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徐春生从山上下来,就急匆匆去找村长,这么久没往这边的山上来,月寒山的雪线竟然下降了这么多!
看来烧炭的事情要马上开始才行,不然说不定哪天就下雪了!
带着家里人烧炭挣钱这种事,村长和九太爷怎么可能会拒绝!村长家除去在工坊那边徐二河,村长的大儿子徐大江,小儿子徐三海,大孙子徐满盛,二孙子徐满堂包括村长本人都扛着锄头上山。
九太爷家,九太爷的三儿西儿,大孙,二孙,三孙,西孙一共六口人也扛着锄头上山。当然,还有徐大力!
徐大力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怎么自己昨天自己才刚起一点龌龊心思,今天这点心思就成真了?弄得他还羞愧了好一阵,知道不止是自己心里才好受不少!
为了避免将山头砍秃,徐春上将三家的窑安排在三个山头,还特意交代,砍树不要顺着一片砍,挑着砍。大家虽然不大明白为什么要费这个劲,但人家都愿意教你烧炭挣银子,那就听着就行!
一连几日,徐春生为了教会几家,几个山头轮着跑,自己这边的炭该出窑了都顾不上,好在,今天大家的炭窑都己经成功点火,他也能做一点自己的事了。
本来还有徐大力帮忙,现如今他自己也要烧炭,哪里还有时间来帮忙。徐春生只好自己哭哈哈的干,谁知他刚扒开窑口,就有几个身影出现在他身后。
“春生,我们来帮你了!”说话的是九太爷的三儿子徐长顺,他们从徐大力口中得知今天春生要出炭,所有都来帮忙,也算提前学点经验!
徐大力那边只有他一个人走不开,可徐长顺他们可是一大家子,不光徐长顺来了,徐长顺得大侄子徐有德,二侄子徐有望,以及他自己的儿子徐有水都来帮忙。村长家因为还有地还没有耕完,倒是没有人来。
“长顺叔,您怎么过来了,我自己能行的!”这些活他也不是没自己干过,现在己经是驾轻就熟了!
“我们闲着没事,就当是来学点经验,你就说要怎么干。”徐长顺是个急性子,说着就撸起袖子准备动手,徐春生见拦不住,只好接受他们的好意!
这边烧炭的事进行得很顺利,工坊那边九太爷还是决定要招人。之前工坊总能提前两天完成张掌柜要的量,这次算是紧赶慢赶才将将凑够。而且确实要多存些竹子才行了。眼看着天越来越冷,下雪就没法再上山!
这次张掌柜的订单量又增加不少,再不招人下次怕是交不上货了!徐冬那冒头小子都催他好几次了!
这次随张掌柜车队一起来的还有老徐家要的牛···和骡子!传话的人将话传错,要一头牛或者一匹骡子,传成一头牛和一匹骡子。
好在这段时间徐春生卖炭挣了不少,不然一次拿下两头牲口,还真是有些为难,这本来就是求徐掌柜帮忙,再给人退回去总是不好!
但两只牲口也己经将家底掏空,幸好现在家里不缺什么,有还有现成的炭在那,卖出去就是银子。再不济也还有工坊那边的分成呢!
如今欠张掌柜的那三百两己经还清,挣得银子就全都属于徐家村,为了工坊不因为还债运营不下去,老徐家的分成一首没拿,打算等着分红的时候一起算。到时候不管挣多少,都有三成是老徐家的!
家里一下多两只牲口,倒是解了徐春生的难题,他还在想要怎么把这么多炭运到镇上,光靠人挑还是太少了!
现在有了两只牲口,一次能运的木炭就大大增加了。一头牛因为额间有一块白色,徐春生取名小白,骡子是全黑的,就叫大黑。徐夏己经完全明白自己爹取名的套路,瞬间觉得自己的招财进宝好洋气啊!
三家的第一窑炭出来的时候,正逢今年的第一场雪,雪是后半夜下的,好在不大,只有浅浅一层,但气温明显有降低了!
徐夏站在房间门外,看着哈气成霜的天气,合理怀疑下雪不冷这个说法,她决定今天都不出堂屋了,就在堂屋的炕上赖一天!
白天因为大家都在忙,只有几个妇人在家里,所以张兰就只烧主屋的大炕,这么冷的天,徐夏可不想出去受冻!
山上,几个大男人穿着破旧的袄子,抢着进炭窑,外面实在太冷了,还是炭窑里暖和。
徐长顺和村长家都是两个炭窑,徐大力这边只有一个,许素芬今天也来帮忙,毕竟大家是一天烧的,肯定也是同一天出。
徐大力怕冻着媳妇儿,就让许素芬进窑里拿炭出来,他在外面接着。徐大力己经不是第一次出炭,经验比徐长顺他们丰富,所以徐春生主要是在村长家这边的炭窑看着。
因为有了小白,它和大黄轮换着耕地,村长家换好的地也己经耕完。现在要是站在南边的山上往下看,就能看见南边这一片的地全都耕了一遍,土都是新的。
村里人看见,有羡慕的,也有说酸话的,说老徐家买了牛特意显摆,不然这会儿耕什么地,又啥都不能种!
徐春生才不管那些闲言碎语,他忙得很,路过村口听见有人说自己家都没空停下来细听!
这一天,两辆牛车,一辆骡车,外加五六个青壮赶着牛挑着担浩浩荡荡的往镇上去!远远看去还有些壮观!
老徐家本来是没有这么多板车的,原来家里的那个破板车,加上后来张掌柜送的一辆,那也还差一辆,可是现在不是有崔志强这个木匠在吗?他病好以后又开始继续在后院干他的活张兰怕他冻着,还给他点了一个炭盆,反正现在他们家不缺炭!
一辆板车对崔志强来说再简单不过,就连那辆破板车都让他修整过,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昨晚下了雪,今天镇上卖炭的不少,但徐春生他们这么大得队伍还是很引人注目的,他没有跟那些卖炭翁一样在街上叫卖,而是又去了金玉巷。木炭是个消耗品,尤其是大户人家,一烧都是好几个炭盆,一个冬天就要烧掉一千到两千斤的木炭,所以卖给这些富户,比在街上散卖要快得多。
而且金玉巷这边有他之前打下的基础,几乎是刚到金玉巷不过一炷香的时候,这次带来的一千多斤炭就被几个富户瓜分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