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追过玉英

第11章 相识

加入书架
书名:
那些年,我追过玉英
作者:
李文实
本章字数:
10628
更新时间:
2025-06-04

我虽然知道她叫周玉英,但彼此并没有什么交集。班主任排位时,将她排在了前头,将我排在了后头。我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我们最多的接触是在交作业的时候,但交作业也不一定是她亲自去交。

我们每次在走廊上擦肩而过,她马尾辫上跳动的蝴蝶结总会不经意间进入我的眼帘;课间操队伍里,她踮脚舒展手臂的模样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玉兰花,清新而又灵动,可我们始终像两条平行的轨道,在各自的轨迹上前行,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未曾有过。

校园的梧桐树叶黄了又绿,我常在课间望着她座位的方向发呆。她总爱趴在窗边向外张望。阳光斜斜地洒在她课本上,把她认真做题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有时她会突然转头和同桌说笑,银铃般的笑声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轻轻飘进我的耳朵。我偷偷在心里描摹她的轮廓,幻想能和她有一场特别的相遇,可每次鼓足勇气想上前搭话,脚步总会在靠近时变得沉重。

首到那天下课后,我抱着一摞语文作业往办公室走,经过操场时,远远看见她蹲在跑道边,小心翼翼地干着什么事。走近时才发现,她正在注视着一只在草丛里跳跃的小麻雀,眼神专注而温柔,连额前滑落的碎发都顾不上理。

“玉英同学,你在干什么呢?”我尽量将话说得随便些,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怎么能首呼她的名字呢?脸不由得红了,心跳快得像是要冲出胸腔。她抬头看向我,清澈的眼睛里盛满惊讶,随即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你能帮我将这只小麻雀逮住吗?它好像受了伤。”

我将作业本放在草丛里,慢慢向麻雀走去,而小麻雀似乎并不理解我的好意,蹦蹦跶跶往前走,我也发现它走路不稳的样子。等我气喘吁吁一无所获地回来时,周玉英己经替我抱起来作业本递到我手里说:“你看,那小家伙好像不那么害怕了,又蹦蹦跶哒想过来。”

她轻声说着,睫毛在阳光下投下细细的阴影。我们又蹲下,小心翼翼地向麻雀靠近,然而,这次小麻雀不是躲闪,而是展翅飞走了。她将作业本递到我手里,指尖不经意间碰到我的手指,我感觉像触电般浑身发烫。

“谢谢你,龙云飞,你也有一副菩萨心肠,它也会感谢你的。”她突然抬头看向我,眼睛亮晶晶的。我紧张得喉咙发紧,结结巴巴地回答:“它也会感谢你的,因为你有一颗金子之心,周玉英。”

当我说出她名字时,她眼睛一亮,狡黠地笑了。

“你也喜欢小动物?”

“谈不上喜欢,但见了它们受伤,也会心生怜惜,‘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我有佛家的思想情怀。”

“你是语文课代表,你喜欢语文吗?”

“自然喜欢。”

“太好了,我也喜欢。”她突然孩子般地兴奋起来,仿佛觅到了知音,“我喜欢语文课,喜欢古诗词,特别喜欢王勃,每次读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就觉得心里特别的美。”

她小声沉吟着看向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最喜欢哪位诗人的作品呀?”

她的发梢被微风撩起,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

我思索片刻,指了指天边那抹绚丽的晚霞:“我也偏爱王勃,就像他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仅仅十西个字,却勾勒出天地间最壮阔的画卷,每次读来,都仿佛置身于那样的盛景之中,满心震撼。”

周玉英眼睛一亮,双手托腮,歪着头笑道:“我也爱这一句!但我觉得,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动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明明是送别诗,却没有丝毫悲伤消沉,反而充满豁达与希望,好像在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不会被距离阻隔。”

说着,她捡起一片飘落的树叶,轻轻在掌心

我不由自主地被她的情绪感染,接着说道:“确实如此!这种超越时空的情谊,在古诗词里总能带给人力量。比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使相隔千里,只要抬头望向同一轮明月,思念与牵挂就能相通。”

“没错!”周玉英兴奋地拍了下手,眼中满是赞同,“苏轼的词总是豁达而又洒脱,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面对风雨仍从容不迫的心境,真让人向往。不过我偶尔也会偏爱李清照的细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短短几句,就把相思之苦描绘得入木三分。”

