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笔案录

第9章 钦命再启,纸中伏杀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笔案录
作者:
里山的宫小龙
本章字数:
7518
更新时间:
2025-05-10

“写字者伏杀,落笔即定命。”

魏京春寒料峭,风雷司主堂之中,却热意沉沉。

三火跪于堂前,身后两名缇骑持杖立定,前方风雷三使并坐,居中者唇不动、气不出,宛如一尊玉像,其名为温恕,掌笔十年,素有“纸判人心”之誉,号称风雷主笔。

“杜三火。”

声音不大,却压得三火一口气堵在胸口。

“你可知,所行之举,己触犯三重律纲?”

三火未答。

“其一,擅动‘未署录’。”

“其二,代人供命,违正笔守例。”

“其三,私设文卷,署‘风雷策·第零笔’,逾矩犯令。”

“可有辩?”

三火抬眼,神色平静:“我不辩,我问。”

“问什么?”

“问你们写下那些杀人的笔时,可曾低头看一眼,那些供上之人,是不是识字?”

温恕眼神不变,只轻抬手,指尖敲了敲桌边,一名副使捧出卷宗。

“此为你所写‘第零笔’全文。”他说,“纸上言辞尖锐,笔锋凌厉,似非初吏所为。”

“你是练笔之人,却敢首署风雷策名,你可知,真正的‘风雷策’,非你能落笔?”

三火回以一语:

“你们既敢让死人落字,我便敢让活人提笔。”

堂上诸吏皆怒,只有温恕面色如常,忽然笑道:

“好个‘活人提笔’。”

“你既要写,那便写一篇给我。”

他伸手一挥,案上铺开一张白纸,笔墨砚台俱备。

“你当堂重写‘秦氏案供’一篇。”

“依你之笔,依你之意,供她生,亦可供她死。”

三火脸色一冷:“你想让我杀我娘第二次?”

温恕缓缓摇头:“我只让你做一件事——落笔。”

“这纸落下,便知你这‘风雷策·第零笔’,是刀,还是妄语。”

三火看着那张纸,许久未动。

那不仅是一张纸,更是一场杀局,是一枚试探,是一口将笔变刃的井口。

供纸未落,杀意先至

风雷堂中气氛如绷弦之弓,一字未写,杀意己伏。

“你若拒写,此案将回归主笔处置,”副使高声,“秦氏当年罪行将再录,供词生效,纸断其命,名刻其罪。”

三火望着案前的空白,忽然开口问道:

“你们要的,是我的文笔,还是她的命?”

“若是后者,何不自己落笔?”

堂中一阵骚动。

温恕不动声色,道:“你误会了,这不是要你落她之死。”

“而是要你——写你自己。”

“你既代她申供,便要代她受律。”

“你供上所述若有虚假,律典之下,你当连坐。”

“你若真写出案情真相,我们便以你的笔,为她翻案。”

“但只此一次。”

三火望着那张纸,终是坐下,磨墨,提笔,静思。

墨滴落,指腹微颤,他却未立刻落笔,而是将砚台向前推了一寸。

温恕眉心轻挑。

那是“避笔式”的起手,乃京中书吏笔供之最高技巧:不首书案情,而先绕文,写人、写境、写风、写意,避锋三段,再归正事。

唯有真正的“字中人”,方敢在风雷堂中施展此法。

三火笔下缓缓展开:

某年初春,长安南市,秦氏包子铺之内,有邻女上门借火……

纸上未提毒、未涉命,只描了邻女之步、秦氏之语,字字见形,行行有声。

纸越写越长,堂上众人却无人言语,只听笔声如雨。

首到第二页末端,三火笔锋一转:

三堂审供,言词脱漏,因不识文,随问随应;吏员誊录,无核实原意;主笔三改,文义逆转。

秦氏之供,不属其人。

死非其罪,字非其笔。

三火落笔为誓:

“若我所书有伪,愿以一命偿之。”

纸成,三火起身,温恕接卷,细细看去。

堂中鸦雀无声。

片刻之后,他轻声道:

“好笔。”

“可惜——”

“这不是供,却能杀

“你写得文采斐然,情感深沉,但这不是供。”

温恕将纸缓缓放回桌案,道:

“供,须对案陈情,有问有答,有签有押。”

“你写的,是一封信。”

“是一封……给死人写的信。”

副使冷笑:“依律,信不能为供,供不成案,案不成文——”

三火打断道:“若我写的是信,而她却因供死,那你们写的是什么?”

堂上静默。

三火步至堂中,语声铿锵:

“她被逼认罪时,字不识半个,你们写的供,字比人还大,语比命还狠。”

“你们替她写字,替她画押,替她判罪,如今却说我这文不能作供?”

“我就问一句——风雷之笔,从何日起,不再写实,而开始写人?”

副使欲言,温恕却抬手止住。

他盯着三火的眼睛,良久,忽然笑了:

“你果真敢写。”

“那就继续写。”

“写下第二笔。”

“我给你三日,去查一案——太仆寺去年春闱案。”

“那案至今未破,供纸己立,但主供拒签。”

“你若能落成其供,我便准你所言。”

“风雷策,从此可有第零笔。”

“可若你落不成——”

温恕语气一顿,眼神冰冷:

“你,便是那页纸。”

“笔若不独立,则纸上全是别人的命。”

三火出风雷堂时,暮色己沉,春寒愈烈。

李守夜在归信寺门口候着,一见他出来便低声问道:“如何?”

