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转眼间张楠和农小鸭己携手走过十载光阴。青山村在他们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红砖青瓦的二层小楼,泥泞的小路铺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村口还竖起了写着"幸福村"的石碑——这是县里给青山村新起的名字。
张楠和农小鸭的小院里,种满了农小鸭亲手培育的花草。清晨,阳光透过葡萄架洒在木桌上,夫妻俩坐在桌前吃早饭,两个孩子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大女儿张小楠继承了父亲的果敢,总爱缠着张楠讲过去的故事;小儿子张念农则像母亲一样温柔,喜欢跟着农小鸭在菜园里摆弄花草。
农闲时节,张楠依旧会去夜校授课。如今的夜校不仅教农业技术,还开设了电器维修、养殖培训等课程。他常说:"光吃饱饭不够,咱们还得学本事,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不少年轻人办起了养殖场、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农小鸭则成了村里的"大管家"。她组织妇女们成立了合作社,将村里的手工艺品销往城里。绣着青山绿水的手帕、编着花鸟图案的竹篮,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她还在村头办了个托儿所,让孩子们能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玩耍。
这年夏天,县里组织了一场农业经验交流会,邀请张楠去分享致富经。临走前,农小鸭帮他收拾行李,把换洗的衣裳叠得整整齐齐,又塞了一包晒干的草药:"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张楠笑着搂住她:"放心吧,我很快就回来。"
在交流会上,张楠的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不仅分享了科学种植的经验,还谈到了乡村振兴的规划。会后,不少乡镇干部来青山村参观学习。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张楠感慨万千:"这些成果,是全村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张楠不在家的日子,农小鸭把家里和村里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带着村民加固堤坝,预防即将到来的雨季;又组织孩子们排练节目,准备在中秋晚会上表演。每当夜幕降临,她就坐在葡萄架下,一边织毛衣,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等着张楠归来。
半个月后,张楠满载而归。他带回了县里的表彰证书,还有许多先进的农业资料。还没进家门,就听到院子里传来欢声笑语。推开门,只见农小鸭正在教孩子们包饺子,面粉沾在她的鼻尖上,显得格外可爱。
"爹!"两个孩子扑进他怀里。张楠抱起小儿子,又摸了摸女儿的头,然后走向农小鸭。"辛苦了。"他轻声说,伸手擦掉她鼻尖的面粉。农小鸭红着脸笑了:"家里一切都好,你讲的课,孩子们都爱听呢!"
中秋夜,村里举办了盛大的晚会。张楠和农小鸭坐在台下,看着孩子们表演节目,听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满是欣慰。月光如水,洒在青山村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岁月悠悠,张楠和农小鸭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守护着青山村,见证着这里的每一次蜕变。曾经的战火与苦难,都化作了前行的力量。而这份相濡以沫的爱情,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就是他们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