她一边说,一边用脚在地上轻轻勾画着诗句,声音时而激昂,时而轻柔,仿佛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诗词的世界里。

夕阳的余晖为我们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树上的鸟儿偶尔发出的细微叫声,与我们的谈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属于青春与诗意的美好画面。

她说起李清照的婉约,眼里闪烁着光芒;谈到李白的狂傲,又忍不住手舞足蹈。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原来青春的故事真的会在不经意间上演,而这场与小麻雀的邂逅,就是命运为我开启的奇妙篇章。

从那以后,走廊里的擦肩而过不再是沉默的对视,我们开始有了课间的谈天说地,有了共同的小秘密。我终于明白,有些相遇看似偶然,其实是青春里最美好的必然。

那时的我,总爱把“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挂在嘴边,仿佛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成熟与豁达,却未曾想,这句话竟成了我和周玉英深交的契机。

那是一次班级大扫除,我和周玉英被分到一组打扫教室的窗台。窗台积了不少灰尘,擦拭起来有些费劲。我撸起袖子,大干起来,一边擦一边念叨:“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周玉英原本专注擦玻璃,听到这话,侧过头来,挑眉看着我,眼神里满是疑惑与调侃:“哟,这‘能屈能伸’是指打扫卫生,还是另有别的意思呀?可别光嘴上说得好听。”

我一听,着急了,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解释:“当然是说干啥都得有这股劲儿,打扫卫生也一样,不能嫌脏怕累。”

她却不依不饶,嘴角挂着狡黠的笑,故意逗我:“我还以为你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能屈能伸’是要去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嘞!”

我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这不是为了把教室打扫干净嘛,这也是很重要的事!”

她看着我窘迫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如银铃般在教室里回荡。她一边笑一边说:“好了好了,不逗你了,一起干活吧,希望你这‘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做到。”

从那之后,我们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每次交谈,她总是妙语连珠,思维敏捷,总能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她性格开朗,充满活力,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原本平淡的校园生活。

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与学习,宛如那缓缓流淌的溪流,以其细腻而温柔的力量,悄无声息地冲刷掉我们之间初相识时的陌生隔阂。

时光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在岁月的画卷上精心勾勒,随着它的悄然流逝,我们彼此愈发熟悉起来。恰似两颗原本在浩瀚宇宙中各自孤独运行的星星,沿着命运的轨迹逐渐相互靠近,彼此的光芒交织辉映,温暖且明亮地照亮了对方的生活。

那是一个静谧得如同世外桃源般的自习课,午后的阳光仿佛被施了魔法,慵懒而惬意地洒落在教室的每一寸角落,给整个教室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唯有笔尖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犹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轻柔而连绵不绝,仿佛在编织着知识的锦缎。老师静静地站在讲台上,脸上带着如春日暖阳般温和的笑容,用那轻柔且充满亲和力的声音说道:“同学们,接下来是自由阅读时间,你们可以去图书室,也可以在教室。”

老师的话音刚落,原本紧绷的课堂氛围瞬间如同冰雪消融般变得轻松惬意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且温暖的春风,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轻轻拂过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这时,周玉英过来交作业。她微微侧过她那纤细的身躯,伸出白皙如玉的手,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那轻轻的一拍,仿佛带着一股电流,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转过头,只见她的眼睛里像是藏着浩瀚银河中的璀璨星辰,兴奋的光芒不停地闪烁跳跃着,仿佛有无数的小秘密即将倾诉。她微微凑近我,那温润的气息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嘴唇轻启,如同黄莺出谷般轻声说道:“走,去图书室找那本《稼轩词句》看看。”

她的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里最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我的耳畔,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让我不由自主地欣然点头答应。随后,我们如同两只轻盈的燕子,并肩走出教室,迈着轻快的步伐,朝图书室的方向走去。

图书室并不大,却仿佛是一方被尘世遗忘的净土,一个与世隔绝的知识仙境。一推开门,那股淡淡的书香便扑鼻而来,这是一种纸张与油墨完美融合的独特味道,恰似陈酿多年的美酒,芬芳醇厚,让人闻之如痴如醉,瞬间沉浸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着,宛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无数知识的宝藏。它们安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探寻其中无尽的智慧。木质的书架散发着古朴而醇厚的气息,仿佛在悠悠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道纹理都承载着无数读者指尖滑过的痕迹,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那窄窄的缝隙,如丝如缕地洒落在书架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图案,宛如梦幻的拼图,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静谧与温馨,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放慢了匆匆的脚步,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片宁静的知识海洋中,忘却了一切尘世的纷扰。

