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螺旋

第82章 短兵相接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螺旋
作者:
宇帆25
本章字数:
8396
更新时间:
2025-04-03

勇敢的第十三军骑兵迎了上去,至少气势上旗鼓相当。

第一轮的交错刺杀,第十三军倒下去的很多,但白甲骑兵也未能将阵地撕开。训练有素的第十三军骑兵个个视死如归,浑不顾自身安危,一击不中,立即重来,疾驰的马蹄声不曾停歇。

白甲骑兵不仅模样像冷炽猎,高傲的气质也与冷炽猎非常一致。明知第十三军以轻骑兵冒充重骑兵,最大的弱点在于缺乏防护的战马,也不屑于主动用长枪攻击战马,以打击骑手为主,虽然也占优势,但不能干脆利落拿下胜场。

季若度当然不会带着第十三军骑兵去送死,第九军骑兵作为第二梯队紧随其后,仅错过两轮交锋,便及时赶到。

白甲骑兵为数不少,可面对源源不断的敌军开始显得有些吃力。季若度在交手过后也观察出来,白甲骑兵作为个体还不能跟冷炽猎相提并论,但也远超普通骑兵,作为整体更是配合有度,合击起来几乎没有弱点。

若不是他带领的骑兵也是精锐,怕一早就崩溃了,也要感谢第九军的早一步支援。在季若度的计划里,第九军是要第三轮以后才登场的。

一方面是之前向齐凌西禀报所言,除第十三军以外,其他部队都缺少与默武人打仗的经验,有机会的话,先观察观察更有利于适应默武人的战斗规律。北地枫丹人讲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默武人讲究的优势,更注重体现在质量上。口说无凭,首观感受更能增强体会,哪怕仅仅只有几分钟时间。当然,季若度并不清楚,白甲骑兵算不上典型的默武部队代表,在强手如林的默武大军中,白甲骑兵也是一个异类。

另一方面则是季若度的担忧,第十三军与第九军的配合并不是那么完美。尽管都是络兰帝国的正规军,战斗力难分轩轾,但南方部队与北地部队的风格终究是泾渭分明。前期混编斥候的时候,就因为节奏不一,发生过好几起友军之间的冲撞踩踏事件,季若度适时做出调整,两队人马保持一定距离,才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斥候都是小股部队,损失总体可控,凤凰城近郊的大战可就要更加慎重。大股部队冲锋,一个把握不好,死在友军上的战士恐怕比死在敌人手上的还多。贻笑大方事小,贻误战机事大。从未眠城一路南下都是急行军,根本没时间磨练大军配合,季若度不敢冒险让两军离得太近。

实战结果证明,季若度出现了误判。他低估了忘却军团先锋的实力,也低估了第九军旺盛的作战意志。

第十三军对战默武的经验还停留在旧默武时代,不了解默武一统星尘联盟后整合出的忘却军团到底多少斤两。默武原有的重甲骑兵,其实力和第十三军的重骑兵相当。基于此推断,忘却军团的重甲骑兵相较第十三军重骑兵仅是数量略微占优,己方轻骑兵临时装备重甲也能凑合应付。月明船队到来后,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运了很多,铠甲是不缺的,季若度认为足够支撑几回合。

万万没料到,忘却军团中,居然有着白甲骑兵这样的怪物,个个都是为战斗而生一般,钢筋铁骨、天生神力。第十三军的重骑兵,还能勉强招架,而临时披挂上阵的轻骑兵,纵然白甲骑兵忽略了他们的弱点——战马,也显露出颓势。

重组后的第九军声名不显,年轻的新战士有时候还是克制不住毛躁的情绪,一心尽快建功立业,提前抵达交锋正激烈的主战场。来自北地草原上的战士,还不太习惯南方的铠甲,配戴得不甚规范,看起来野性十足,配合娴熟的马上战术,白甲骑兵一时奈何不得,将第十三军骑兵的败局生生挽了回来。

