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倾苒的学校生活从五年级开始变得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在六年级,她几乎每天都在承受着同学的欺凌和孤立。
每一次放学,她都会遭到那些小混混的殴打,首到她被迫向他们道歉,这种暴力才暂时停歇。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和痛苦。
尽管安倾苒在学校里被大多数同学孤立,但她还是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前排的女孩马文静。
马文静是唯一一个愿意和安倾苒一起玩的人,她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然而,其他同学对安倾苒的态度依旧充满了敌意,每次看她时眼神都充满了怪异和厌恶。
安倾苒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她如此排斥,首到有一天,马文静带她去了学校的顶楼楼梯间。
马文静告诉安倾苒,顶楼的楼梯墙面上写满了对她的辱骂,甚至还有一些不堪入目的词语。
安倾苒听后,立刻去了楼梯间,果然看到了满墙的“安倾苒去死”、“安倾苒是垃圾”等恶毒的字眼。
她没有哭,而是默默地拿出纸巾,用口水一点一点地把那些字擦掉。
这个过程持续了很久,但她坚持擦完了。
她知道,这些字是谁写的——无非就是那些小混混们。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没过多久,墙面上又出现了安倾苒的名字和“坟墓”的字样。
安倾苒依旧没有说什么,自己再次擦干净了。
那些小混混们觉得无趣,便换了一个地方——隔壁教室的黑板。
他们在黑板上写满了对安倾苒的辱骂,安倾苒依旧选择默默承受,自己擦掉了那些字。
六年级下册,安倾苒依旧被孤立,但有了马文静这个好朋友,她的生活稍微有了一些慰藉。
然而,开学没多久,安倾苒的课桌被人撬开了,桌板被拆掉,只剩下一个空心的木头架子。
她尝试了几次修复桌板,但每次都被破坏。
最后,班主任可能看不下去了,让安倾苒去别的教室搬了一张新的木桌。虽然那些人还想撬开这张新桌子,但因为桌子太过结实,他们最终放弃了。
然而,霸凌依旧没有停止。
安倾苒的姥姥家对面的邻居有一个孙子,和她在同一个班级。
这个男孩也加入了欺负她的行列。安倾苒几乎每天都是哭着回家,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流血。
她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压抑,但她依旧没有向家人倾诉,选择了默默承受。
安倾苒的同桌李晓雷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
一开始,李晓雷要求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巴掌大的距离,后来安倾苒干脆把桌子离得远远的。
每次安倾苒不小心碰到他,李晓雷都会像拍脏东西一样,厌恶地说:“滚,别碰我,脏!”
安倾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学着李晓雷的样子,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
后来,班级重新排了座位,安倾苒被调到了右边的后一排。
幸运的是,马文静成了她的新同桌。
然而,李晓雷每次下课都会把脑袋转到后面,盯着安倾苒看。
安倾苒再迟钝也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但她没有理会,每次都是和马文静一起出去玩,或者背对着李晓雷。
毕业后,马文静去了安倾苒的二姥家附近的学校上学,而安倾苒则花了三千块钱进入了县城的二中,开始了她的初中生活。
初一开学时,安倾苒回家给新班主任吴正打了一个电话。
吴正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二十几岁,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
然而,第二天上学时,安倾苒却被吴正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了一顿。
吴正没有点名,但语气严厉地说:“谁教你们先斩后奏的?回家再通知我?”
安倾苒感到非常委屈,但她依旧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她的学校生活充满了痛苦和压抑,但她依旧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尽管前路艰难,安倾苒依然坚强地面对每一天,试图在逆境中找到一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