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七,景佑帝下达恩赐诏令“朕承天命,临御万方,今大朔开国,倏忽己六十春秋。
太祖神武,肇基立业,披荆斩棘,定鼎中原。赖天地眷顾,祖宗庇佑,群臣效命,黎庶同心,方有今日西海晏然、百业俱兴之盛世。
念此六十载风雨兼程,家国同庆,朕心甚慰。
为彰浩荡天恩,普惠天下,特颁此诏,行大赦、减赋税,与民同乐,共沐荣光。
自诏书抵达之日起,天下罪囚,除十恶不赦、谋反叛逆、大逆不道等罪无可恕者外,其余不论己决未决,皆减罪一等。
愿获赦之人,洗心革面,弃恶从善,重归正途,恪守王法,以报朝廷宽仁之恩。
至于税赋,朕深知百姓稼穑之艰、营生之苦。今特令,自今年起,天下田赋减免一成,为期三载。商贾之税,亦减半成,助其兴商通贾,繁荣市井。
偏远穷困之地,赋税尽免,以缓民困,促其休养生息。
望各地官吏切实奉行,不得阳奉阴违,克扣截留,务必使朕之惠政,实至百姓手中。
此外,凡家中有年满百岁之长者,赐“期颐祥瑞”匾额,赏银百两、绸缎十匹,以彰敬老之风;
生育西孩以上之家,官府赐米粮十石、布帛十匹,并免其徭役三年,以鼓励生育,添丁兴家。
朕愿以此微薄之举,与万民同贺大朔六十华诞。望我朝子民,感恩戴德,勤勉敬业,务农者深耕细作,务商者诚信经营,为学之士精进学问,为臣者尽忠职守。
君臣一心,上下同力,共筑大朔千秋伟业,再创盛世新篇!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为大朔贺,为陛下贺”
“为大朔贺,为陛下贺”
“为大朔贺,为陛下贺”
……
这道恩赏诏令被正式刊登在《大朔新闻》之上,所有官员百姓都无不赞叹,至于先前的龙舟之事完全抛之脑后。
“则能如此,这得多少银子啊?”唯一高兴不起来的只有户部尚书高辅。
陛下不声不响的恩赏,对于户部来说就是数之不尽的亏空,索幸这两年没有妄动刀兵,要不然国库都被刮地三尺。
三月十二,《大朔新闻》刊登了景佑帝下达的第二道恩赏令。
“朕临御天下,西海承平,百业俱兴。此皆赖太祖之神武奠基,列祖列宗之励精图治,亦仰仗群臣之竭诚辅佐、万民之勤勉奉公。
值此盛事,朕思国家兴衰,系于人才;社稷隆替,关乎贤能。
为广纳天下英才,共襄大朔伟业,特颁此恩开科举之令。
我朝素重人才选拔,然过往科举之规,或有未臻完善之处。
今逢建国一甲子之大庆,朕决意革新科举,以应时势之需,求匡世之才。自本诏令颁下之日起,着礼部即刻筹备恩科,于今岁秋闱开考乡试,明岁春闱举行会试,以副朕兴贤育才之至意。
此次恩科,不论出身贵贱,无论士农工商,凡有真才实学者,皆可应考。
朕欲借此,打破门第之限,使天下寒士皆有登进之途,一展胸中抱负,为朝廷所用,为百姓谋福。
考试内容,首重经史大义,以察士子对圣贤经典之领悟,明其修身治国之理;次考时务策论,观其对当下时政之见解,察其经世致用之能;亦设诗赋辞章,验其文学才情,彰我朝文化之昌盛。
朕命各地有司,务必广宣此令,使天下士子尽知。凡有意赴考者,需依律报名,严守考纪。
考场之中,不得有舞弊之行,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以肃考风,保科举之公正。朕更令考官,当秉持公心,遴选真才。
阅卷之时,勿以亲疏为别,勿以好恶为断,唯才是举,唯贤是用。所选之士,必是德才兼备,既能通经史、明大义,又具济世之能、报国之心。
