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2当倒爷

第31章 哈拉绍!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82当倒爷
作者:
独坐船头
本章字数:
9386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84年1月春节刚过的满洲里边境口岸,寒风依旧刺骨。李强裹紧棉大衣,站在货运站台上来回踱步,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不远处,一列挂着苏联国徽的货运列车正缓缓驶入站台。

“来了!“随行的孙强指着列车喊道。

车厢门一打开,谢尔盖那高大的身影就出现在门口。他今天没穿西装,而是换了一身深蓝色工装,看起来更像是个实干家而非商人。

“李!“谢尔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喊道,大步走过来握住李强的手,“货,准备好了?“

“全部在这里。“李强指向站台另一侧整齐堆放的木箱,“最后3000件,按照您的要求,每件单独包装。“

谢尔盖点点头,挥手示意身后的检验团队开始工作。十几个苏联人立刻分散开来,随机开箱验货。他们检查得极为仔细,甚至用放大镜查看刺绣针脚,用尺子测量每一处尺寸。

李强的手心渗出汗水。虽然前几批货都通过了验收,但这最后一批关系到整个订单的尾款结算,不容有失。

两个小时的等待像两年一样漫长。终于,检验组长走到谢尔盖身边,递上一份报告,用俄语低声汇报。谢尔盖严肃的表情逐渐舒展,最后露出灿烂的笑容。

“哈拉绍!非常好!“他用力拍打李强的肩膀,差点把李强拍个趔趄,“合格率,99.2%!超标准!“

李强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批苏联订单历经西个月的波折,终于圆满收官!

“谢尔盖先生,尾款的事你看?“李强大大方方问道。

“马上办!“谢尔盖爽快地掏出早己准备好的汇票,“李,你是个诚信的伙伴。我们公司,决定追加订单!“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新合同——3万件冬装,要求在十月底前交货,正好赶上苏联冬季销售旺季!

李强接过合同,快速浏览着条款。这次的价格比上次提高了5%,合格率标准也调整为更合理的97%,预付款比例更是提高到40%。显然,谢尔盖对这次合作非常满意。

“怎么样?“谢尔盖期待地问。

李强强压心中的狂喜,故作镇定地说:“我需要和技术团队商量一下产能问题。明天给您答复,可以吗?“

“当然!“谢尔盖大笑,“今晚,我请你喝酒!庆祝合作成功!“

当晚,在满洲里一家颇具俄式风情的小酒馆里,谢尔盖点了一瓶伏特加和几道俄式下酒菜。酒过三巡,这位苏联商人渐渐放松下来,话也多了。

“李,你知道吗?“谢尔盖醉眼朦胧地凑近,“苏联,轻工业,太差了!衣服、鞋子、日用品...什么都缺!你们中国的商品,在我们那里,抢手得很!“

李强心头一动:“除了服装,还有什么比较紧缺?“

“什么都缺!“谢尔盖挥舞着酒杯,“电子表、牛仔裤、运动鞋...特别是羽绒服,莫斯科冬天零下三十度,我们的工厂却生产不出足够的保暖衣服!“

说着,他突然压低声音:“我有个朋友,马特维耶夫,满洲里边贸局的副局长。下个月赤塔要举办国际贸易展,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李强眼睛一亮。边贸局的人脉,正是他急需的!改革开放后,中苏边境贸易逐渐解冻,但政策还不明朗,有内部人士指点能少走很多弯路。

“太感谢了!“李强给谢尔盖斟满酒,“我一定准时参加。“

第二天一早,尽管宿醉头痛,李强还是准时赴约,在谢尔盖下榻的宾馆见到了马特维耶夫。这位边贸局副局长五十出头,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言谈举止透着苏联官员特有的严肃与谨慎。

“李先生,谢尔盖对你的产品赞不绝口。“马特维耶夫用流利的中文说,“赤塔国际贸易展是个好机会,会有来自全苏各地的采购商。“

他递给李强一份邀请函和参展指南:“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帮忙安排展位。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强一眼,“苏联市场有很多特殊性,需要本地合作伙伴。“

李强立刻会意:“谢尔盖先生就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

马特维耶夫满意地点点头,又详细解释了参展注意事项、货物通关流程等。临别时,他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最近卢布汇率波动较大,建议下次交易用瑞士法郎结算。“

这个内部消息让李强暗自庆幸。如果按原计划用卢布结算,汇率损失可能高达数万元!

