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影

第3章 修行古寺韵悠长

加入书架
书名:
禅影
作者:
张元坤
本章字数:
16576
更新时间:
2025-02-17

修行古寺韵悠长,扫叶厨房经墨扬。

月夜风吟添异景,禅心向佛韵流芳。

天色阴沉,厚重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仿佛随时都会塌下来。慧心站在古寺的山门前,望着那朱红的大门,心中五味杂陈。剃度的仪式刚刚结束,他的头顶还残留着一丝凉意,那是尘世的发缕被剃去的触感,也是他与过去告别,踏入佛门的开始。

“孩子,跟我来吧。”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师傅轻声说道,他的声音如同古寺中的晨钟,沉稳而又温和。慧心默默地点点头,跟在老师傅身后,踏入了那扇决定他未来命运的门。

门轴发出“吱呀”一声,似是岁月的低吟,又像是在诉说着古寺千百年的故事。慧心走进被分配的简陋禅房,屋内狭小得让人转身都需小心翼翼。墙面像是被岁月之手肆意涂抹,斑驳陆离,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恰似一幅抽象的古老画卷。墙角处,几缕阳光艰难地从狭小的窗棂挤入,尘埃在光线中肆意飞舞,宛如一群灵动的精灵,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那张硬板床,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床板干裂,缝隙中仿佛藏着无数个日夜的孤寂。边角微微,好似在倔强地向世人展示着它所承载过的岁月。床边的破旧蒲团,布料磨损得厉害,丝丝缕缕地散开,如同风中凌乱的白发,记录着往昔僧人们无数次虔诚的叩拜与沉思。

慧心深吸一口气,那股陈旧却又静谧的气息瞬间填满他的胸腔。他缓缓踱步,指尖轻轻划过斑驳的墙面,感受着那粗糙的触感,仿佛在与过往的岁月对话。他的目光在屋内的每一处角落停留,从那干裂的床板到破旧的蒲团,最后落在那扇透着微光的小窗上。此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虽然这里比他那破旧的家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眼中满是欢喜。这看似寒酸的地方,于他而言,却是心灵的归宿,是他斩断尘世烦恼、探寻佛法奥义的起点。

“这以后就是你的地方了,好好修行吧。”老师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期许。慧心转过身,恭敬地向老师傅行了一礼:“多谢师傅,慧心定当潜心修行。”老师傅微微点头,转身离去,留下慧心独自在这禅房之中,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为伴。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微光还在与夜色纠缠,慧心便已悄然起身。他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那“吱呀”声在寂静的寺院里格外清晰,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梵音。门外,微风带着丝丝凉意,混合着寺院中独有的香火气息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只觉神清气爽,仿佛全身的毛孔都在欢呼雀跃。

他手持竹扫帚,步伐轻盈地迈向寺院的庭院。庭院中,一层薄薄的晨雾宛如轻纱般笼罩着,如梦如幻。地面上,昨夜飘落的树叶层层叠叠,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慧心蹲下身子,拾起一片半红半绿的枫叶。那枫叶的脉络清晰可见,像是生命的密码,记录着它从萌芽到飘落的全过程。他轻轻抚摸着叶片,心中感慨万千:这片叶子,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多少寺院的晨钟暮鼓,如今又在此刻与他相遇。

“慧心,又在清扫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慧心抬头,看到了慧根。慧根的禅房靠近寺院厨房,每日清晨,当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饭菜的香气便飘入他的房间。这香气,像是一种无声的召唤,提醒着他生活与修行的紧密相连。

“是啊,慧根师兄。你这是去厨房吗?”慧心微笑着问道。慧根点点头,“嗯,每日的饭菜可不能耽误了。”说着,他便朝着厨房的方向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之中。

慧心缓缓挥动扫帚,动作轻柔而舒缓。扫帚与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落叶在低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他将扫起的落叶轻轻堆放在角落,看着它们,心中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其归宿,就像这落叶,虽从枝头飘落,却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大地,滋养新的生命。而这看似简单的清扫庭院,实则是对内心的一种磨砺,能让他在日常琐事中,学会专注与平静,摒弃杂念,领悟佛法的真谛。

