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乌江,梦续汉宫

第29章 燕国的恐慌2

加入书架
书名:
魂断乌江,梦续汉宫
作者:
随风爱意
本章字数:
4240
更新时间:
2024-11-22

然而,使者一去不返,韩信却只是沉默地等待,并未给予任何答复

燕王沉默地坐在王座上,目光从每位臣子的脸上划过。这座宫殿宽广而恢弘,却在此刻显得分外空旷。空气中仿佛充满了无形的压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犹疑。大殿内,明亮的烛火跳动着,映照出一张张愁容,光与影的交错中,似乎还带着丝丝寒意。

“大王,韩信的军队势不可挡。赵国覆灭便是前车之鉴……”宰相颤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但话语却不带一丝力量,仿佛只是重复着他内心早已认定的答案。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光芒,垂头低语的样子好似一个等待审判的罪人,而非一国宰相。

另一位年长的将军缓缓站了起来,他的背影在烛光下拉长,低沉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大王,倘若燕国选择抵抗,军中士气低落,恐怕难敌韩信的强大兵锋。赵国尚且覆灭,我燕国如何能独善其身?不如暂且妥协,至少能保全百姓性命。”

燕王听着这一个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心中的失望渐渐化为无奈。他原以为他的臣子们会在此时鼓励他,向他献策,带来坚定的希望。然而,他们却只是劝他接受现实,让燕国臣服于韩信之下。这些曾经在朝堂上雄辩滔滔的臣子们,如今竟无一人敢于站出来真正支撑国家。即便是平日里最为忠诚的将军们,此刻也只是垂下了头,不敢与他的目光相接。

“难道,燕国的命运真的已然注定?”燕王低声自问。回想着曾经的荣耀时刻,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他用手轻轻抚摸着王座旁的剑,冰冷的剑刃传递出一丝冷意,却丝毫无法驱散内心的沉闷。这把剑是燕国的国宝,是象征燕国尊严与力量的象征。可是,在韩信的威胁面前,这把剑仿佛已然失去了它的威严,显得无力而脆弱。王座旁的剑,仿佛也在诉说着一个已经遥远的传说,一个再也无法挽回的辉煌。

夜深人静,臣子们渐渐退下,整个大殿寂静无声,只有烛火轻轻跳动。燕王独自一人坐在王座上,目光黯然。他回想着燕国的历史,回想着他祖先在战场上的英勇,回想着自已曾经发誓要守护燕国的每一寸土地。可是现在,面对韩信的强大,他竟然感到如此无助。手中的剑仍然冰冷,他感到那种刺骨的冷意透过掌心蔓延,深入心底。

燕王深知,韩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他精通心理战术,明白如何利用敌人的弱点,让对方在无形中陷入自我怀疑与恐惧。他将军队驻扎在边境,迟迟不发动进攻,正是为了让燕国在焦灼的等待中逐渐瓦解自已。韩信的每一步都精确而冷酷,逼得燕国走投无路。

他又一次抚摸着身旁的剑,仿佛在寻找最后一丝安慰。这把剑曾是他在即位之时由先王赐予的,象征着燕国的荣誉与力量,也象征着国王的责任。剑刃泛着冰冷的光芒,映照着燕王的脸庞。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几乎被这种绝望的无力感所吞噬。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宰相再度走入大殿。他的脸上满是疲惫,却眼神坚定,轻声道:“大王,臣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燕王听到此言,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花,连忙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宰相微微躬身,压低了声音,语气沉重却坚定:“大王,若我燕国愿意暂时臣服于韩信,并承诺岁贡,还可以为日后保留实力。只需暂时放下颜面,将主要力量保存下来,在韩信平定四方之后,或许会有转机。韩信虽强,但天下动荡,他未必能稳居霸业,若将来韩信遭遇挫折,我燕国仍有复兴的机会。”

燕王沉默了,心中反复斟酌着宰相的提议。宰相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若燕国选择暂时妥协,至少能保全百姓性命,也不至于陷入绝境。韩信虽然强大,但天下局势纷乱难测,未来充满了未知。燕王心中的斗争渐渐平息,他终于点了点头,低声道:“若为保全燕国之根本,便按爱卿所言行事吧。”

宰相微微松了口气,他知道这是目前为燕国保存实力的唯一途径。可是,即便做出这个决定,燕王的内心依然如坠冰窟。他清楚,这份屈辱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刻在燕国的记忆中。然而,为了百姓,为了国家,他必须承受这份屈辱。

就在此时,烛火微微摇曳,映照出燕王面色苍白的脸庞。他握紧了身旁的剑,仿佛是在向自已最后的尊严告别。翌日清晨,燕王召见众臣,颤抖着宣告了臣服韩信的决定。朝堂上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低垂着头,沉默着接受了这个事实。燕国的命运,从此被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印记。

数日后,韩信的使者回到了边境,带回了燕国的降表,韩信看着那份降表,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燕国的臣服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他知道,自已的心理战术已经取得了成功。燕国的屈服不仅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臣服,更象征着韩信在心理战中的彻底胜利。

韩信挥手示意,命令部队进入燕国境内,但下令不得肆意扰民。他明白,对一个臣服的国家,战胜的不仅是军队,更是人心。而燕国的屈服标志着他对人心的掌控,更是他的战术成功的证明。

深夜的军营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夜风掠过,带来些许凉意。营帐内,韩信正独自站在沙盘前,沉思着眼前的局势。沙盘上,是燕国的山川地势,是他花费数月时间所绘制的战略地图。每一条河流、每一处关隘、每一个城池,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不仅仅是一幅地图,更是他对燕国局势的掌控与理解。

韩信并没有焦急地催促燕国的回应。他知道,燕国的统治者们正处在煎熬中,而这种煎熬本身便是他设计的一部分。自从赵国覆灭的消息传到燕国后,他便知道,燕国必定会陷入恐惧与不安之中,而这种情绪会逐渐渗透整个国家,从君王到臣民,甚至蔓延至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心中。他不急,因为他清楚,时间站在他这一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