回厂的火车上,李强反复翻看着新合同和参展资料,脑海中己经勾勒出红星厂的国际发展蓝图。如果能通过谢尔盖打开苏联市场,再借助赤塔展会拓展东欧业务...

“厂长,咱们真能接下3万件的订单吗?“孙强的问题把李强拉回现实,“现在厂里满负荷运转,月产能也就8000件左右“

李强沉思片刻:“两个方案:一是再招工扩产,二是找几家可靠的兄弟厂外包部分工序。“

“外包质量难控制啊。“孙强皱眉,“上次跟县服装厂合作,返工率高了五成。“

“那就扩产!“李强下定决心,“回去就着手招聘,再进十台新设备!“

回到工厂,李强第一时间召开全厂大会,宣布苏联订单圆满完成的好消息,以及新接的3万件大单。工人们欢呼雀跃,几个老员工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两年前,他们还是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却在生产出口苏联的高级成衣!

“同志们!“李强高声宣布,“为了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本月每人发50元奖金!参与苏联订单的核心员工,另加100元特别奖励!“

掌声雷动。李强注意到,站在人群中的刘雪笑得格外欣慰。这两个月来,妻子白天管理财务,晚上照顾家庭,明显消瘦了不少,但眼中的神采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会后,李强正准备找刘雪商量扩产的资金安排,王建国却匆匆赶来,脸色凝重:“李厂长,周志明又出手了!这次他首接找到县里,说要'收编'你们厂!“

“什么?“李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说是'国营带个体'试点,让国营厂'帮扶'你们这些个体户。“王建国冷笑,“其实就是眼红你们的外贸订单!“

李强气得拳头紧握:“做梦!强盛厂是我们一针一线做起来的,凭什么让他'收编'?“

“别急,“王建国安抚道,“现在政策鼓励个体经济发展,他这招行不通。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周志明在轻工系统人脉很广,可能会在其他方面使绊子。“

正说着,刘雪匆匆走来:“强子,孙燕刚来找我,说周志明给他开出了每月300元的高薪,还承诺解决城市户口!“

李强心头一紧。孙燕是厂里的技术核心,苏联订单全靠她把控质量。如果他被挖走...

“孙燕怎么说?“李强急忙问。

“她说要考虑考虑...“张秀兰忧心忡忡,“300元是咱们给的两倍还多,对农村孩子来说,城市户口更是难以拒绝“

李强立刻起身:“我这就去找她谈!“

在车间角落找到孙燕时,这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正对着缝纫机发呆。见厂长来了,她慌忙站起来,眼神闪烁。

“厂长,我...“

李强抬手打断他:“不用解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周志明开什么条件,我都理解。“

孙燕低下头:“厂长,我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当年要不是您收留我和弟弟孙强,我还在家无所事事呢!可周厂长说能帮我解决户口,将来孩子上学也能安排“

“我明白。“李强拍拍他的肩,“这样,从今天起,你的工资涨到250元。虽然比不上周志明的300,但...“他深吸一口气,“我给你1%的工厂分红股,年底按利润分红!“

孙燕猛地抬头,眼睛瞪得溜圆:“分...分红股?“

“对!“李强斩钉截铁地说,“你不是普通工人,是强盛厂的核心骨干,理应分享发展成果!“

这个决定连一旁的刘雪都吃了一惊。分红股意味着孙燕将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之一,这在1984年的个体企业中极为罕见。

孙燕和孙强姐弟的眼眶瞬间红了:“厂长我们哪也不去!就跟着您干一辈子!“

当晚,李强在家里的炕桌上详细向刘雪解释了分红股的想法。

“我想通了,“他一边逗弄着小东军一边说,“要把工厂做大,光靠家人不行,得让核心员工有归属感。下一步我准备给徐丽华和林卫东也分配分红股。“

刘雪正在核对账目,闻言抬起头:“你想把工厂变成股份制?“

“不是完全的股份制,而是激励骨干。“李强解释道,“你看,孙燕姐弟管生产,徐丽华管设计,林卫东管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给他们分红权,既能留住人,又能激发积极性。“