扫完庭院,慧心来到寺中的古井边。井口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他双手握住井绳,用力将水桶放下。井水清冽,倒映着他清瘦的面容和专注的眼神。随着水桶被缓缓拉起,晶莹的水珠飞溅,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光芒,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慧心提着水回到禅房,仔细擦拭着屋内的每一处角落。他的动作细致入微,从破旧的桌椅到满是灰尘的窗台,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在这简单的劳作中,他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满足,仿佛每一次擦拭都能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内心愈发澄澈。

与此同时,慧聪则被分配至藏经阁。每日踏入这片圣地,都仿若踏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那飞檐斗拱高高,像是在向天空诉说着佛法的奥秘;雕梁画栋之上,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讲述着往昔的佛缘轶事。整座楼阁散发着一种沉静深邃、超凡脱俗的气息,让人未入其门,便心生敬畏。

刚一踏入阁内,馥郁的檀香味便与纸张墨水特有的清香相互交织,瞬间将慧聪包裹。一排排高大而古朴的书架鳞次栉比,其上摆满了浩如烟海的经卷。这些经卷,有的封面已经泛黄,有的装订处略显松散,但每一本都承载着千年的佛法传承与智慧结晶。

初入佛门的慧聪,对这古刹的一切都心怀敬畏。踏入藏经阁时,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放得极轻极缓,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一方静谧之地。藏经阁内,一位年逾五十的老师傅正在坐镇。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身形微微发福,但他说起话来却细声细语,那声音轻柔得仿若春日微风,若不凝神静气、竖起耳朵,根本难以听清。

“慧聪,以后你便在这里整理与抄写经文。”老师傅轻声说道。慧聪恭敬地应道:“是,师傅。”他所肩负的任务,是整理与抄写经文。这对他而言,绝非简单的体力劳作。每一次翻开泛黄的经卷,指尖那古老的纸张,都像是与千年的智慧对话;每一笔抄写,都倾注着他对佛法的虔诚与敬意。在这静谧的藏经阁中,他沉浸于经文的世界,在一笔一划间,开启一场深入灵魂的修行之旅。

每日晨曦微露,天边泛起鱼肚白,微光轻柔地洒落在寺院的檐角。慧聪便已起身,先是步入净室,以澄澈的清水沐浴净身,洗去一夜的尘埃与杂念。随后,他从衣柜中取出那件整洁素净的僧衣,郑重地穿上,每一个褶皱都抚平得恰到好处。穿戴完毕,他双手合十,闭目片刻,心中默念佛号,而后怀着一颗赤诚虔诚之心,步伐沉稳地迈向藏经阁。

藏经阁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经卷,似在诉说着悠悠岁月。慧聪缓缓在那张陈旧却透着历史厚重感的书桌前落座,桌面的纹理在岁月下显得格外温润。他伸出双手,轻轻摊开古老的经文,动作轻柔得仿佛在触碰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映入眼帘的有诸多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居于首位,这部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虽历经千年岁月流转,纸张泛黄,字迹略显古朴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其文字简约,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尽佛理,仿佛带着早期佛教东传时的神秘气息,开启着人们对佛法最初的探索之门。慧聪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行字,眼神中满是崇敬与思索,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似乎在与千年前的译者进行一场灵魂对话。

“这《四十二章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老师傅不知何时来到了慧聪身后,轻声说道。慧聪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师傅,弟子愚钝,还望师傅多多指点。”老师傅微笑着摆摆手,“坐下吧,慢慢领悟,这佛法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参透的。”

再看《维摩诘经》,以其深邃的义理和独特的文学性著称。经文的笔触细腻又不失大气,字里行间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佛法场景。即使跨越千年,读来仍能感受到古德高僧们对佛法深入浅出的阐释。慧聪仿若身临其境,看到维摩诘居士在丈室中与众人论道,那精妙绝伦的言辞,令他不禁沉浸其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穿越时空与前辈大德对话交流,汲取着无尽的智慧。

