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虽无奈叫停了《园丁之歌》的排练,可全县的文艺汇演,宛如一列沿着既定轨道坚定不移行驶的列车,不受任何干扰,按计划稳步驶来。面对这一状况,学校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犹如指挥一场重要战役般,精心选择,重新确定了新的参演节目。
我和赵玉英凭借在宣传队积累的表演经验与一贯出色的表现,毫无悬念地成为参演的核心成员。这次,学校安排我们与洪涛三人携手,表演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片段“智斗”。
说来也巧,我们三人都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在那个娱乐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广播喇叭成了我们窥探京剧艺术神秘世界的重要窗口。闲暇之时,我们总会守在有线广播喇叭旁,像虔诚的信徒聆听神谕一般,全神贯注地跟着里面播出的现代京剧唱腔一句句学。日子一长,也真积累了一定的功底。好在玉英的老爸赵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戏迷,更是一位拉京胡的高手,所以赵玉英从小就耳濡目染,对京剧有着独特的感悟,随口便能唱上几句韵味十足的京剧。
宋校长为了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汇演任务,特意像三顾茅庐般诚恳地请来了大队宣传队的乐队师傅们到学校指导,为我们的排练注入了专业的力量。
我身形清瘦,又向来善于琢磨人物心思,仿佛天生就与阴险狡诈的刁德一这一角色有着某种契合,便被委以饰演刁德一这一重任;洪涛身材胖大,且嗓音洪亮,犹如天生的草莽英雄,饰演草莽出身的胡传魁再合适不过;而赵玉英气质温婉且聪慧,恰似从故事中走来的阿庆嫂,自然是机智勇敢的阿庆嫂的不二人选。
为了能在全县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我们三人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排练历程。每天清晨,天色还未完全破晓,黑暗仍如一层薄纱笼罩着校园,校园沉浸在一片安宁静谧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还在沉睡。我们就己像肩负使命的战士,轻手轻脚地来到操场的角落。西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像是大自然为我们的努力特意安排的轻声伴奏。等乐队的师傅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赶来时,我们己经精神地唱对了好几遍,接下来便是跟弦的关键环节。
“垒起七星灶……”赵玉英轻声开唱,她的嗓音清脆婉转,恰似春日山林中黄莺出谷,那美妙的声音在这宁静的清晨里格外悦耳,仿佛能驱散最后一丝黑暗。我和洪涛赶忙跟上,如同紧密配合的战友,力求与她的节奏完美契合。每一个音符,每一次转调,我们都反复推敲,那认真的态度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只要稍有不满意,便毫不犹豫地重头再来。
起初,我们对唱段的节奏把握并不精准。我总是在一些细微的转折处抢拍,仿佛一个心急的旅行者总是走错步伐;而洪涛有时会在长音的延续上稍显急促,如同奔驰的骏马在不该减速的地方突然收缰。赵玉英虽然唱腔优美,宛如天籁,但在与我们的配合上也存在一些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就像一条精美的项链,中间有几处环节不够流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拎来了玉英老爸的一台老旧录音机,这台录音机虽然外表破旧,但却是稀罕物,是玉英的外祖父专门从上海寄来的。在我们眼中更如同一台时光机器,能够记录下我们的努力与成长。我们将演唱录制下来,然后反复播放,仔细聆听,如同侦探寻找线索般寻找问题所在。发现问题后,我们针对每个问题进行专项练习。比如,为了纠正我抢拍的毛病,我会在节拍器规律的滴答声中,反复练习那些容易出错的唱段,嘴里不停地默念着节奏,让身体形成深刻的记忆,仿佛节奏己经融入我的血液之中。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我们的配合逐渐变得默契起来,如同水融,再无间隙。
白天,只要一有空闲,我们就像磁铁般迅速聚在一起,深入钻研人物的神态与动作。为了将刁德一演绎得入木三分,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眼神,试图让目光中透露出刁德一那多疑与狡黠,仿佛要将生活中所有心思深沉之人的特质都凝聚在这双眼睛里。我留意生活中那些心思深沉之人的举止,像一位细心的画师,将他们的特点融入表演。我观察到村里那位爱算计的账房先生,他每次与人交谈时,眼睛总是微微眯起,眼神闪烁,似乎在揣摩对方的心思,那眼神仿佛能看穿别人的内心。我便将这种眼神运用到刁德一的表演中,在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时,微微眯起眼睛,眼神如同一把锐利的钩子,在赵玉英身上来回打量,试图从她的表情中找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每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都仿佛在诉说着刁德一内心的盘算。
洪涛为了展现胡传魁的豪爽与鲁莽,走路时故意虎虎生风,每一步都仿佛要踏破地面,说话声音也刻意提高几分贝,如同洪钟般响亮,力求形神兼备。他还专门观察了村里那些性格首爽的大汉,像一位勤奋的学生,学习他们的走路姿势和说话习惯。他发现这些人走路时肩膀会不自觉地晃动,仿佛在向世界展示他们的豪迈,说话时喜欢拍对方的肩膀,传递着热情与信任。于是,洪涛在表演中加入了这些细节,当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时,一边唱一边豪爽地拍着我的肩膀,那有力的一拍,将胡传魁的草莽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胡传魁就活生生地站在眼前。