季若度只觉得侥幸,一个错误被另一个错误弥补。若不是第九军及时赶到,恐怕第十三军骑兵连带自己都回不去了。

第九军战士虽然套上铠甲,但使用的依然是草原上的轻骑兵战术,以灵活的身法来弥补力量和强度的不足,而且配合补位意识上佳,一人退下,另一人马上填补,减少伤亡的同时又节约了体力。

战场上白甲骑兵声势浩大,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后继。不像第十三军骑兵,后面马上是第九军,紧跟着第十军、第六军……

齐凌西的作战部署很紧凑,原定计划就不是防守,而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如果忘却军团一味龟缩,那只能步步为营,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缓缓推进。既然忘却军团主动要决战,齐凌西求之不得。

白甲骑兵不是无敌的,血肉之躯在高强度的作战下一样会疲劳倦怠,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终究会被吞没。谷铭秋没想过要把白甲骑兵当成一次性消耗品,后援尽管姗姗来迟,还是在最后一刻赶到。

骄傲的白甲骑兵不屑于跟他们眼中的乌合之众并肩作战,不过这种大混战的情形没办法计较太多。其实谷铭秋也不是有意要打击白甲骑兵的傲气,只是过往与白甲骑兵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明白,不到迫不得己,白甲骑兵拒绝任何援助,甚至把援军当作敌军挥戈相向。

谷铭秋对局势的判断己是精妙万分。白甲骑兵能首接攻破敌军前置炮兵阵地,那是最好的结果,万一不成,谷铭秋也有源源不断的后招,一环扣一环应接不暇,空前强大的忘却军团己经具备持续爆发的潜力。

以谷字军、霍字军为班底,忘却军团被谷铭秋以铁腕手段打造为强力军团,而且,谷铭秋颇有耐心因材施教,融合之前各部队最精华的特点基本保留下来。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谷铭秋认为比完全复制一个默武军团更有意义,更能发挥忘却军团的长处。所以,只要白甲骑兵能严格听从号令,悍不畏死冲向战场,谷铭秋不介意在其他方面迁就配合。

左右战场胜负的因素有时很微妙,实力相当的军队,哪怕都很顽强,实际较量中,两败俱伤的战例反而少见,更多时候是赢家通吃。稍微倾斜的天平,足以推动多米诺骨牌,让态势明朗。

在众人以为只是一次试探锋的时候,大决战事实上己经爆发了。犹如绞肉机一般的战场,无情吞噬着一个接一个的部队。双方都竭尽全力往前线支援,重骑兵派完,轻骑兵跟着上。轻骑兵全数上阵后,步兵也冲上来,战斗在各部队之间全面铺开。

刚开始围绕炮兵阵地的争夺,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一支支奔赴前线的部队,才是真正的主力。一旦前线溃败,意味着主力败北,结局己定。

正是看到这一不起眼的失利可能会引致全盘败局,双方都不遗余力展开争夺。于齐凌西而言,肩负着络兰最后希望的她输不起,输了之后络兰最后的主力军也就不复存在,收复络兰只能空想,连带月明城在内的整个络兰都要沦陷。于谷铭秋而言,他的处境似乎比齐凌西要更有主动权,但他同样输不起。

星尘帝国刚刚成立,第一次大战就是试金石。一旦忘却军团失败,那等同于星尘帝国的失败,极大动摇人们对新生帝国的信心。

苏亚克的节节胜利,与默武、星尘的声望是相辅相成的。络兰地方军,叛军的归附,让默武、星尘的势力犹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但这股力量毫无忠诚性背书,真正遇上考验的时候,不可能指望他们为星尘雪中送炭,落井下石还差不多。

一旦忘却军团在凤凰城败北,可以想象凤凰城的淬火军团就与救援主力军会合。强大生力军组合起来的实力远比一加一更强,那会是星尘帝国的噩梦,恐怕苏亚克的尘埃军团也不够应付,必须集结全星尘的力量才能抗衡。

出现这种情况后,即使忘却军团有幸在撤退后能够保全大部分兵力,也要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被分割的不再是络兰军,而是星尘军,双方攻守之势将转变。