还有那《法华经》,经文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教义,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精妙的譬喻,展现出佛法的博大精深。慧聪翻开这部经卷,被其中“火宅喻”“化城喻”等故事深深吸引,仿佛看到了佛陀为引导众生脱离苦海所展现的无量慈悲与智慧。他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对佛法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楞严经》也在其中,这部经以其严密的逻辑和对心性的深刻剖析,被誉为“开智慧的楞严”。慧聪逐字逐句研读,被经文中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揭示所震撼。他时而低声诵读,时而掩卷沉思,试图参透其中的奥秘,仿佛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寻到了一丝光明。

在这静谧的藏经阁中,慧聪完全沉浸在经典佛经的世界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他与古圣先贤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汲取着佛法的智慧与力量,让自已的修行之路愈发坚定。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毛笔,饱蘸墨汁。每一次下笔都缓慢而庄重,力求笔下的每一个笔画都工整端正。他全神贯注,将自已对佛法日积月累的感悟与理解,丝丝缕缕地融入每一个笔画之中。倘若偶尔察觉书写稍有瑕疵,他便毫不犹豫地重新书写,容不得半分马虎。

随着抄写时日的渐增,慧聪惊喜地发觉,自已对佛法的领悟愈发深刻明晰。曾经那些晦涩难懂、仿若迷雾笼罩的经文,如今恰似暗夜中熠熠生辉的明灯,逐一驱散他心中积存已久的困惑。他沉浸于经文的世界难以自拔,外界的喧嚣纷扰渐渐远去,仿若隔世之音。此时此刻,唯有经文与佛法如挚友般静静相伴。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细碎光影,为阁内添了几分灵动祥和。慧聪偶尔搁笔小憩,抬眸望向光影交织之处,仿若看到了佛法普度众生的愿景,心中满是宁静与力量。在这里,时间仿若放慢了脚步,一切尘世杂念都被摒弃。他深知,自已在藏经阁的每一刻时光,都珍贵无比,是他修行路上熠熠生辉的珍宝。

当夜幕悄然降临,慧聪才缓缓收笔,将抄写好的经文仔细整理归位。他带着满心的充实与满足,轻轻步出藏经阁。回首凝望,那古朴的楼阁仿若一位智慧长者,默默守护着佛法的传承,也庇佑着他这颗在修行路上不断奋进的心。此后的日子里,慧聪依旧日复这日地沉浸于藏经阁的时光之中,于他而言,这是他此生最美的修行旅程。

然而,他们日复这日地跟着僧人们颂经,又日复这日地操持着职责内的琐碎事务,可玄灵禅师却从不教他们什么高深的本事。日子久了,他们心里不免犯起了嘀咕,对玄灵禅师的本领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觉得这样的修行枯燥又乏味,看不到尽头和希望。

在一个静谧的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宛如一层轻柔的薄纱,温柔地铺洒在飞云寺的庭院之中。月光如水,每一寸都流淌着静谧与柔和,为整个庭院营造出一种梦幻而神秘的氛围。庭院里,百年古树的影子在地上肆意伸展,与斑驳的月光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此时,慧心、慧根和慧聪三人相聚于此,四周的静谧与祥和仿若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与尘世的喧嚣远远隔绝。三人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石桌上摆放着几盏清茶,袅袅升腾的热气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慧心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目光缓缓投向庭院中那随风摇曳的树枝,树枝上的叶片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宛如一片片灵动的精灵。他的眼神中透着深邃的思索,又带着一丝迷茫与困惑,仿佛要透过这简单的自然景象,探寻宇宙万物的奥秘,同时也想找到自已修行的方向。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从岁月的深处传来:“这段时间,我每日都在清扫庭院。起初,我满心都是对这种枯涩修行的不满与怀疑,觉得每天重复着这样机械的动作,根本无法领悟佛法的真谛,也看不到修行的意义。可就在我机械地将那些飘落的树叶扫成一堆,然后倒掉的某一天,当我看着那些树叶在风中缓缓飘落,最终归于尘土的那一刻,我突然顿悟。每一片树叶都有它自已的生命轨迹,从嫩绿的新芽到枯黄的落叶,这是它无法逃避的宿命。而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每个生命,都在这浩瀚的宇宙中遵循着各自的规律,有着自已的归宿。我们不应去抗拒这自然的流转,而应学会顺应它,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用心去领悟佛法的真谛。就像这庭院中的树叶,它们的飘落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是回归自然、滋养大地的过程。这其中蕴含着的,是佛法中‘无常’与‘轮回’的深刻哲理。我们只有接纳这无常,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也许,这看似枯燥的修行,正是在磨砺我们的心性,让我们有朝这日能豁然开朗。”说罢,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释然。

