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周大败的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遍四方,李玄通的势力声名远扬,四方百姓纷纷传颂他的仁义与英勇,各地的有志之士也听闻风声,怀揣着对太平盛世的向往,纷纷前来投奔。
李玄通的营帐内,热闹非凡。萧禹、慕容嫣和王猛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战后的诸多事宜。李玄通脸上带着笑意,目光逐一扫过众人,满是欣慰。
“此次大败刘武周,实乃我军之大幸,更是百姓之福。但这只是开端,我们要想真正平定乱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玄通端起酒杯,缓缓说道。
萧禹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周边还有不少割据势力,他们必定不会坐视我们壮大。我们必须趁此机会,整顿军队,发展民生,增强实力。”
慕容嫣接着说道:“我建议,在各地设立粥棚,救济那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一来可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二来也能赢得民心。同时,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地方,恢复生产。”
王猛也站起身来,抱拳道:“我愿率领本部人马,协助将军戍守边疆,防范外敌入侵。”
李玄通听后,连连点头:“好,就依你们所言。萧禹,军队整顿之事就交由你负责;慕容姑娘,民生事务便辛苦你了;王将军,边疆防御重任在肩,还望你多加小心。”
众人领命后,便各自忙碌起来。萧禹在军营中日夜操练士兵,制定新的训练计划,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术动作,耐心指导每一名士兵,士兵们对他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
慕容嫣则带着一队人马,深入各地,设立粥棚,分发粮食和衣物。每到一处,百姓们都对她感恩戴德,纷纷跪地叩谢。慕容嫣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满是怜悯,她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在治理地方时,慕容嫣四处寻访贤能之士。一天,她听闻有一位名叫张旭的才子,博学多才,对治理民生颇有见解。慕容嫣亲自登门拜访,却吃了闭门羹。原来,张旭对乱世中的各方势力都心存疑虑,不愿出山。
慕容嫣并未气馁,她多次前往张旭家中,与他畅谈天下局势,讲述李玄通的志向和抱负。终于,张旭被慕容嫣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相助。
“慕容姑娘如此诚意,张某若再推辞,便是不识好歹。愿为将军效力,为百姓谋福。”张旭恭敬地说道。
慕容嫣大喜:“张公子能出山相助,实乃我军之幸。如今百废待兴,正需要公子这样的人才。”
在张旭的协助下,慕容嫣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各地的城镇和乡村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就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朝廷却传来了一道诏书。原来,朝廷忌惮李玄通势力的壮大,欲将他召回京城,实则是想将他架空,削弱他的权力。
李玄通接到诏书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朝廷的用意,若贸然进京,恐怕会有性命之忧;但若抗旨不遵,又会落下谋反的罪名。
萧禹和慕容嫣得知此事后,连忙来到李玄通的营帐。
“将军,此乃朝廷的阴谋,万万不可进京。”萧禹焦急地说道。
慕容嫣也点头道:“是啊,将军。一旦进京,就如同羊入虎口。我们辛苦打下的基业,也将毁于一旦。”
李玄通长叹一声:“我又何尝不知。但抗旨不遵,便是不忠。我李玄通一生磊落,不想背上这骂名。”
三人商讨许久,依旧没有想出万全之策。就在这时,王猛匆匆走进营帐。
“将军,我有一计。”王猛说道,“我们可以先派人进京,向朝廷表明我们的忠心,同时送上厚礼,以拖延时间。在此期间,我们暗中联络其他忠义之士,共同对抗朝廷的压迫。”
李玄通听后,眼前一亮:“王将军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萧禹,你即刻挑选一名能言善辩之人,进京面圣;慕容姑娘,准备厚礼;王将军,你负责联络各方。”
众人领命而去,一场与朝廷的博弈悄然拉开帷幕。萧禹深知,这将是一场比战场上的厮杀更为凶险的较量,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但他毫不畏惧,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万千百姓,他将与李玄通、慕容嫣等人并肩作战,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