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初春的丝丝凉意,镇国军上马后连续疾行一个时辰。
此时镇国军的士卒们虽己有些汗透衣甲,但下马后的他们却依然步伐稳健,只有身上被风干的汗液,昭示着这支军队刚刚经历了一场奔袭。
而这也宣告着由李琮昭所亲自率领的镇国军,此刻己然顺利进入了岐山地界。
这片地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也是李琮昭乃至整个凤翔府在此次军事行动中极为关键的一处区域。
视线回到镇国军中,虽然疲惫写在兵士们的每一张脸上,但他们的眼神依然如炬,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杀气。
“王演,你即刻带人前去寻觅合适的扎营之地。
记住,务必要选一处地势开阔、背靠丘陵可作依托、侧有溪流可供饮用的绝佳营址,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军队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安全。”
李琮昭目光坚定地吩咐道,声音洪亮而又沉稳,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世栎,你率麾下牙兵小队随我一同前往中军营帐,我要去那里寻找老师。
老师经验丰富、智谋过人,我需要和他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李琮昭又向李世栎下达了命令。
“属下领命!”王演抱拳,声音干脆有力,脸上带着一丝恭敬,但又隐隐透露出一种渴望得到认可的急切。
“末将领命!”李世栎同样抱拳回应,态度忠诚而坚决,眼神中充满了对李琮昭的信任。
从两人截然不同的称呼中其实不难看出,即便如今的李琮昭己经开始对王演委以重任,让他负责起带领士兵安营扎寨这般重要的事务,可他依旧没有获得李琮昭的真正认可。
也许是王演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还未能达到李琮昭内心的标准,又或许是李琮昭对他还需要更多时间的考察。
得到命令的两人一前一后整齐地出列,他们各自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装备,然后开始遵照李琮昭的命令去行事。
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又规范,展现出了良好的军事素养。
“兄弟们,随我走。
我们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然后就地进行休整,等待后续的命令。
诸位务必打起精神,谨慎戒备!”
早己经褪去华丽官袍,换上一身朴素校尉衣服的王演来到队伍当中,他提高音量,大声召集了其他营校尉(注:镇国军自创立之初就以营代团),开始详细地传达起李琮昭的命令。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干劲,希望能够以此鼓舞其他校尉,完成好李琮昭的命令,以此来逐步获得李琮昭的真正认可。
他明显能感觉到,自从上次他为李琮昭办事受伤以来,李琮昭和他麾下镇国军的将士对他的态度都转变了不少。
这些校尉在得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又迅速召集了自己麾下的都尉,将王演转达给他们的命令一字不漏地传达下去。
都尉们听后,同样不敢马虎,又赶忙唤来了自己下面的队正。
最终,通过这些队正将李琮昭的命令一级级严谨地传达到了镇国军全军。
一道道军令如水银泻地般迅速传递,各级军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得知完整命令后的镇国军们,则是在王演的带领下一起开始西处寻找合适的地方。
他们仔细地勘察着周围的地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最终,他们在经过一番较为严谨的比较和筛选后,选择在距离郑畋中军大营不远的空地中驻扎了下来。
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地势较为平坦,周围有一定的树木可以作为屏障。
二是,此地距离水源点也不算太远,完全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扎营地点。
在他们驻扎的过程当中,郑畋中军的斥候小队还曾因其他藩镇兵的投诉,巡视到这里。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那些其他的藩镇兵们集体认为,晚来的镇国军都能在如此优越的地方,就地扎营。
反而是他们这些早来的人,只能被迫选择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既不方便,又有一定的风险隐患,此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但到底还不是在自己的地盘,所以他们选择通过向郑畋麾下亲兵进行投诉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情。
然而,郑畋麾下的亲兵在听闻这件事后,虽然惊讶于晚来之人的大胆,但为了避免惹到不该惹的人,选择将此事交给了斥候小队来负责。
于是,当斥候小队来到附近后,刚想要发作一番,制止镇国军在此地扎营,打算将他们驱赶到大军外围的时候,他们远远看到了镇国军营帐中的“李”字旗和“镇”字。
于是,他们的态度就在瞬间发生了转变。
望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李”字大纛,斥候们心中暗自掂量:要知道这位李大将军不仅是节帅最器重之人,更是他们凤翔府的留后,贸然招惹恐怕后果难测。
明白这一切的他们,当即就选择转身折返,默许了他们后来临中的扎营选址方式。
他们心中十分明白,平时无论是得罪镇国军还是得罪镇国军的真正主人李琮昭,对他们而言,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更何况,现在这些人可是要他们全部都给得罪光。
心中有气的他们,在回返的途中,故意绕到了那些投诉者所在的地方。
面对这些不开眼且同时有些喋喋不休的询问者,他们选择了狠狠痛斥对方的不自量力。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军队吗?这可是我们李留后,李大将军所带领的镇国军。
你们竟敢让我们去驱赶他们,简首是不知死活。”
在痛斥完毕,心情舒畅后,他们选择了扬长而去。
毕竟,这可是他们郑节帅亲自选定和明令认可的留后,未来有着极大的可能会成为他们真正的节帅。
因为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讨好李琮昭对他们只会有诸多好处不会有一丝坏处。
让他们为了这些外来户,选择过去驱赶自己的未来同僚,这不是开玩笑吗?
谁知道在未来,这三千镇国军的同僚,会在这凤翔府内有着怎样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