慧根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认同,同时也藏着一丝曾经怀疑过的痕迹。他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清茶,茶香在口中散开,让他的思绪愈发清晰。他接着慧心的话说道:“我在厨房劳作的日子里,每天对着那些蔬菜、食材,心中也充满了对修行的怀疑,觉得这样的生活单调又无趣,离我想象中的修行之路相差甚远。但在与这些食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对众生平等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每一棵蔬菜,每一株植物,它们虽然没有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但它们同样是鲜活的生命。它们在土地中生根发芽,吸收着阳光雨露,努力地生长,为的就是完成自已生命的使命。当我拿起菜刀,准备处理这些蔬菜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生命的律动。每一次切割,都像是在触动一个生命的琴弦。这让我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论它是强大还是弱小,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我们作为修行者,更应心怀慈悲,将这份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延伸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仅是对待人类,对待动物、植物,甚至是一草一木,都要以平等之心去看待。因为在佛法的世界里,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我们的修行,就是要不断地净化自已的心灵,去除分别心,让慈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生命。也许,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劳作,就是修行的一部分,是在教会我们从细微之处去领悟佛法的慈悲。”他的声音坚定而温和,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

慧聪抬头望向夜空,星辰闪烁,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散发着神秘而又迷人的光芒。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慨的光芒,仿佛在那浩瀚的星空之中,看到了无数古德高僧们的身影,同时也回忆起自已曾经对修行的种种怀疑。他感慨地说道:“在藏经阁抄写经文的日子,一开始我也充满了疑惑和不满,觉得每天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机械地抄写,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这样的修行毫无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的笔尖在纸上划过,那些古老的智慧仿佛顺着笔尖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对佛法的理解愈发深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古德高僧们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那些经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佛法智慧的结晶。通过抄写经文,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那些先贤们一同探讨佛法的奥秘,感受他们的修行历程和心路历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已修行的决心,我深知,佛法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佛法的敬畏之心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也许,曾经的怀疑和迷茫都是修行路上的考验,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所领悟到的一切。我相信,那些古德高僧们的智慧和精神,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他握紧了拳头,眼神中满是对未来修行之路的憧憬。

三人的话语悠悠地在夜空中飘荡,与那如水的月光、轻柔的清风相互交融、缠绕,仿若奏响了一曲蕴含着禅意与智慧的美妙佛音,袅袅不绝,直抵灵魂深处。就在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交流之中时,突然,一阵奇异的风声呼啸而过,吹得庭院中的树叶沙沙作响风声中,似乎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哀号声,那声音低沉而又诡异,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们相互对视,眼中都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慧心皱起眉头,轻声说道:“这声音…… 有些不对劲,难道是有什么不祥之事即将发生?”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扫帚,像是在为未知的危险做准备。其实,慧心的心中此刻充满了不安,他一直相信,在这佛门净地,一切皆应祥和安宁,可这突如其来的怪声,打破了他心中的宁静,让他对未来的修行之路,又多了几分担忧。

慧根握紧了拳头,神情严肃地说:“我们在这飞云寺之中修行,本以为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没想到还是有未知的危险在悄然逼近。” 他的目光警惕地在四周扫视,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慧根回想起在厨房劳作的日子,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此刻竟也让他觉得充满了不确定性。他暗自思忖,难道这就是修行路上的考验?自已能否在这未知的危险面前,坚守住心中的佛法?