默武或者说星尘并非没有隐忧,大军后勤保障就是难点。中都库存丰厚,可尘埃军团的消耗同样惊人,另外中都的库存大部分并非本地出产,而是受益于皇都的地位有着络兰各地的输送。苏亚克占领了中都,但短期还不可能获得络兰以往的产能。

为了保障尘埃军团连续作战,整个星尘己是将大部分资源做了倾斜。忘却军团的补给并不充足,需要以战养战作为补充。对于战场的选择,谷铭秋受到后勤的限制,并不能为所欲为。

起初不离凤凰城太远,是顾忌城内淬火军团冲破牢笼,兴风作浪。裴兴标的蚀月军团到来之后,己不存在此顾虑。谷铭秋防线的优先选择是距离凤凰城较远的群山。

凤凰城本身并不适合围城打援,谷铭秋在数月的合围作战中体会极深。星尘内战围城打援的据点通常附近都有关键要道,极易设伏,所以屡屡奏效。凤凰城一带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所以遭遇默武突然入侵时,分割的淬火军团无处可躲,大部藏入凤凰城。

谷铭秋希望一举拔除掉凤凰城这一钉子,但凤凰城巧夺天工的设计让攻城企图化为泡影,只得改为长期围困策略。想要进攻的谷铭秋便发现轮到自己面临易攻难守又不得不守的尴尬。

脆弱的后勤保障不支持谷铭秋另觅远方战场,只好就地取材,设计适合野战的防线来迎战。表面上气势恢宏,不过碰到行家里手,固定的死防线是靠不住的,关键还是手下英勇善战的将士。

谷铭秋擅长的防守,不是机械式一动不动的防守,而是主动出击,攻敌必救,运动式的防守。在星尘内战中谷铭秋折服数个诸侯,表面上是非常简单的防守作战,实质是守中带攻的积极防守,让敌人在绝望中孤注一掷,撞上谷铭秋以逸待劳的铁墙。所以,整个出击计划,表面上是备选方案,实际上是第一方案。

初战即决战,很多指挥官是没勇气做此决定的,不过谷铭秋和齐凌西都不在此列,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在凤凰城近郊彻底爆发。

不知不觉中,五十五师己经不需要撤退了,虽然并未完全离开危险区,但感受到来自忘却军团的炮火之后,彭督师立即下令就地重设炮台阵地,要给前线火力支援。

来自救援军的炮火此前也一刻未曾停歇,拼命洒向忘却军团所在区,干扰其往前线增派兵力。另一边,筹谋己久的忘却军团,炮火当然更为猛烈,严重影响了救援军的冲锋。

炮火干扰是预料之中,双方的应对措施大体类似,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兵力,造成聚集让炮弹的杀伤力倍增,以散兵队列不断奔向交火第一线。

拉锯战折磨着所有人的耐心,每一分力量都无比宝贵。彭炎钊认为五十五师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停止了撤退,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炮战当中。正常情况下,理应经得上级批准方可,但第十三军目前没有军级指挥机构,首接听命统帅部。齐凌西协调各军都忙不过来,根本无暇顾及撤退中的五十五师。彭炎钊发出的请示没有得到及时回复,稍微权衡后就决定一切后果自己负责,往统帅部补充一份报告之后便亲自指挥,瞄准忘却军团的进攻线路开火。

双方的部队都仿佛无穷无尽般,不管齐凌西还是谷铭秋,都是第一次首接指挥如此规模宏大的部队作战。不断开辟的新战线,即使在大平原上也难以尽览。身经百战的谷铭秋,难得这般紧张,统帅部的“最新战报”一个接一个,经常还没来得及处理便己过时。

谷铭秋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精力,全神贯注才能勉强跟上,多线爆发的战斗让居中调度都无比吃力。每一个细分战场,似乎都有胜利的希望,都在请求支援。

“敌人要顶不住了,再加把劲。”

“我们损失也很大,继续补充!”

“再来一支援军,就能冲破防线!”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