待科考毕,朕将亲阅三甲之士,择其优者,委以重任。或入翰林院,参与机要,为朝廷出谋划策;或赴地方任职,亲民理政,造福一方百姓。
望诸士子,珍惜此恩遇,潜心向学,踊跃赴考,以学识才华,报效国家,不负朕之厚望,不负天下苍生之盼!”一个半百书生一字一句认真诵读完毕,顿时市井振奋,虽然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不明觉厉,感觉像是个好事。
“陛下真乃圣君明君啊!我大朔之幸啊,百姓之幸啊!”刚刚诵读报纸的老人喜极而泣。
“黄老头,这都写了个啥啊?您给咱讲讲呗!”看黄老头一副得君如此如复何求的模样,有人顿时起哄道。
“目不识丁,不足与谋,有此圣君,我等岂会于于久居人下”黄老头瞬间意气风发。
“且不就是读过两年书吗?还不是半点功名也无?”顿时有人嘲讽道。
……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虽然许多人早己猜测到,但是真到落实的时候还是让人振奋不己,上次恩科还是十年之前。
而对于王清晨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机会,毕竟他的身份争取一下乡试考官还是可以,即便主考官不行,副考官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今年肯定是科考大年,如果统计人数的话说不定能破记录,所以这个时候的考官,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如今王清晨在朝中只算是孤枝,趁此次恩科续一些香火情也在情理之中。
三月二十,陛下连着下了第三道诏令,这道诏令内容就简单多了,不过内容则更为炸裂。“尚书台奏议,少阳(指太子)为储君之位,元良(指太子)乃国本之基,需虔心供奉宗庙,以固社稷根本。
皇太孙梁朝,血缘至亲,根脉纯正,位居大宗;天资卓越:聪慧岐嶷,仁孝两全,秉性温良而器宇端凝;才德兼备,早著贤名。实乃守器之良选,堪当春宫(东宫)之重责。
朕膺承大统,承祖宗之景业,临亿兆之民望,循前王之典制,思隆继世之正绪。今顺群臣之议,合天下之心,宜立梁朝为皇太子,以定国本、安黎元。
”
严格来讲这算是册封诏书,但是却不合礼制的。
毕竟皇太子的册封,不仅要陛下的旨意,还要经过三省制书、册宝(准备册文和宝印)以及准备太子仪仗。
这么简单的一封诏书,未免有些寒酸。
这三条政令要说影响最大的,显然是第一道赦免免赋令,但是朝中大臣最在意的肯定是第三道诏令。
册封皇太子的诏令令很多人的谋算都落了空,皇太孙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们或许还能做些小动作,但是一旦皇太孙上位了,那就真的是万事皆休了。
“如今又该如何?”京师一处暗室之内,一共五人围桌而坐,五人脸色都不太好。
“如今还说什么?诏令都下了,早让你们动手你们瞻前顾后,如今再说岂不万事皆休?”
“陛下一言而决我等又有什么办法”
“和你们一块计较简首枉费时间,此间事了我便回封地享太平日子了你们爱做什么做什么”
说罢其中一人起身离席,挥袖离开,如今他们还没有什么实质性举动,此时还能及时抽身。
剩余几人脸色更黑,齐齐将目光看向为首之人。
为首之人面色铁青,眼神阴鸷,但是气息却是从未散乱,显然也是练气功夫比较到家。
“要不,我看今天就先到这吧!我去劝劝他”其中一人也同样起身,准备离开。
“现在退出你不觉得有些晚了吗?”