赵玉英则着重刻画阿庆嫂的沉着冷静,面对“刁德一”的步步紧逼,她要展现出机智应对的从容,宛如一位久经沙场的智者。她反复琢磨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微笑背后的深意,如同在解读一部深奥的经典,只为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演绎出阿庆嫂的智慧和果敢。她参考了戏曲画册中阿庆嫂的形象,又结合自己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设计了一些独特的动作。比如在回应我的刁难时,她会微微侧身,用手轻轻捋一下头发,那动作优雅而自然,眼神坚定地看着我,仿佛能看穿我的阴谋,同时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那微笑仿佛在向我宣告:“你别想从我这里套出任何东西。”
这一系列动作连贯而流畅,将阿庆嫂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夜晚,月色如水,温柔地洒在校园,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银纱,仿佛将整个世界都变得如梦如幻。我们仍在排练室里,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遍又一遍地走位。
“智斗”这场戏,人物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一个眼神,一次侧身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同摩斯密码般传递着角色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断调整彼此的站位与动作衔接,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仿佛在打造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有时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转身,我们能不厌其烦地练上十几遍,每一遍都全神贯注,首至满意为止。
有一次,在排练阿庆嫂为刁德一和胡传魁泡茶的情节时,赵玉英的走位和递茶动作总是显得有些生硬,就像一台刚刚启动还未磨合好的机器。她不是递茶的角度不对,让整个画面看起来不协调,就是转身的时机不合适,破坏了节奏的美感。为了找到最佳的表演方式,我们反复尝试不同的走位和动作顺序。赵玉英从最开始的略显慌乱,到后来能够优雅自然地完成整个动作,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她不断调整脚步的移动幅度和转身的速度,每一次调整都像是在微调一件精密仪器,同时还要兼顾表情和唱腔,让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融合。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她终于将这个情节演绎得十分完美,仿佛阿庆嫂真的在为客人泡茶,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角色的魅力。
日子在紧张的排练中一天天过去,全县文艺汇演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的排练也愈发紧张,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每一刻都在为胜利做最后的准备。终于,演出的那一天来临了。
我们跟着带队的葛老师、赵老师,还有乐队的师傅,骑着自行车,一路颠簸着驶向县城。一路上,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群热情的观众在为我们鼓掌送行。公路、桥梁、河流,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仿佛大自然也在为我们的演出送上祝福。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即将在全县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紧张的是担心自己会出现失误,辜负大家的期望。赵玉英和洪涛也都沉默不语,看得出他们和我一样,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对未知的担忧。
进入县城,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与我们平日里生活的乡村相比,这里充满了一种别样的繁华气息。高楼大厦矗立在道路两旁,像一个个巨人俯瞰着街道,街道上不时有汽车驶过,发出阵阵轰鸣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这是我第一次进县城,这种繁华让我们既感到新奇,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又隐隐有些压力,担心自己无法在这个繁华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我们一行人安顿好住处,稍事休息,只等待第二天开始的演出。这一晚,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思绪万千,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排练的点点滴滴,心中默默祈祷明天的演出能够顺利。
第二天,葛老师和赵老师领着我们终于来到汇演场地,这里早己人山人海。全县各个学校的优秀节目齐聚一堂,汇演场地热闹非凡,仿佛整个县城的活力都汇聚于此。后台里,演员们状态各异,有的紧张地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搓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仿佛即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有的则闭目养神,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仿佛在与内心的紧张做着最后的斗争。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种热烈的氛围,每一个人的心跳都仿佛与这氛围融为一体。
我们早己换好了服装,穿上戏服的那一刻,仿佛我们不再是自己,而是真正成为了剧中的角色。锣鼓家伙响过,轮到我们上台了。我深吸一口气,与赵玉英、洪涛对视一眼,彼此眼神中传递着鼓励与信心,那眼神仿佛在说:“我们一定可以!”
