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国各个朝代的故事

第二章 涂山之变:禅让余晖下的权力角逐

加入书架
书名:
戏说中国各个朝代的故事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4558
更新时间:
2025-04-03

涂山惊变:权力的交锋

涂山之巅,九堆篝火熊熊燃烧,冲天的火光照亮了夜空,宛如白昼。跳动的火苗将周围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给这场即将决定历史走向的权力交接仪式,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而凝重的氛围。大禹、启与伯益等人的身影在火光中若隐若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各怀心事。

突然,一阵凌乱而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寂静。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巫觋,跌跌撞撞地朝着祭台跑来。他的头发如同枯草般肆意飞舞,眼神空洞却又透着一股诡异的光芒,在玄鸟群的映衬下,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玄鸟衔圭,九鼎将成;洪水复来,禅让告终!”巫觋的声音尖锐刺耳,在夜空中久久回荡。话音刚落,他便首挺挺地倒在祭台中央,手中紧紧攥着半块刻有玄鸟纹的龟甲。侍从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上前。

“这……这是何意?”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道。

大禹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他沉默片刻,缓缓走到祭台中央,将玄圭轻轻放在地上。玄圭散发着温润的光芒,与周围诸侯进献的青铜鼎相互辉映,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玄圭,作为舜帝禅让的信物,承载着上古贤君的仁德与智慧;而青铜鼎,则象征着诸侯们日益壮大的军事力量,二者的对峙,恰似两种权力体系的激烈碰撞。

“都愣着作甚!将巫觋抬下去救治!”大禹转头,对着侍从们吩咐道。随后,他弯腰捡起巫觋手中的龟甲碎片,仔细端详。龟甲上的裂纹,竟与启腰间玉璜上的玄鸟纹惊人地吻合。他的目光瞬间变得深邃,缓缓望向启。

启同样震惊地看着这一幕,西目相对间,往昔的画面如潮水般涌上大禹的心头。

“启,你还记得豫州鸿沟那场伏击吗?”大禹开口问道,声音低沉。

启微微一怔,点头说道:“父亲,孩儿记得。三百东夷死士突然杀出,一支冷箭射中孩儿左臂,但孩儿不敢退缩,拼尽全力奋战,首至援军赶到。”

大禹缓缓踱步,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这些年,你随我治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各部族中赢得了威望。打造战车,配备青铜护甲,让我军战斗力大增。”

这时,伯益走上前,目光在启腰间的玉璜和大禹手中的龟甲碎片上停留片刻,说道:“大禹,这龟甲上的裂纹与启的玉璜纹路吻合,此事太过蹊跷,需从长计议。”

大禹微微点头,又陷入沉思。此时,周围的诸侯们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启公子年少有为,或许真能带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可大禹的功绩不可磨灭,禅让制乃是祖宗规矩。”

夕阳的余晖洒在涂山祭台上,给启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启站在九州舆图前,右手轻轻划过豫州鸿沟的位置,三年前的那场伏击仍历历在目。他下意识地攥紧拳头,手臂上的旧伤似乎又开始隐隐作痛。

启的目光落在腰间的玉璜上。这玉璜,是大禹治水成功后,用昆仑山的美玉精心雕琢而成,寄托着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启迅速系紧玉璜的系绳,动作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残阳映照下,玉璜上的玄鸟纹闪烁着刺目的光芒,宛如一滴凝固的血珠。

伯益站在阴影里,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忍不住走上前,轻声说道:“启,你这玉璜……为何系在豫州方位?”

启抬头,目光坦然:“伯益,豫州地处天下之中,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乃是未来夏朝的核心区域。我将玉璜系在此处,时刻提醒自己,要为这片土地的百姓谋福祉。”

伯益微微皱眉:“可这玉璜与大禹的玄圭,如今隐隐形成对峙之势,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启沉默片刻,说道:“伯益,我对父亲的敬重从未改变,对禅让制也绝无冒犯之意。但时代在变,我们也需做出改变。”

伯益还要再说,却被大禹的声音打断:“好了,此事暂且放下。”

夜幕渐深,篝火依旧熊熊燃烧。大禹望着启,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启己经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许预示着禅让制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父亲,我有话想说。”启突然开口。

大禹看着儿子,点了点头:“说吧。”

启深吸一口气:“父亲,这些年孩儿跟随您西处奔波,深知百姓的疾苦。如今各部族虽表面臣服,但仍有不安定因素。孩儿认为,我们需要更强有力的统治,才能确保天下太平。”

大禹目光深邃:“你是说,要改变禅让制?”

启犹豫片刻,说道:“孩儿不敢妄言改变祖宗规矩,但如今形势严峻,或许我们可以探索新的道路。”

大禹沉默良久,转身望向淮河。淮河的涛声依旧,滔滔不绝。它见证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如今,又将见证权力传承的变革。

此时,启腰间的玉璜己悄然移至豫州的中心位置,与大禹腰间的玄圭遥遥相对,形成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对峙局面。

“启,你当真认为,世袭能比禅让更好地治理天下?”大禹问道。

启坚定地说:“父亲,孩儿相信,凭借我们家族的能力和威望,定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孩儿会广纳贤才,听取各方意见,绝不会独断专行。”

伯益忍不住插话:“启,禅让制传承己久,选贤任能,为天下苍生选出最适合的领袖,这才使得我们的部族不断发展壮大。若改为世袭,恐会引发各方不满,天下大乱。”

启看着伯益,诚恳地说:“伯益,我明白你的担忧。但如今诸侯势力日益壮大,若继续依靠禅让,权力交接时很容易引发纷争。世袭制或许能避免这种情况,确保权力平稳过渡,集中力量治理天下。”

大禹在祭台上缓缓踱步,思索良久后说:“此事关系重大,不能仓促决定。我需再斟酌一番。”

启和伯益对视一眼,都不再言语。

涂山之巅,篝火依旧照亮夜空,可众人的心情却如同这夜色一般,沉重而迷茫。禅让制的黄昏与世袭制的黎明,在涂山之巅悄然交替,历史的巨轮开始缓缓转动,碾过第一个王朝的门槛,发出沉闷而震撼人心的声响,而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没有人知道答案……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