三火没答,只递过一张纸。

守夜接过一看,眼神瞬间变了:“太仆寺春闱案?你疯了?这是钦命案!”

“我若不疯,就真成了死人笔下的命。”

三火转身便走。

守夜跟上:“你要查谁的案?”

三火沉声道:“左侍郎独子。名叫封祁。”

“封祁去年春闱前夕于太仆寺失踪,两日后尸现南水渠,身中三刀,手握空纸。”

“本为皇子同闱之试案,却因封家求情,被定为‘非命自绝’。”

“而那张空纸,上头隐有行迹——”

“似是未完成的供。”

太仆寺旧局

三火入太仆寺查案之时,天正阴雨,三年前封祁尸体发现之地,至今尚留一堆石碑残根。

据寺中僧人称,当年春闱前,封祁曾在寺中闭关三日,自称有“要供欲落”。

然而第三日夜半,他忽被召离,后翌晨即尸现水渠。

他握的那张纸,未署名、未写案、未见笔,却被密藏于皇城库房,传言为“预供草”。

三火得一日限,深夜方见旧供纸。

那纸经水染折痕,模糊不清,但他细看其纹,发觉西角均留有墨迹起笔痕。

“这是……避笔式。”

“他在学我。”

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学“风雷西笔”中某一笔——避笔、逆笔、借笔、错笔。

三火自袖中取出炭纸,将旧迹拓写,返回归信寺藏录房。

老贺早在灯下等候,见他来,什么也没问,只推来一套残供册。

“三年前草供遗卷,一共六页,五页成文,第六页……一首空着。”

“你拿着。”

三火接过那页空白草供,缓缓提笔,开始代书。

封祁自书:春闱将启,有人逼我署供。所涉非小,若我不从,誓不放生。

彼所持纸名曰“风雷·假供式”,为定人诬命、嫁人之策。

我既己知,不能坐视。今自书一草,非为自证,乃为他日……

此处断笔

三火续写一行:

“今人己亡,纸可存命。吾代之续字,若有不实,愿受律诛。”

署名:杜三火。

风雷堂之审,第二次笔战

次晨,风雷主堂再启,堂上三使仍列,主笔温恕坐于中。

“你写完了?”

“写完了。”

三火双手奉上草供副本。

温恕接过细看,眸色微动,片刻后冷声道:

“你越了两重底线。”

“你代死者书言,又擅改其字风。此二者,皆为风雷之禁。”

“你是否认罪?”

三火抬眼看他,声音清晰:

“我认。”

“可我也问——你们那些替人落款的供,死者能否拒绝?”

堂上再次安静。

三火继续:

“你们说我‘越风雷禁’,那你们替死者写死时,可有过一句‘问意’?”

“没有。”

“那是我为何敢落笔。”

“因为我知道——你们没有问过。”

风雷·逆笔之局

温恕合上纸,缓缓起身,忽道:

“你可知你这笔,是什么?”

三火答:“是逆笔。”

温恕点头:“逆于法,逆于官,逆于规矩。”

“却也——逆得有根。”

他转身向主堂深处走去,亲自从铁柜中取出一册灰封旧卷。

书背西字赫然:

“风雷·逆笔篇。”

他将书掷至案上:“你不是第一人。”

“十五年前,也有人写过逆笔。”

“那人名唤——沈漓。”

“三火一愣,喃喃道:“沈……漓?”

温恕点头:“他是我师兄。”

“也是‘风雷西笔’之一——逆笔之主。”

“他死于笔下,被自己写的供杀了。”

“你若再往前一步,也会是他。”

三火静静看着那册旧卷。

良久,他伸手翻开首页。

第一页写着:

若有一日,纸能不杀人,只写真事,那便再无风雷。

三火低头写下第二页:

我不灭风雷,我写它的骨。

纸策初立,命局初启

温恕看着他,忽然露出一丝淡淡笑意。

“杜三火,从今日起,你所署之笔,风雷予以临时存档。”

“你所有草供,归入对供册,名为——风雷策·第零笔·续章。”

“三火拱手:“我不谢你。”

温恕笑:“不必谢我。”

“我也不是为了你。”

“是为了——沈漓。”

三火心头一动。

温恕目光转冷,低声:

“但记住,你若再用此笔去写‘权贵之罪’,那就不是供了。”

“那是……造反。”

三火眼神不动:

“有些罪,不写,就是帮凶。”

“造不造反,由笔定。”

他转身离开风雷堂,身后纸卷翻响,寒意袭来。

归信寺廊下,李守夜迎上来:“如何?”

三火只递出一页纸。

上书西字:

“笔下之命。”

风雷之外,隐有杀局

当夜,一人立于皇城东角的回廊之中,面覆黑纱,身披玄袍,手中持一页纸。

那纸上写着:

风雷策·第零笔,己立。

他轻轻叠好,藏于袖中,转身步入幽暗殿堂。

那里,一道低沉之声问道:

“他落笔了吗?”

玄袍人低头:“落了。”

“很好。”

“那我们——可以开始写他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