌握着先进的化学知识,区区毒盐矿,难不倒他。“二位大人不必担忧,在下自有办法。”

这时,一旁的高勇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徐先生,我有个弟弟高康,为人踏实,手下也有不少能干的工匠。若先生信得过,我让他组织工人去开采盐矿。” 徐远微微点头,高勇又接着道:“我这边也能安排人手负责提炼。” 徐远对高勇的主动帮忙很是满意,当下便安排高康带 300 工人前往玄武山开采盐矿,高勇则带领另外 300 人负责提炼。

在玄武山的盐矿洞口,高康站在三百名工人面前,神色激昂。“兄弟们,此番开采盐矿,关乎大唐兴衰。咱们齐心协力,为国家出份力!” 工人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山谷。随后,他们手持简陋却坚实的工具,井然有序地进入矿洞。洞里面,昏暗的光线中,工人们有的奋力挥动锄头挖掘矿石,有的弯腰搬运沉重的矿筐,每个人都干劲十足。随着时间推移,一筐筐矿石不断被运出洞口,开采工作稳步推进。

高康大声喊道:“大伙听好了,现在分成十个小队,每队三十人。一组负责开凿矿洞,一组负责搬运矿石,其余各队各司其职。” 工人们纷纷响应,拿起工具,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开采工作中。一时间,矿场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搬运工人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只见有的工人挥舞着锄头,奋力地凿着坚硬的岩石,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有的工人则推着装满矿石的小车,在崎岖的矿道中穿梭,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与此同时,高勇也没闲着。他在另一处场地安排了 300 人进行提炼盐的工作。场地内,摆放着一排排巨大的铁锅和过滤器具。高勇站在场地中央,指挥着工人:“先将采来的矿石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 工人们依言照做,熊熊的烈火舔舐着锅底,锅中的矿石与水逐渐融合。待煮沸一段时间后,高勇又喊道:“把火调小,慢慢熬煮,然后用滤网过滤杂质。”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滤网,将煮出的盐浆中的杂质一点点过滤掉。整个场地内热气腾腾,工人们在高勇的指挥下,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经过多日的辛苦劳作,终于,白花花的细盐出现在众人眼前,提炼出的精盐品质上乘,远远超过了市面上的普通盐品。。徐远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细盐,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些细盐,在阳光下闪烁着的光芒,仿佛是他们辛勤付出结出的璀璨果实。

这日,徐远命高勇和高康二人,将一批精心提炼的精盐运往李治和房玄龄共同组建的大唐盐行。这大唐盐行,乃是朝廷为规范盐业市场、拓展商贸而设立的重要机构,其背后有着强大的官方支持。

当高勇和高康将盐运至盐行时,李治早己等候多时。他亲自查看了徐远提炼出的精盐,只见那盐粒晶莹剔透,洁白如雪,颗粒均匀,与以往所见的粗盐有着天壤之别。李治不禁赞不绝口:“徐远果然不负众望,此等精盐,必能在大唐乃至海外掀起一番热潮。”

此时,马占强也在盐行之中,他与高勇、高康相识己久,几人见面后,免不了一番寒暄和相互夸赞。马占强说道:“高氏兄弟此番运送精盐,路途奔波,辛苦了。这精盐能顺利抵达,二位功不可没。” 高勇和高康则谦逊回应:“马兄过奖了,这都是徐公子的英明指挥,我们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就在众人交谈正欢之时,属下匆匆前来汇报:“启禀各位大人,突厥、吐蕃、天竺、高句丽西国使者己至长安,此刻正在城外等候,似有要事求见。” 徐远听闻,心中一动,他料到这西国使者此番前来,定与自己的精盐有关。于是,他立刻吩咐道:“快请使者前来。”

不多时,西国使者步入盐行。他们纷纷向徐远、李治等人行礼,而后突厥使者率先开口:“我突厥是最早和大唐建交的国家,长期进行贸易往来。久闻大唐有奇人徐远,提炼出了绝世精盐。我突厥地处北方,食盐需求极大,且我突厥骑兵众多,若能成为精盐代理商,必能将这精盐迅速运往北方各地,打开广阔市场。”

吐蕃使者紧接着说道:“我吐蕃虽地处高原,但与周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我吐蕃人民对优质食盐极为渴望,且我吐蕃善于与周边部落沟通,若能代理精盐,定能让这精盐在高原及周边地区畅销无阻。”

天竺使者也不甘示弱:“我天竺乃大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我天竺商人遍布各地,商业网络极为发达,若能取得精盐代理权,定能让这精盐在天竺乃至整个南亚地区声名远扬。”

高句丽使者最后说道:“我高句丽与大唐接壤,交通便利。我高句丽在东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商业地位,若能成为精盐代理商,必能将这精盐推广至东北亚各国,为大唐商贸拓展新的领域。”

李治听后,沉思片刻说道:“西国所言皆有道理,然我大唐盐行,需谨慎抉择代理商,方能确保精盐贸易顺利进行。” 房玄龄也点头表示赞同:“殿下所言极是,这代理商不仅要具备强大的商业实力,更要与我大唐保持良好关系。”

众人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同意,以 1000 万两的价格将精盐的代理商交给了突厥和吐蕃。这两国,一个在北方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阔的市场,一个在高原地区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贸易网络,二者相辅相成,有望将精盐贸易推向新的高度。

天竺和高句丽的使者听闻此结果,心中虽有不服,但也无可奈何。徐远见此情形,微微一笑,说道:“二位使者莫要气馁,我大唐除了精盐,还有绝品白酒。这白酒乃是我大唐的独特佳酿,口感醇厚,香气西溢。我愿以 800 万两的价格,将白酒的经营商交给贵国代理。”

天竺和高句丽的使者听闻,顿时喜出望外。他们深知大唐白酒的魅力,若能代理白酒贸易,同样能为自己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于是,他们纷纷向徐远表示感谢,并承诺定会用心经营白酒贸易。

西国使者带着满意的结果,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而徐远、李治、房玄龄等人,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大唐商贸繁荣的憧憬。此次精盐与白酒贸易代理权的授予,不仅为大唐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更加强了大唐与周边各国的经济联系,为大唐的盛世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