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第十章 农忙前后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作者:
大雨天天下
本章字数:
37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农忙时间来临。

王老太太一狠心,拿出钱袋子,让大伯买了一头骡子回来,花了十五贯。

除了大伯大婶的豆腐\豆浆\黄豆芽等生意外,王家所有的人都下地干活。不要以为王老三有个散官的身份,不宜下地干活。

这时候大乾的皇帝也要率领皇后、皇子们、文武百官在京郊一起祭天,割上几镰刀。五品以下官员,家里有地的,可以得到假期,回家干活。

豆腐等生意己经做了几个月了,有了一批熟客和大户,包括一些酒楼,每天都会固定的来买,实在不好断了,再说也有收入。地里的活,卖完豆腐,下午回来干,再说大伯当过兵,受过伤,能干半天己是极限。

大丫己经订亲,但农家没太多讲究,同样和众多妹妹一起下地干活。

王家乐己前小,总是呆在家里,但现在长大些了,家里也没人看他,王家乐跟随娘亲也起下地,别的不会,捡麦穗总会吧。

王芳乐也不抵触,每天高高兴兴地随着大家一起下地,

因此,光荣的捡麦穗任务就给了奶奶和王家乐,小老虎\狮子一个多月了,也睁开眼了,带到地里捡麦穗。

官军打老虎还出现伤亡,王家却把小老虎和狮子带地里,顿时村长、村民们纷纷过来询问怎么回事?

王老六说了:“就是看孩子寂寞,陪孩子玩,不伤人。”

好吧,你家的老虎狮子们给孩子玩,惹不起总躲得起吧。村民顿时远离王家的地里。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机械化,纯粹就是靠人手,王家乐倒是可以简单设计些地砻啥的,但地砻、磨盘这玩意大乾却是有了。

赵盈盈每天在日头上来时,就会回家,把家里的储存了熏肉加热后,再炒几个菜,送到地里,让地里干活的人吃。

忙乎了约莫半个多月,总算把地里的农活干完。

自从王家乐画出翻车,家里得了千两银子的赏赐后,大婶越发仔细地打听镇上的办学先生。

镇里就那么几家办学的,能办学的都是秀才,也没听说童生办学的,借着聊天,大婶倒是和镇里的居民们混得很是熟络。

王芳乐却说:“不是有二家的先生要看小孩的资质吗?还是去看完再说。”

村长听说王芳乐要进学,倒是极力支持,村长年纪大了,总要后继能有人吧,村长家倒是有一个孩子也在镇里进学,但却是个不爱学习的主。去了几年了,大字还不识几个。

农忙完,就是下半年了。

挑了个日子,王芳乐跟随大婶一起去了镇里,算是面试吧,王芳乐是这么理解的。入乡随俗吧,唉,都回到古代了,还这么卷。

到了镇里,姓李的先生考校的是《论语》,姓吴的先生不但考校《论语》、还问了几句《大学》,这个都是基础题,王芳乐一一作了回答。

姓李的先生问:“有子曰:‘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王芳乐虽然上一世是理工科毕业,但如此有名的话,却是知道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子说,做人要谨守孝道,有喜欢忤逆父母长辈的人,是很少的。

古代社会总是把孝字看得极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王芳乐回答:“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倒也博了个先生喝彩。

“平日里在哪里学的?”“跟三叔学的”。

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王老三也解释不明白,或者说绝不能像王芳乐一样解释明白。

但姓李的先生听闻他三叔是从八品的官后,却是相信了。问明王芳乐年纪后,对大婶言明明年送过来,不要束脩也要收了。

大婶说,哪有学了,却不收束脩的道理。束脩我们还是出的起的。

李先生送了一套笔墨纸研后,送大婶出来。这是考校完了,还极受先生喜爱。

大婶带王芳乐回家的路上,乐呵呵的。回家了,大家以为看孩子拿着笔墨纸研,以为大婶买的,大家都问王芳乐考校的怎么样?王家老太太也不例外。

大婶笑得合不拢嘴,好像王芳乐是他亲生的一样。抱着王芳乐亲了一口:“这笔墨纸砚是先生送的,还说不要束脩也要小乐为弟子,所以,大家知道小乐考的怎么样了吧,先生让我过了年就送小乐啊去上学。”

众人听了,都是吃了一惊,便是赵盈盈也不知道,她儿子这么大本事。王老太太大喜,搂着王芳乐就是一顿猛亲。

“不要亲了,会流口水的。”王芳乐无奈地说道。小孩子就没有脸权吗?

这么亲,谁也受不了啊。

只好说会流口水,这个倒是真的,外面不知道,牛塘村里却有此说法。

赵盈盈顿住脚步,挠了挠头,轻声说:“我去厨房,给你做个好菜,谁要亲你了?”

王老六却是看着笔墨纸砚,笑了起来。

王老太太亲够了,哈哈笑道:“好啊,好家乐。哪有先生不要束脩的,我王家出的起。我们家乐是文曲星下凡,老六\六婶生了好儿子。”说罢,高高兴兴地回房了。

王芳乐却毫不以为异,这姓李的先生是急于出名,要培养举人出来,但先生送了一套笔墨纸砚,虽然普通,却也要花不少钱的,还是要感谢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