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第170章 借旧谊杨瑾劝和,审时势曹操止戮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吕布竟成了我师兄
作者:
胡茬程序员
本章字数:
4262
更新时间:
2025-06-23

晨雾未散,都昌城外铁蹄声如闷雷滚动。

刘备勒马高坡,远望北方烟尘腾起,玄甲铁骑如黑潮漫过山脊,当先"杨"字大纛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但见杨瑾引三千飞熊军为前军,身后五千西凉铁骑锋芒毕露,更有步军两万,皆披坚执锐。

刘备暗暗攥紧缰绳。他注意到就连杨瑾军中杂役,都穿着简易札甲,以小金属片、骨片或石片,钻孔后串联成甲,覆盖胸腹,并且腰间佩刀。

而自己的正式军队,尚有不能披甲者,持木矛者,不禁感叹:“如此强军,若用于匡扶汉室…”

张飞宽慰刘备道:“大哥放心!俺迟早给你练出更猛的兵!”

关羽则想起《春秋》中“楚庄王问鼎”之事,叹曰:“鼎之轻重,在德不在力,然无力者,德何以载?”

不多时,孔融亦率领手下大将武安国带五千人出城,留下宗宝守北海。三方相会,同往徐州;

行了一半,得知曹操己经攻破郯县,陶谦退守下邳,形势危急,众人快马加鞭赶往下邳。

夕阳西沉,下邳城头旌旗猎猎。

陶谦亲率文武出城相迎,这位年近六旬的徐州牧须发斑白,面容憔悴,却在见到援军时强撑精神,深深一揖:“陶谦无能,累得诸公千里驰援,惭愧!”

刘备连忙下马搀扶,温声道:“陶公仁德布于西海,今曹贼逞凶,备等岂能坐视?”

杨瑾也下马还礼,目光扫过着城防布局,下邳城墙坚固,但守军疲惫,箭楼上的弩机陈旧,显然久未修缮。

陶谦最后望向孔融,感激的说道:“文举,此番多亏你周旋,否则徐州……” 陶谦声音沙哑,手指微微发颤。

孔融摇头,低声道:“恭祖,你我相识二十余载,何必客套?”

入城后,几人论事,陶谦几度欲言又止,最终长叹一声:“曹孟德为报父仇,己屠彭城,如今兵临下邳……老朽死不足惜,唯恐徐州百姓再遭涂炭。”

说罢,他颤巍巍起身,竟向刘备、杨瑾深深一拜。

刘备慌忙扶住,连称不敢。

杨瑾亦道:“陶公不必忧心,瑾既来此,自当尽力。”

杨瑾清楚历史上曹操之所以退兵,是因为吕布偷袭兖州,逼得他回师救援。如今自己师兄刚得了并州牧,根本无暇南下。

曹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攻打徐州。曹营谋士如云——郭嘉、荀彧、程昱,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而自己这边……

刘备兵力薄弱,关羽、张飞虽勇,但缺乏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

孔融的军队,自己是不指望了。陶谦手下军士,几次大败后,更是士气低迷。

如果打到底,自己就算胜了,恐怕也会有一定损失,到时候便宜了别人怎么办。

想到此处,杨瑾拱手道:“陶公,玄德,曹操此番兴兵,虽为报父仇,然屠戮百姓,己失人心。瑾与曹孟德有旧,昔年荥阳之战,曾私纵其逃生。今愿修书一封,陈明利害,或可使其暂息刀兵。”

陶谦咳嗽数声,苦笑:“华阴侯高义……然曹操枭雄之性,岂会因一纸书信退兵?”

刘备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杨侯与曹操有旧谊,若能使曹军暂缓攻势,于我军民亦是喘息之机。即便不成,亦无损失。”

陈登目光一闪,补充道:“杨侯书信,定要强调杀曹嵩者非陶公本意,乃张闿等贼子所为。”4

不久后,一封书信送到曹营;

【孟德兄台鉴:

暌违日久,思慕殊深。忆昔荥阳一别,兄壮志凌云,今己雄踞兖州,威加海内,瑾虽僻处河东,亦常闻兄之威名,心甚慰之。

近日闻尊公(曹嵩)之难,瑾痛彻心扉。然陶徐州(陶谦)素来仁厚,此事绝非其本意,乃部下贪利妄为,致酿大祸。陶公日夜忧惧,遣瑾致书,愿以厚礼赎罪,息兵止戈,免生灵涂炭。

然兄挥师东进,所过之处,百姓殄瘁,泗水为之断流。瑾闻之,五内如焚。杀伐虽快意,然伤天和、失民心,非明主所为。昔光武定天下,以仁德为本;齐桓霸诸侯,亦存亡继绝。兄素怀匡扶之志,何必效白起、项羽之行,徒令天下寒心?

瑾斗胆再提旧事:荥阳之战,兄困于董卓之围,瑾虽董氏麾下,私纵兄去,盖惜英雄也。今日之事,望兄念当日微末之情,止刀兵于黎庶。若必欲雪恨,瑾愿代陶徐州赴兄帐下请罪;若定要一战,可集精锐于下邳城下,一决胜负,勿累无辜。

秋深露重,望兄保重。

杨瑾 再拜】

竹简被狠狠拍在案上,曹操怒极反笑:“好一个杨瑾!今日竟挟恩令我退兵?”

曹操猛地转向郭嘉,冷声问道:“奉孝,杨瑾麾下战力,究竟如何?”

郭嘉沉吟片刻,缓缓道:“飞熊军乃董卓旧部精锐,西凉铁骑骁勇善战。”他抬眼,补了一句:“且杨瑾此人,用兵诡谲,未尝一败,不可小觑。”

曹操眯眼,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剑柄,心中盘算:我军虽有十万之众,但若死战,纵胜,亦要折损大半精锐,兖州乃西战之地,若是真大伤元气,可怕往后艰难;

一谋士见状,上前一步,温声劝道:“丞相,杨瑾乃朝廷钦封平东将军,更有诛董之功,若与其血战,恐失天下士人之心。不如……”

曹操冷笑打断:“不如什么?让他保下陶谦,让天下人以为我曹孟德怕了他?!”

戏志才忽然开口:“杨瑾与陶谦,本无交情。今以书信劝明公,明公不如回以书信,质问道‘华阴侯乃汉室栋梁,陶谦杀害家父,此前又图谋兖州,为何反助逆贼?’”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此问一出,杨瑾若答,则自陷两难;若不答,则显心虚。”

曹操闻言,怒色稍缓,缓缓坐回主位。

郭嘉低声道:“杨瑾来信,非为求和,实为试探。明公还需集结精锐,做好万全准备才是。”

曹操冷笑,猛地攥紧佩剑:

“传令下去——‘暂缓屠城,调回夏侯兄弟,全军备战!’”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