慧聪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他说道:“不管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不能退缩。我们已经踏上了修行之路,就必须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他站起身来,挺直了腰杆,仿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慧聪心中清楚,自已在藏经阁中领悟的佛法智慧,此刻正是支撑他的力量源泉。他在心底默默念起平日里抄写的经文,试图从那些古老的文字中汲取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深入思考,那奇异的风声和哀号声便突然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庭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这份宁静中,却多了一丝紧张和不安的气息。慧心缓缓放下手中的扫帚,他的手心已满是汗水,他望着空荡荡的庭院,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们的幻觉?” 慧根摇了摇头,“不像是幻觉,这其中必定有缘由,只是我们还未参透。” 慧聪则抬头望向夜空,试图在那浩瀚的星空中找到一丝线索,可繁星闪烁,却没有给他任何答案。

在这飞云寺之中,等待他们的修行之路将会很漫长,而这突如其来的神秘声音,究竟预示着什么?是来自外界的威胁,还是佛法修行中的一场考验?他们又将如何应对这未知的挑战?一切都还是个谜,留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猜测和深深的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夜的神秘声音渐渐在他们心中沉淀,化作了心底的一抹隐忧。三人依旧每日按部就班地修行,却都在暗自留意着周围的一切。

清晨,慧心像往常一样去清扫庭院,当他踏入庭院时,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地面湿漉漉的,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泥土的柔软。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串奇怪的脚印,那脚印形状奇特,不像是人类留下的。慧心心中一惊,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顺着脚印的方向寻找,脚印在庭院中蜿蜒前行,时而绕过一棵古树,时而穿过一片花丛,仿佛留下脚印的“东西”在刻意绕开什么。

慧心的脚步越来越快,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心中的疑惑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终于,脚印在寺院的后墙处突然消失。慧心站在墙下,望着那高耸的墙壁,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伸手触摸墙壁,试图找到一些线索,可墙壁冰冷而光滑,什么也没有。他环顾四周,只见周围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嘲笑他的无助。

“这到底是什么留下的脚印?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又为什么消失得这么突然?”慧心在心中反复思索着这些问题,却始终得不到答案。他想起了那个神秘的夜晚,那阵奇异的风声和哀号声,难道这一切都有着某种联系?慧心不敢再往下想,他决定将这件事告诉慧根和慧聪,也许他们能一起找到答案。

慧心匆匆来到厨房,此时慧根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僧众的饭菜。厨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可慧心却无心享受这烟火气息。他将慧根拉到一旁,急切地说道:“慧根师兄,我在庭院里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不像是人留下的,而且在寺院后墙处突然消失了,这会不会和那天晚上的怪声有关?” 慧根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这寺院里确实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等我忙完这里,我们一起去找慧聪商量商量。”

午后,三人在藏经阁碰面。藏经阁内依旧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经卷,可此刻他们却无心沉浸在这佛法的世界里。慧心将发现脚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慧聪,慧聪听完后,眉头紧锁,他缓缓说道:“我在藏经阁中查阅过许多古籍,其中有些记载了一些关于佛门修行之地的奇闻异事,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说着,他起身在书架间穿梭,寻找着相关的书籍。

三人围坐在一起,仔细翻阅着慧聪找来的古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的眉头越皱越紧,古籍中的记载大多模糊不清,并没有明确的线索。突然,慧根指着书中的一段文字说道:“你们看,这里说有些修行之地会受到邪祟的侵扰,这些邪祟会以各种诡异的方式出现,扰乱修行者的心智。” 慧心和慧聪凑过去一看,心中不禁一紧。难道他们真的遇到了邪祟?可这又该如何应对呢?

“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慧聪坚定地说道,“我们要加强修行,提升自已的佛法修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 慧心和慧根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从那以后,三人更加刻苦地修行,慧心在清扫庭院时,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试图从这平凡的劳作中领悟更深的佛法真谛;慧根在厨房劳作时,将每一道工序都视为对心性的磨砺,用心去感受每一种食材的生命;慧聪则在藏经阁中日夜研读经文,与古圣先贤进行更深入的对话,汲取更多的智慧。

然而,他们心中的担忧并没有因此而减少,那未知的危险就像一片乌云,始终笼罩在他们的心头。他们不知道,下一次的危险会在何时降临,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但他们都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修行,不会放弃对佛法的追求。在这充满神秘与未知的飞云寺中,他们的修行之路,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