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手的问题,大家暂时先把它搁置到了一边。
就在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店里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妇人。只见她推着一辆木板车,车上装满了一车的木柴。
“请问林姑娘在吗?”妇人站在铺子门口,向正在店里忙碌的林修询问道。
“在呢,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去叫她。”林修客气的回答道。
由于今天店里的客人比较多,所以菜有些不够用了,林筱溪此时正在后厨里忙碌着,准备再炒几样菜来应付这突如其来的客流量。
妇人小心翼翼地将车拉到外墙的角落里,生怕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意。她停下脚步,抬头看向筱溪,眼神有些迷茫和不确定。
“你是?”筱溪看着眼前陌生的妇人,心中充满了疑惑。妇人的面色蜡黄,仿佛经历了许多风吹日晒,身上穿着的粗布衣裳己经被洗得泛白,上面还打着不少补丁,显然生活并不宽裕。她额角的汗水还未干透,顺着脸颊滑落,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妇人似乎有些局促,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林姑娘,我是来送柴的,我儿子让我过来的。他说让我来找你就行了,你……你知道我儿子吗?”
筱溪闻言,努力回忆着,突然想起了那个经常背着柴火过来的小男孩。他大约十来岁的年纪,每过两天就会背着一捆柴来到这里卖,通常也只能卖上几文钱。
筱溪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有一日下雨,小男孩的柴都被淋湿了,无法卖出,当时筱溪看他可怜,便买下了他所有的柴。
“哦,我想起来了!”筱溪恍然大悟,“原来是他的母亲啊。”他自己也冻的不行,可怜巴巴的站在路上,筱溪看着可怜,就叫他进屋给了点吃的,买了他的柴,跟他约好以后都送过来给筱溪。
那之后每过两天小男孩就会背着柴过来,还给筱溪带过些山里采的野果野花什么的送给筱溪。
“你是小福的娘吗?”筱溪看着眼前的妇人,疑惑地问道,“怎么没见他啊?”妇人闻言,原本紧绷的神经似乎一下子松弛了下来,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筱溪注意到,妇人拉着的那车柴看起来相当沉重,显然是经过多日辛苦砍伐才积攒起来的。如果筱溪拒绝购买这些柴,妇人恐怕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妇人连忙跟着筱溪,一起将柴从后门搬进了柴房。完成这项工作后,筱溪邀请妇人稍坐片刻,歇歇脚。妇人感激地答应了,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显得有些拘谨。
筱溪与妇人闲聊起来,得知小福姓李,于是她便亲切地称呼妇人为李婶。
在交谈中,筱溪了解到,小福这孩子前几天上山砍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受了点伤,有些发热,所以只能在家养病。
原来,小福和筱溪之前约定好了送柴的事情,但因为小福生病无法前来,他的母亲便代替他前来送货。
小福的家庭状况也让筱溪深感同情,他们家只有一家三口。
小福的父亲早年当兵时伤到了腿,虽然领了一些银子返乡,但那点钱连给他治病都远远不够。拖着一身伤病回家后,他的父亲只有一条腿能够正常使用,想找点活计,根本没有人愿意雇佣他。
为了给父亲治病,小福的母亲做主卖掉了家里那一亩三分的薄田。
然而,这点钱对于治疗父亲的伤病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尽管如此,小福的母亲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希望能通过治疗让父亲的身体好起来。
小福是个懂事的孩子,时常跑来县城找点活计做,年龄太小没人用便去山上捡柴,攒够一捆就来卖。
其实筱溪的柴都是有专门的人送的,小福毕竟还是给孩子,他的柴其实没有那些正值壮年的人们送来的品质好,开始也只是觉得有些可怜,林修是个很容易共情人,林筱溪跟他在一起久了,也经常会在脑子里勾勒出别人的悲苦。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筱溪终于迎来了算账的时刻。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她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当筱溪坐在桌前,开始清点银钱时,她的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白天听到的那个消息。那个消息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她的心头,让她无法释怀。
“怎么了,筱溪?今日来的是谁啊?”林修和刘禾注意到了筱溪的异样,关切地问道,要知道往日林筱溪抱着银子就是乐。
筱溪抬起头,看着他们,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把今天听到的事情告诉他们。
“哥,我今天听说小福家里出了点事,我有点担心他。咱们找个时间,你能不能陪我去趟小福家啊?”筱溪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林修和刘禾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筱溪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对小福也一首很关心。
“行,没问题,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林修爽快地答应道。
刘禾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筱溪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虽然他们自己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他们也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深知小福这样年纪小小的孩子就要为了生计奔波是多么不容易。所以,他们都希望能够帮上小福一把。
说定之后,筱溪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这几天李婶又来送了两次柴,就在今日李婶看起来比以往更加疲惫不堪。
筱溪连忙起身,迎上去问道:“李婶,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
李婶摇了摇头,笑着说:“没啥,就是最近有点累。”
“李婶....”筱溪想说让她歇歇,又说不出口,说的容易可那情况不允许啊!
“唉...”筱溪只能叹口气邀请她进来吃点东西。
李婶连忙摆手,说什么也不肯坐下。
筱溪见状,也不再强求,她转身走进屋里,拿了一些吃点,硬塞给了李婶。
“李婶,拿着,这些都是卖剩下的,我们也吃不完,别嫌弃。”筱溪真诚地说道。
李婶眼眶红红的,她感动地接过筱溪递来的东西,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
最后,李婶抱着筱溪给的东西,缓缓地离开了。筱溪站在门口,望着李婶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