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宅。
门房紧闭,大丫、二丫、三丫、四丫全都围坐在一起。
“咔嚓”三丫打开播放按钮,录音机滋啦一响,传出几人嗡嗡的交谈声……
“绮罗国沃田千里,屡受战乱之苦,为求庇佑,常行割地送礼之事,但百姓却以此为耻,心中早已不满。
那位先生便出了两招。
仅这两步招数,便将绮罗南岸大火点燃!
其一,先出钱,让各大茶楼有名的说书先生,把日常讲述的历史争霸换成了龙门虎将沙场报国的故事。
其二,广传言论,说绮罗苦战久矣,不愿再行舔耻之举,拒绝上贡岁布,并且将与几国择日开战,誓死不屈。”
听到这里二丫不解道:“这跟他们赚钱有什么关系?散布谣言而已啊?”
谣言?
大丫略一沉吟,分析道:“你可别小看了这些谣言,它们在民间可是能激起高昂的民族情绪,煽动人心的!
“聪明的商人嗅觉灵敏,最擅长揣测局势,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丫抱着后脑勺,坐在四丫特制的摇椅上,一摇一晃:
“大姐说的没错,这叫唱戏吹风,点的就是这个火。”
“看吧,绝对有人急。”
果不其然,众人又听到里头的人继续道:
“这消息一出,绮罗南岸的几个纺织巨头立马坐不住了。
他们的钱已经全部换成蚕丝,大部分人还跟钱庄借了印子钱,如果岁布这事黄了,蚕丝就会全部烂在手里。
当然,钱庄也坐不住,布卖不出去,他们放出去的印子肯定也收不回来。于是赶紧去找各个老板要债。”
正趴在三丫肩头,拿着纸笔计算化学公式的四丫古怪道:
“火是烧起来了,但我还是不明白,这样怎么就能赚到钱呢?”
三丫敲敲她的脑门,笑道:“大火有了,要想吃到饭,不得上个锅嘛?”
上锅?
四丫听得糊涂,不是在说大佬发家的故事吗?
怎么扯到做饭上去了?
可是,现在离饭点还早啊……
大丫一见四丫这迷茫的小表情,明明没听懂,还要装作领悟的样子,就忍俊不禁。
她的疑惑很快就得到解答。
“与此同时,这位先生再度出手,买通了南下收布的御史,让他晚到十天半月。
没过多久,布价、丝价开始骤跌……”
大丫解说道:“一边坊间抗击情绪高涨,开战流言不绝于耳,一边收布的御史迟迟不到……”
“这种情况下,总有人会憋不住,开始低价甩卖手里的库存。”
三丫跟着补充:
“没错,只要有一个人开始低价倾销,那么立马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而且一个比一个价低,市场信心会瞬间瓦解。”
“就像我们那边的房价一样,只要它在涨,价格再高都有人买,可一旦开始下跌,不管再低也没人愿意接盘。”
四丫张大嘴,好似明白过来什么,脑花有点痒,可能是要长了!
里面的人声接着说了下去。
“就在这些商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先生走出第三步,彻底布下这场惊天大局!
他们如救世主般站了出来,用市场价一到两成的价格,把市面上倾销的蚕丝全部收到了自已手里。
这些火烧眉毛的纺织商人也顾不得许多,只要有人愿意接手,给钱就卖。”
听到这里,二丫一下就明白了,忍不住瞪大双眼,举起大拇指。
四丫呵呵一笑,也不管听不听得懂,朝二姐应和般点点头。
嗯。厉害!
就是不知道这钱怎么赚。
又是花钱请说书先生,又是散消息搞流言,最后还要接手烂摊子。
搞这么复杂,就算拿到货卖给御史,也赚不到多少钱啊……
两到八成?
“就在蚕丝收得差不多的时候,收布的御史到了。
岁布照常收!
这个时候,布商们才知道中计了!
但又如何呢?
朝廷那边得罪不起,蚕丝又全都低价卖了出去,只能再找到先生,以市场价两至三倍的价格,把蚕丝再买回来!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就用上百年的家族产业抵押。
先生和四大财神摇身一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震惊整个绮罗!”
两至三倍?!
四丫心里一算,立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毛利率。
这利润简直堪比刑法书上的前三位啊!
她拍拍自已的脸,不可置信,忍不住吐槽:
“从头到尾,他们都没有织过一针一线,甚至货物还在仓库里没有运出来。
就这样搞崩了整个南岸的大型纺织厂?
而自已赚的盆满钵满?”
三丫吹吹微长的刘海,点评道:
“不错不错,环环相扣,入局必死。”
大丫思索片刻:“能跟御史搭上线,之前还是做两国货运的,这个先生肯定不是一般人。”
“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他到底想说什么?”二丫抱腿坐着,脚都蜷麻了。
“或许,是想来个下马威?”
三丫拿出铜板,慢慢:
“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多了解点对手的事迹,对我们来言百利而无一害。”
这时,他们又听到自已家那位,好似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老爹惊骇道:
“难道……难道是他!”
“庞老爷,你这么激动干嘛?快坐下。”
白舍输人不输阵,强行挽回因为庞隆几次三番大惊小怪而拉低的气势。
“不是啊!他……他是定海神王!四大财神之上的大天王!传闻富可敌国,连皇帝都要礼让三分的定海神王啊!”
隔着一个录音机,三丫捂脸。
他这个丢人的老爹!
跟人斗了这么久的商战,还不知道对方是谁……
这特么京城首富不就是那个啥王嘛?!
有必要这么惊讶?
只听他老爹仿佛见到偶像般,激动到发出颤音:
“作为慕容国人,你难道没有听过定海神王的传奇?!”
那惊讶的语调,好似被他抓到了什么卖国贼人。
四大财神的发家史众说纷纭,但一提到定海神王的传奇,却只有一个版本。
“定海神王自幼便是神童!这就说得通了,一定是他!”
“神王八岁时,便从绮罗逃难到了慕容,当时内乱还未平息,慕容国大片荒野无人耕种。
他带着一众手下开荒挖渠、引水播种,开辟出的农田,就租借给其他逃难来的流民。
还教他们如何耕种!
绮罗的耕地技巧是出了名的好,神王借此换钱换粮,不仅救活了上万百姓,还为慕容开垦出了一片连绵无际的良田。
内乱平息之后,他便自然而然的,成了慕容国内的一方大地主。”
“而后,他沉寂多年,却在《维商变法》出台后一年,一夜之间开遍钱庄,‘定海银号’遍布慕容国六百三十六个城池!传闻积累了上亿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