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尧领命即刻行动,一面差人增派岗哨严密看守己打捞上岸的金银物资,一面加调人手潜入水中继续搜捞。
首到暮色完全吞噬江面,最后一抹残阳沉入远山,打捞作业才终于停歇。
此时正值冬末春初,料峭寒意仍未消褪。士卒们浸在刺骨的江水中许久,又被凛冽的江风裹挟,个个冻得嘴唇乌紫,手脚指尖几乎失去知觉。
当水师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岸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瞬间怔住:
崇祯皇帝特遣人送来的棉毛巾、防风毡帽、绒线围巾与厚毛毯等御寒之物早己整齐码放,将士们指尖触到柔软的织物时,激动的热泪模糊了视线。
御前侍卫又带他们踏入刚扎好的军帐,水师士卒甫一入内,便将凛冽寒风隔绝在外,随即望见熊熊燃烧的火盆,赤红炭火跃动间蒸腾着暖意。
感受着十足的温暖,眼眶不禁再次泛起湿热。
不多时,他们又看到了天子麾下的抬来热气腾腾的姜汤大锅,手脚麻利地盛入碗里分发下去。
将士们捧起来嗦一口,热辣气息顺着喉咙滚入腹中,尾韵竟带着一丝清甜 ,分明是掺了珍贵的糖,寒意与疲惫仿佛都随着氤氲的白气散了去。
每个人心尖被这碗甜暖的汤熨帖得滚烫。
驱尽寒气后,士卒们青紫的唇色渐渐回暖,正欲掰些干硬的饼子充饥入眠,帐外却又传来动静。
只见天子亲卫抬着蒸笼奔来,掀开笼布时,米香混着猪油的荤香扑面而来。
定睛一看,雪白的米饭上浇着琥珀色的热猪油,油脂在饭粒间化开,映得每个人的瞳孔都亮了起来。
“这可是猪油拌饭啊!”不知谁先低呼一声,粗粝的嗓音里裹着颤音。
“天哪,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吃上猪油拌饭!呜呜呜……我哪有这种好命!”另一个声音紧接着炸开,哭腔里夹杂着狂喜。
就在众士卒兴奋的时候,张煌言大喊:“陛下说了,猪油每人分4两,米饭4碗。”
“轰” 的一声,整座营地如滚油泼入烈火,碗筷磕碰声、抽气声、压抑的哽咽声瞬间沸腾。不知是谁率先跪地叩首,此起彼伏的山呼海啸般涌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
高呼声经久不绝。
首到张煌言连敲铜钲高喊“猪油凉了要糊嘴”,狂热的声浪才渐渐退潮,开始干饭。
士卒们埋首碗中,滚烫的米粒混着化开来的猪油滑入喉咙,有人嚼着嚼着忽然抹起了眼泪。
那不是被烫的,是这口带着大明天子恩宠的饭香,太沉,也太烫心了。
吃完饭。
士卒们拍着微鼓的肚皮正欲和衣睡去,军帐外又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崇祯竟然派军医巡视,给冻伤的士卒分配冻伤药膏。
“陛下命我等巡营诊视,但凡手脚冻裂者,皆可领用药膏。”
这药膏原是去年陕西大战时候备下的军用药剂,獭油配着樟脑、血竭,金贵得连校尉都舍不得多用,此刻却由军医们亲手往士卒冻裂的虎口、脚踝上涂抹。
有水师士卒哭道:“这药膏太珍贵了,比我的命都贵!怎么舍得用。”
“傻兄弟,陛下的恩比命重,让咱用咱就用,养好身子才能给陛下卖命!”
“陛下的恩情比我的命都重!”
一片感恩声中,将士们终于睡下。黑暗中不知谁低低念了句 “陛下万安”,随即鼾声与细微的啜泣声交织在一起 。
这一夜,他们枕着从未有过的暖意入眠,连梦里都飘着猪油饭的香气和药膏的清芬。
……
翌日。
水师将士干劲十足,在老虎滩的江水中挖呀挖呀挖,捞小小的木箱,财小小的发。
在岷江的江水中挖呀挖呀挖,捞大大的木箱,财大大的发。
这一天。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传到中军帐。
“陛下,发现三大箱金锭,足有千斤。”
明代重量单位体系以 “斤” 为核心,其换算关系是1 斤等于16 两,1 两等于10 钱,1 钱等于10 分,1 分等于10 厘。
布匹、茶叶、食盐等大宗商品的称重,常用 “斤” 作为单位。
金银的称量很少用到 “斤”这一量级,多以 “两”“钱” 为单位,现在用了斤,说明金子太多了。
崇祯大喜:“好好好,都不用‘两’这个单位了,继续挖呀挖!”
“陛下,刚刚统计过,今日己经挖出了50箱银元宝,足有5000斤!”
“陛下,捞上来一个金牛,50多将士耗了两个时辰在拽上来,足有120钧。”
“钧”是比斤更大的重量单位,1 钧等于30 斤,当然,还有更重的单位,比如“担”,原指一人肩挑的重量,1 担等于100 斤。
还有“秤”,1 秤等于150 斤,只是这个单位一般无法应用于金银的称重。
崇祯一听用了“钧”这个单位,没有换算就大喜道:“好好好,继续挖一挖。”
他心中喜道:“发财了发财了!张献忠和汪兆麟都是个大好人啊!他们一定是知道大明缺钱,还收不到税,所以用自己的命和声誉,帮我收税。哈哈哈,有机会朕还是封他们为大魔祭吧。”
想到这,崇祯又记起来身在武昌的刘宗敏:
“希望他也不负朕望!把江南的财富都收了给朕送来,顺便砍了守财奴,再招降一批软骨头,帮大明清清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