刘雪沉思片刻,突然笑了:“强子,你变了。以前你只想着怎么多接订单多赚钱,现在开始考虑管理制度了。“

李强也笑了:“吃一堑长一智嘛。苏联订单教会我,要做大生意,光靠拼劲是不够的,还得有科学管理。“

正说着,宝儿抱着作业本过来:“爸,这道题不会做...“

李强接过一看,是道简单的乘法题。他刚要讲解,刘雪却放下账本:“我来吧,你明天还要去省城买设备。“

看着妻子耐心辅导女儿的样子,李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两年忙于事业,差点忘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工厂步入正轨,是时候多陪陪家人了。

“雪儿,“他突然说,“等这批苏联订单上路,咱们全家去北京玩一趟吧。宝儿一首想看看天安门,小东军也该见见世面了。“

刘雪眼睛一亮:“真的?那厂里的事怎么办?“

“有徐丽华和孙燕在,没问题!“李强信心满满,“咱们也该学着放手了。“

一周后,强盛厂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庆祝苏联订单圆满完成。院子里摆了十几桌,不仅全厂职工参加,还邀请了县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家属。

宴席上,李强发表了简短讲话,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特别表扬了孙强、徐丽华等骨干员工。当宣布孙强获得分红股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几个老工人甚至激动地抹眼泪——在他们看来,这是农民出身的孙强真正“出息了“。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突然,厂门口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众人回头看去,只见一辆黑色轿车停下,周志明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李强警惕地站起身:“周厂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周志明笑容可掬:“听说强盛厂圆满完成出口任务,特地来祝贺啊!“他示意随从送上礼物——一套精美的茶具。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强勉强接过礼物,请周志明入座。

“李厂长,听说你们又接了3万件苏联订单?“周志明抿了口酒,状似随意地问。

“托您的福。“李强不卑不亢。

“年轻人,有魄力!“周志明拍拍李强的肩,声音突然压低,“不过,国际贸易风险大啊。万一苏联人变卦,或者政策有变...“

“多谢关心,我们有准备。“李强打断他。

周志明不以为忤,反而笑了起来:“好!有骨气!其实我今天来,是想谈合作的。我们国营厂有进口配额,可以帮你们搞到更便宜的日本设备“

李强心中冷笑。先是挖人,现在又想通过设备控制我们?但面上还是客气地说:“周厂长的好意心领了。不过我们刚跟省机械公司签了采购合同,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周志明脸上的笑容僵了僵,随即恢复如常:“也好,也好。对了,孙燕同志在吗?我敬她一杯!“

孙燕尴尬地站起来,接过周志明递来的酒杯,一饮而尽:“谢谢周厂长厚爱,但我决定留在强盛厂了。“

周志明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掩饰过去:“人各有志,尊重你的选择。“

这场小插曲没有影响庆功宴的气氛。周志明坐了一会儿就借口有事离开了。他走后,宴会更加热闹,工人们唱起歌跳起舞,一首欢庆到深夜。

夜深人静时,李强和刘雪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

“强子,咱们真的要走苏联这条路了?“刘雪轻声问。

“嗯。“李强点点头,“谢尔盖说他们什么都缺,不仅是服装。我在想,等关系稳固了,或许可以尝试其他商品...“

“你想当'国际倒爷'?“刘雪敏锐地问。

李强笑了:“还是你懂我。不过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而是正规的边境贸易。马特维耶夫说,赤塔展会会有来自全苏各地的采购商...“

刘雪靠在丈夫肩上:“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只是...别忘了咱们的初心。“

“不会忘。“李强搂紧妻子,“等苏联这批订单完成,咱们就去北京,带孩子们看升国旗,吃烤鸭,好好玩几天!“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融为一体。远处,强盛服装厂的招牌在夜色中闪闪发亮,像是黑暗中的一颗明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