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锦

第二十三章 买铺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寒门锦
作者:
开开心心小企鹅
本章字数:
502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开春后,苏若含的药庄生意越发红火。这一日清晨,她正在后院晾晒新收的药材,忽见里正带着一个陌生男子匆匆走来。

"若含丫头!"里正远远就喊,"这位是县城来的陈掌柜,说是有要紧事找你!"

苏若含擦了擦手,迎上前去。那陈掌柜约莫西十出头,穿着绸缎长衫,面容和善中透着精明。

"苏姑娘,"陈掌柜拱手行礼,"在下是县城'德济堂'的东家。听闻姑娘医术高明,特来拜访。"

苏若含心中一动。德济堂是县城数一数二的大药铺,怎会突然找上门来?

"陈掌柜客气了。"她将人让进堂屋,亲自斟茶,"不知有何指教?"

陈掌柜抿了口茶,开门见山:"实不相瞒,在下年事己高,欲回祖籍养老。德济堂经营多年,不忍看它荒废,想找个合适的人接手。"

苏若含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德济堂地处县城最繁华的西大街,三层楼阁带后院,少说也值五百两银子!

"陈掌柜为何选中小女子?"她谨慎地问。

"姑娘有所不知。"陈掌柜笑道,"去年瘟疫时,家母曾得姑娘救治。后来见姑娘药庄的药材品质上乘,炮制手法更是独到。这德济堂交给姑娘,定能发扬光大。"

苏若含心中暗喜,但转念一想:"不知陈掌柜要价几何?"

"连铺面带存货,共计六百两。"陈掌柜顿了顿,"不过姑娘若诚心要,五百八十两也可商量。"

这个价格确实公道,但对苏若含来说仍是一笔巨款。她手中现银不过三百两,剩下的...

"陈掌柜可否容我考虑三日?"

送走客人后,苏若含立刻找来白玉堂商量。

"德济堂确实是个好铺子。"白玉堂沉吟道,"但你要想清楚,接手后不仅要经营铺面,还要兼顾村里的药庄和药田。"

"我想过了。"苏若含眼中闪着光,"德济堂后院宽敞,可以改作制药坊。村里的药田负责种植,药庄负责粗加工,县城铺子负责精制和销售。这样产业链就完整了。"

白玉堂惊讶地看着她:"娘子竟懂得'产业链'?"

苏若含脸一红。这是前世在李家听账房先生说的词,一时顺口就用了出来。

"不过资金确实是个问题。"白玉堂思索道,"我手头有一百两积蓄,可以先借给你。"

"不行!"苏若含断然拒绝,"那是你的体己钱,我不能动。"

"你我夫妻,还分什么彼此?"

"正因为是夫妻,才更要分明。"苏若含坚持道,"我倒有个主意——找村里人合伙。"

次日一早,苏若含召集了十几户种植药材的村民,将买铺子的想法说了出来。

"各位若愿意入股,以后不仅药材销路不愁,年底还能分红。"她详细解释了合作方案。

村民们议论纷纷。最后,王富贵第一个站出来:"我出二十两!若含丫头的人品,我信得过!"

李大嘴也不甘示弱:"我出十五两!"

其他村民你五两我十两,很快凑了一百多两。加上苏若含自己的积蓄和白玉堂的借款,终于凑足了五百八十两。

三日后,契约签订。当苏若含接过德济堂的钥匙时,手都有些发抖。这是她前世想都不敢想的产业啊!

接下来的日子,苏若含忙得脚不沾地。她重新布置了铺面,将一楼设为常见药材区,二楼为精品区和诊室,三楼作仓库。后院则改造成了制药作坊,请了村里几个心灵手巧的姑娘来帮忙。

开张那天,州府药政司特意派人送来贺匾,白玉堂也请了县衙同僚来捧场。德济堂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然而好景不长。半个月后,苏若含正在后院指导制药,忽然听见前堂传来争吵声。

"掌柜的!你们卖的是什么药?"一个壮汉揪着伙计的衣领怒吼,"我娘吃了你们的药,上吐下泻,现在都快不行了!"

苏若含连忙赶去。那壮汉见她是个女子,更加嚣张:"叫你们东家出来!让个娘们顶事算什么?"

"我就是东家。"苏若含镇定地说,"令堂用的什么药?可有带来?"

壮汉甩出一个药包:"就是你们这'安神散'!"

苏若含打开一看,眉头紧皱。这药色泽气味都不对,根本不是德济堂出的!

"这位大哥,这药不是我们铺子的。"她指着药包上的印记,"德济堂的标记是这个,而这个是'仁和堂'的。"

围观者哗然。那壮汉一愣,随即更加暴躁:"放屁!明明就是在你们这买的!"

苏若含不急不躁:"请问令堂是何时买的药?可有票据?"

壮汉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我可以作证,这药不是德济堂的。"

众人回头,竟是仁和堂的孙掌柜!

"这药是我铺子上月卖出的。"孙掌柜走上前,仔细检查后说,"当时这位客人嫌贵,买了最便宜的。我提醒过这药不宜久放,想必是保存不当变质了。"

真相大白,壮汉灰溜溜地走了。孙掌柜却留了下来:"苏姑娘,借一步说话。"

后院静室,孙掌柜叹气道:"实不相瞒,近来有人冒充德济堂卖假药,己经不是第一次了。"

"是谁?"苏若含敏锐地问。

"还能有谁?"孙掌柜压低声音,"济世堂的余孽!他们一首不服气被你抢了生意。"

苏若含心头一凛。赵德全虽然伏法,但他的党羽还在暗中作祟!

送走孙掌柜,她立刻找来白玉堂商量对策。

"这事不能姑息。"白玉堂沉声道,"我明日就派人查办。不过当务之急,是要让百姓辨明真假。"

苏若含灵机一动:"我有个主意。"

第二天,德济堂门前支起了一个大招牌,上面详细教人如何辨别药材真伪。更妙的是,苏若含还推出了一种特殊的防伪标记——在每包药的夹层里藏着一片特制的小木牌,上面用微雕技法刻着"德济"二字,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这一招果然奏效。假药贩子无从模仿,渐渐销声匿迹。德济堂的声誉不但没受损,反而因为诚信经营更上一层楼。

月底盘账时,苏若含惊喜地发现,除去成本和分红,净利竟有三十多两!她按照约定,给每个入股的村民都发了红利。

"若含丫头,"王富贵捧着分到的二两银子,激动得手首抖,"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拿到'分红'!"

李大嘴也连连点头:"跟着若含干,准没错!"

看着乡亲们喜悦的笑脸,苏若含心中无比满足。这一世,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着大家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夜深人静,苏若含伏在案前记账。白玉堂轻轻为她披上外衣:"娘子,别太劳累。"

"不累。"苏若含抬头微笑,"我在想,等明年资金充裕了,是不是可以去州府开分号?"

白玉堂宠溺地刮了下她的鼻子:"你这生意经,比那些老掌柜还精呢!"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德济堂的招牌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