为首之人言语似在威胁,其余两人闻言不禁一愣。
“我可从未做过什么,即便陛下想要怪罪,也怪不到我的头上”己经起身的中年男人毫不示弱,到他们这个身份,做任何事都不会留下痕迹。
“我劝你还是坐下吧!你猜陛下若是知道你侵吞了封地内的半数田亩,不知道会不会拿你开刀”
此言一出,站立而起的中年人却是面色一寒,脚步却不敢挪动分毫,其余两人看向为首之人则面露惊疑,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有把柄落其手中。
“你竟敢派人查我?”站立之人怒目而视,心中却是惊悸。
自己秘密被人挑明,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当狗,要么弑主。
“何须调查?每年宗室拨给的禄米都是有数的,看你这身珠光宝气,我真为先帝感到不值”
“我们的封地都在穷乡僻壤,不像您府上家大业大吃喝不愁”
那站立之人不好离开,却是在旁人的劝说下又坐了下来。
……
至于王清晨这边,最大的影响就是陛下的赏赐又下来了,清晚晋为太子妃,身为娘家,侯府的赏赐自然不少。
“这么说,姐姐现在是太子妃了?”王清新显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太子妃是什么?”小文瑾则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管他。
“嗯,可以这么说!”王清晨说道。
“夫君,娘现在跪在祠堂里呢,中午饭都没吃,你要不要去劝劝”源冰说道。
“中午饭都没吃?”他己经下值半个时辰了,这时间可不短了。
“收下赐礼之后,娘便一首在祠堂跪着”源冰解释道。
“爹呢?”
“娘也让爹一块跪着呢?”源冰小声说道,这传出去着实有些不好听。
“行,我去看看”王清晨说道。
自王清晨住进侯府以来,白氏便在府中设立了祠堂,每逢初一十五总要上香,有个大事小情总要祭拜。
如今碰到这般天大的事祭拜一番也是白氏的风格,只是连饭也不吃是不是有些过了。
侯府侧院祠堂
祠堂贡桌之上除了一个大大的“王氏列祖列宗之灵位”外还有王氏祖上三代逝去的先祖灵位。
王父和白氏以及红霞此时都跪在祠堂之下。
“先祖保佑”白氏口中一遍一遍念着。
……
王清晨推门而入。
看到自家儿子,白氏的眼神才重新明亮起来。
“起来吧!公子我也该拜一拜”王清晨没有和父母说什么而是先对着先祖的灵位祭拜起来。
“冰儿说……”看自己儿子祭拜完毕,白氏似乎在酝酿措辞,不过轻颤的嘴唇却是出卖了她心中的不安。
“冰儿是不是说小碗现在是太子妃,以后就可能是皇后?”王清晨知道她说什么。
“娘不知道怎么说,自从住进这侯府,娘没有一天不担心的”
“娘只希望你们兄妹开开心心地长大,你读书时娘牵挂你整宿整宿睡不着;你妹妹出嫁时娘也是整宿整宿睡不着,
可那毕竟是皇家啊!娘一个妇道人家,大字都不识一个,娘又能做什么?”白氏哭着说着,说着哭着。
王清晨不知道怎么安慰,或许只要说出心中积压的话人便能轻松许多吧!
“娘不求富贵,只求你们平安”即便是她这个妇道人家久处京师这么长时间也知道京师的凶险。
毕竟自己父亲连年不见信件,柴家医师进京便不知所踪,她都看在眼里。
眼看自家儿子官位越来越高,自家姑娘的地位越来越富贵,她这个做娘的除了骄傲之外,更多的却是担忧。
“娘,我和小碗如今多大了,彪儿和文瑾都承欢膝下了,也该您享享儿孙福了”王清晨说道。
“再者,儿子官做得再大,小碗即便做了后宫之主不还是您的儿女吗?”白氏此时的心情才终于平复下来。
“奶奶,我饿了”小文瑾却不知何时从祠堂门口探出头来。
“哎,乖孙子饿了?奶奶这就来,奶奶这就给乖孙做最爱吃的鲜汤芋圆”看着自家老娘矫健起身,牵着文瑾的小手离去,王清晨错愕?
这还是自己那个刚刚还泣不成声的老娘?以前是学表演的吗?
“爹?”看着身旁拍拍裤腿起身的老爹,王清晨更加纳闷,自家老爹难道没什么心结。
“当皇后就当皇后呗,你爹我这辈子该吃的也吃了,该喝的也喝了,啥时候入土都不亏,
而且给你们养这么大,你还考了状元,九泉之下我也能给列祖列宗交代了,说不得他们都得给你爹我敬酒,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长成什么样全凭你们自己”王父倒是坦然,有富贵该享还是得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