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朱凯妙手回春,用痘疹药方救下陕北百姓,医馆药香传遍黄土高原。这一回,咱且看明军摆下长蛇阵妄图剿灭大顺军,却被朱凯以巧破阵,更闹出让李自成喊错口号的趣事 ——
崇祯五年秋,延绥镇总兵曹文诏亲率五千明军,沿无定河摆开长蛇阵。但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阵中 “曹” 字大旗足有两丈高,旗杆顶的铜矛头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首压得陕北的云都低了三分。探马回报时,马蹄铁在打谷场的青石板上擦出火花:“报!官军摆长蛇阵,首尾相顾,中段藏着火铳营!”
朱凯摊开羊皮地图,指尖划过无定河弯曲处 —— 此处河道狭窄,两岸土坡陡峭,正是分割敌阵的绝佳之地。他转头望向李自成,后者正蹲在地上用刀刻阵图,刀刃在黄土上划出歪扭的长线:“成子,长蛇阵讲究‘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咱偏要让它首尾不能相顾。” 他用刀柄敲了敲地图上的 “龙口峡”,“你带五百轻骑走左翼,专断蛇头蛇尾;俺率主力击蛇七寸,教曹文诏尝尝分段切割的滋味。”
李自成抬头,刀疤纵横的脸上透着兴奋:“大哥,咱的口号要不要换成‘杀官军,分田地’?” 朱凯却摇头:“不,就用咱的老口号‘迎闯王,不纳粮’—— 这阵仗不仅要破敌,更要收心。”
寅时三刻,月光未褪,李自成己带着轻骑摸到蛇头位置。明军前军的篝火星星点点,巡夜的梆子声在秋夜里格外清晰。他握紧刀柄,忽然想起朱凯反复叮嘱的 “快马断首尾,口号振民心”,于是深吸一口气,挥刀大喊:“弟兄们,随俺冲!迎闯王,纳粮!”
话音未落,身后的轻骑们面面相觑 —— 这口号咋少了个 “不” 字?但军情紧急,众人来不及多想,跟着李自成如狂风般卷向敌阵。马蹄踏碎秋霜,马刀劈落篝火,明军前军顿时大乱,曹文诏在中军帐里听得喊杀声,惊得摔了茶盏:“贼军喊‘纳粮’?莫不是诈降?”
朱凯这边刚率主力摸到蛇腹,就听见左翼传来变调的口号,气得差点摔了令旗:“这个成子,咋把‘不’字吃了?” 他身旁的黑狼憋着笑,刀刃在月光下抖得发颤:“恩公,要不咱补个‘不’字?” 朱凯无奈摇头,转而高喊:“迎闯王,不纳粮!耕者有其田,贫者有其粮!” 这一嗓子如滚雷般传开,正在混乱的明军降兵耳中,竟比刀枪还响。
李自成这边杀得性起,虽口号喊错,刀却没闲着。他的战马冲进明军后队,一刀劈断 “尾” 字大旗,转头看见曹文诏的中军帅旗正在调动,突然醒悟口号有误,忙扯着嗓子补喊:“不对不对!是‘迎闯王,不纳粮’!狗日的官军才让你们纳粮!” 这一嗓子带着陕北腔的粗犷,惊得明军后军士兵面面相觑,不少人悄悄放下了兵器。
朱凯抓住战机,命神枪队对着蛇阵中段的火铳营齐射。火铳手们早将枪口抬高两寸 —— 这是朱凯教的 “破阵射人先射马”,弹丸专打战马前膝。二十匹战马倒地,顿时将长蛇阵中段撕裂,步兵们被马尸绊倒,火铳还未装填,己被大顺军的柳叶刀抵住咽喉。
曹文诏见阵形己乱,知道大势己去,正要突围,却见前方降兵如潮水般涌来,人人高举双手,口中喊着 “迎闯王,不纳粮”。他望着远处朱凯骑马而来,青衫上染着血迹,却依然腰背挺首,突然长叹一声,卸了佩刀:“久闻朱先生善用奇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战后点兵,竟有千余明军投降。朱凯踩着战地的荒草,望着跪成一片的降兵,突然提高声音:“弟兄们,你们可知为何而战?” 他指向远处正在分粮的大顺军,“官军让你们饿肚子,逼你们给老财纳粮;咱大顺军让你们有地种,打下的粮食全归自己 —— 你们说,该跟谁?”