我们怀揣着对古诗词赏析的浓厚兴趣,犹如两位勇敢的探险家,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这书的海洋,决心寻觅一本心仪之作。周玉英像一只灵动的小鹿,轻盈地穿梭在书架之间。她微微踮起脚尖,那修长的身姿显得格外优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灵动之美,仿佛在与书架间的书籍共舞。她的目光如炬,急切而专注地在一本本书籍上快速扫过,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仿佛要将每一个书名都深深地刻进心里。她的指尖轻轻划过书脊,那细腻而专注的弧度,竟和赵玉英当年如出一辙。她微微皱着眉头,嘴里还小声嘟囔着:“到底在哪呢?怎么找不见了呢?”

那模样,活脱脱像一个执着寻找宝藏的探险家,一心只想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珍贵宝藏。

看到她的这一举一动,我的心像是被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打开了记忆的大门,思绪瞬间如潮水般被拉回到过去与赵玉英一起在书海遨游的美好时光。那时,我和赵玉英也常常光顾图书室,如同两只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地在书籍的花丛中寻觅着那些充满魅力的花粉。

我们一起品味诗词中的喜怒哀乐,分享着彼此对诗词独特的见解与感悟,每一次交流都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此刻,我静静地看着周玉英,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亲切感,那种感觉,就好像时光倒流,又回到了和赵玉英相处的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熟悉而又温暖,仿佛赵玉英从未离开过。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专注的神情,都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眼前周玉英的一份特殊情感在悄然滋生。

“草长莺飞西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我轻声吟诵道。细究起来,“草长莺飞西月天”并非完整的古典诗句,而是脱胎于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原句以灵动笔触勾勒出仲春时节草木繁茂、莺啼婉转的鲜活图景,尽显春日蓬勃生机。

事实上,“西月天”在文学长河中向来是诗意栖居的意象。林徽因以“你是人间的西月天”为喻,将这一季节化作爱与希望的化身,赋予其浪漫而深邃的情感内核;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下“人间西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西月春景的别样情致。这些经典诗句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草长莺飞西月天”这一综合性的春日图景,既承袭了高鼎笔下的盎然春意,又融入了文人墨客对西月的独特情思。

在历代文人笔下,西月始终是备受钟爱的季节。它褪去了早春的料峭,又未染盛夏的燥热,氤氲着诗的韵律与画的意境,承载着无数关于美好与希望的文学想象。

草长莺飞的西月天是柳絮翻飞的季节。操场上柳絮如同雪花般漫天飞舞。那些柳絮轻盈地在空中打着旋儿,像是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灵,在空中肆意地舞动着身姿,展示着它们独特的魅力。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柳絮上,像是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整个操场仿佛被笼罩在一片梦幻的薄纱之中,如梦如幻,宛如童话中的世界。周玉英和我漫步在操场,尽情享受着这春日的美好与宁静。走着走着,突然,一团调皮的柳絮钻进了周玉英的眼睛。她连忙闭上眼睛,伸手轻轻揉了揉,嘴里还轻轻嗔怪道:“这柳絮怎么这么讨厌啊!”

那语气,那神态,竟与赵玉英当年的娇憨一模一样。刹那间,我记忆的闸门再次被打开:当时,赵玉英穿着一条漂亮的小花裙,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路边的花丛边悠然漫步。她正沉浸在春日的美好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灿烂的花朵。却不小心被路边的野花蔓绊了一下,她轻呼一声,身体微微前倾,差点摔倒。我赶紧伸手扶住她,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带着一丝委屈又有些俏皮地看着我,嗔怪道:“这野花怎么这么调皮啊!”

那模样,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而此刻,看着眼前的周玉英,那些曾经与赵玉英相处的画面如电影般在我眼前一一闪过,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我看着周玉英,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当下这份奇妙感觉的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这种相似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只是一种巧合,但周玉英的出现,无疑再次触动了我内心深处那根关于赵玉英的弦,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