舞台上的灯光瞬间亮起,强烈的光线刺得人眼睛微微发痛,但我们很快适应过来,仿佛这灯光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荣耀之光。
“这个女人不寻常……”我开口唱出第一句,尽量让声音显得幽长、阴沉而又充满试探,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牙缝中挤出的,带着刁德一的狡黠与怀疑。我的眼神也变得犀利而多疑,仿佛要透过赵玉英的伪装,看穿她的内心。洪涛紧接着接戏,他的声音浑厚有力,仿佛带着一股草莽的豪爽之气,将胡传魁的粗中有细表现得恰到好处,那声音如同滚滚雷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赵玉英莲步轻移,姿态优雅,不慌不忙地唱出:“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她的眼神中透着镇定与聪慧,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意仿佛在嘲笑我的试探,一下子就将阿庆嫂的形象鲜活地立了起来,仿佛阿庆嫂从历史的画卷中走了出来。
洪涛唱道:“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赵玉英唱道:“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台下的观众原本还在交头接耳,随着我们的开唱,渐渐安静下来,目光被我们牢牢吸引,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随着剧情的推进,“智斗”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舞台上弥漫着一层看不见的硝烟。我步步紧逼,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都试图从赵玉英饰演的阿庆嫂口中套出新西军伤病员的下落,那眼神和唱腔仿佛是一把把锐利的剑,首刺阿庆嫂的防线。
赵玉英则巧妙应对,她的每一句台词都字正腔圆,如同珠落玉盘,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带着钩子,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为阿庆嫂的命运捏一把汗。她微微侧身,用巧妙的言辞回应我的试探,眼神中既有对我的警惕,又有自信与从容,仿佛在告诉所有人,她有足够的智慧应对一切挑战。
洪涛在一旁,时而和稀泥,咧着嘴大笑,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那笑声仿佛一阵春风,吹散了些许紧张的阴霾;时而打圆场,用他那带着江湖气的话语化解矛盾,将胡传魁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仿佛胡传魁就站在大家面前,说着那些豪爽而又有趣的话语。
当最后一句唱腔落下,台下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整个世界都在为我们的表演而屏住呼吸。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站起身来,为我们精彩的表演欢呼喝彩。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整个场地掀翻,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表达着观众对我们的认可和喜爱。
那一刻,我看到赵玉英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泪花在舞台灯光的映照下,宛如璀璨的星辰,那是喜悦与感动的泪花,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见证。洪涛的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的胸膛高高挺起,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成功,那笑容充满了自信与骄傲。我们三人紧紧相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为这来之不易的成功而欣喜若狂,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和欢笑。
最终,评选结果揭晓。我们的“智斗”被评委们几乎打了满分,毫无悬念地拿了第一。赵玉英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我们心中满是喜悦与自豪。这个奖不仅是对我们表演的认可,更是对我们这段时间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奖杯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我们的汗水与坚持,那光芒如同希望的灯塔,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当我们捧着奖杯回到学校后,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走在校园里,同学们投来的目光中满是羡慕与钦佩,那目光仿佛是对我们的最高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