一个脸上有刀疤的降兵抬头,声音哽咽:“俺们也不想打,可官军说你们是流寇,要杀尽百姓……” 李自成突然蹲在他面前,扯开自己的衣襟,露出胸口碗口大的伤疤:“看见没?这是去年官军砍的。俺也是穷汉出身,当年差点饿死在驿站 —— 咱不杀百姓,只杀吃人的老财和官军!”
降兵们面面相觑,忽然有人带头高呼:“跟闯王!不纳粮!” 呼声如潮,惊飞了天空的寒鸦。朱凯向李自成使眼色,后者挠挠头,大声说:“对喽!以后跟着俺,看见老财就抢粮,看见官军就砍杀,口号得喊对 ——‘迎闯王’!” 降兵们齐呼:“不纳粮!” 李自成满意地点头:“这回对了,比俺当年聪明多喽!”
庆功宴上,朱凯指着李自成笑骂:“你倒好,喊错口号反倒帮了忙 —— 官军以为咱要‘纳粮’,琢磨着咱跟他们一样贪,结果被咱的真口号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自成灌了口米酒,抹着嘴傻笑:“俺就说嘛,喊错了也有喊错的妙处!不过大哥,下回口号咱刻在刀鞘上,省得俺记混。”
黑狼在旁插科打诨:“闯将爷,您那刀鞘上的‘均田免赋’都刻歪了,还能记口号?” 说得众人哈哈大笑,李自成追着黑狼要打,却被朱凯拦住:“别闹了,这些降兵得好好整训。成子,你负责教他们刀法,记住别光喊‘砍脑壳’,得讲讲咱为啥而战。”
李自成收了笑,郑重地点头:“俺知道,就像您说的,咱的刀是为穷汉扛的。” 他忽然想起白天降兵们的眼神,那些被官军欺压的弟兄,如今眼里重新有了光,“大哥,等咱收编了这些人,咱的队伍就能满山遍野都是‘不纳粮’的汉子,看官军还敢不敢摆什么长蛇阵!”
夜里,朱凯巡视降兵营寨,听见帐篷里传来低低的说话声。“你们说,闯王真能让咱有地种?”“没看见刚才分粮吗?每人两斗小米,比官军一年的粮饷还多。”“那口号‘不纳粮’,真能做到?”
朱凯掀开帐篷帘,火光映着几张年轻的脸,都是十六七的小伙子,衣甲下露出的皮肤黝黑粗糙,跟大顺军的弟兄们没啥两样。他蹲下来,掏出怀里的《均田册》:“弟兄们,这册子上记着,只要跟着咱,每人能分五亩地,打下来的粮食,除了留种,全归自己。” 他指着远处的篝火,“看见那些分粮的百姓了吗?他们从前跟你们一样,怕官军,怕老财,现在敢挺首腰杆了 —— 因为咱有地,有粮,有刀。”
一个降兵突然磕头:“谢闯王,谢朱先生!” 朱凯忙扶起他:“别谢我们,谢你们自己。记住,咱大顺军的阵,不是靠刀枪摆的,是靠穷汉们的心聚的。”
此战之后,大顺军的 “迎闯王,不纳粮” 口号传遍陕北,连官军内部都悄悄流传。李自成特意让赵老汉在战旗上绣了个大大的 “不” 字,挂在帅帐前,逢人就说:“看见没?咱这‘不’字,比官军的阵图厉害百倍!”
收编的降兵们很快融入队伍,跟着李自成练刀时,总爱拿他喊错口号的事打趣:“闯将爷,您当年喊‘纳粮’,是不是想试试官军的反应?” 李自成追着他们笑骂,却在夜深人静时,摸着战旗上的 “不” 字发呆 —— 他知道,这个字里藏着穷汉们的希望,藏着朱凯带给他的新世界。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战旗上时,新收编的弟兄们正在刻制新的刀鞘,刀鞘上歪歪扭扭的 “不纳粮” 三个字,比任何阵法都更有力量。朱凯站在营寨高处,望着漫山遍野的篝火,忽然想起五百年后在历史书中读到的 “农民起义”,此刻的场景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穷汉们用血肉和口号铸起的铜墙铁壁 —— 这,才是真正破阵的利器。
正是:一声口号破敌胆,半卷均田聚民心。欲知朱凯如何凭此声势东进山西,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