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汴梁

第9章 皇子纷争,暗潮涌动

加入书架
书名:
云起汴梁
作者:
弄虚
本章字数:
356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春寒料峭,汴京依旧沉浸在早春的之中,御街上车马如织,市井繁华不减。但在那层繁荣的表象之下,宫廷之中早己是波涛汹涌。

仁宗皇帝龙体抱恙,屡屡卧榻不起。太医院密折连日上奏,太医们虽轮番施治,然病情时好时坏,实在难以断言痊愈之期。与此同时,朝中储君未立,朝野上下皆陷入一种微妙而压抑的气氛。

金銮殿上,李太后召见三位皇子密议,明言之为问安,实则探试各人心志。

赵昊天,长子,母出于先皇贵妃,自幼谨慎寡言,行事沉稳,颇得清流大臣支持。赵昱朗,次子,曹皇后所出,生而俊朗,性情外圆内方,与权臣多有来往,秦宸亦暗中有所扶持。赵昊辉,三子,年最幼,却城府极深,平日少言寡语,惟与曹后最为亲近。

李太后坐于殿上,念珠滑动的声音清晰可闻,她目光如炬,依次看向三人,道:“皇上龙体日弱,储位之事,虽未明言,却己迫在眉睫。汝等皆为人主之器,可愿为国分忧?”

三人顿首齐应。

赵昊天拱手道:“儿臣不敢妄言储位,只愿尽忠护国。”

赵昱朗则神色谦恭,语气柔和,却暗藏锋芒:“父皇在时,国有纲纪,然万一有变,愿为陛下分忧解难。”

赵昊辉低头不语,沉默片刻后缓缓道:“儿臣尚幼,惟愿太后与群臣共辅,勿使宫闱动荡。”

李太后不语,只深深看了他们一眼,道:“好,都退下吧。”

三人离殿,各怀心事。

赵昊天回府后召来幕僚,道:“太后意有所指,我不可坐等局势变化,需与礼部温彦之等旧臣联络,请他们联名上书。”

赵昱朗回到东宫,即命心腹秘密递书给秦宸,字中隐有“登高之志”。

赵昊辉回宫后,单独拜见曹皇后。曹后淡然问道:“母后近日夜梦多惊,宫中风浪渐起,你可知如何立于不败?”

赵昊辉道:“母后可再笼络几位枢密院要员,若储事有变,可先发制人。”

曹后轻叹一声:“汝虽年幼,却心机深沉,有乃母之风。”

同一时刻,延州军营,风雪再至。

沈怀远整夜未眠,披甲于帐中审阅军报。近日西夏精骑再度袭扰边境,虽未造成大损失,却连破三村,杀掠惨烈。

“敌军多为夜袭,似试探我军布防。”副将林镇声色凝重,“将军可否请援?”

沈怀远摇头:“援兵需月余才能抵达,不若整军改防,佯撤一线诱敌深入。”

谋士李元奇迟疑道:“将军是欲设‘断山伏兵’?”

“正是。”沈怀远站起身来,披着战袍走出营帐,冷风吹乱鬓发,“但兵不在多,在于精。此计能否成,全看今夜。”

帐前将士肃立,见主帅神情坚定,皆振奋应命。

京城之中,苏清婉自到京后,日夜为沈家奔走。她虽为侯门之女,却深知沈家局势之危,宫中权贵对沈怀远之去留皆有争议,稍有差池,便可能祸及家族。

她被安排暂居沈府旧宅,每日接见宾客、查阅书信,寸步不离权势中心。今日,她收到一封素笺,为李太后之贴身宫女亲递,邀她入宫相见。

苏清婉沉吟片刻,命侍女换上端庄衣饰,又取出随身书信数封,皆为沈怀远手书军情,夹带军民安危之念。

“这封送太后,言怀远忠诚;这封送曹后,略言西线吃紧,不宜拔将。”她自语,声音虽轻,却字字斟酌。

她心中知晓,这一日宫行,非是家眷问安之礼,而是权力斡旋之门。

沈家大房厅中,沈延昭踱步来回。

他近日频繁与户部、兵部几位闲散官吏接触,又暗中笼络王府家将,意图在沈怀远不在之际,建立起独立于长兄的影响力。

“皇子未立,大权难归。若我能助一位皇子登位,沈家在朝必有一席不倒之地。”

他低声吩咐随从:“将这封书信送至赵昱朗府中,说沈府虽分支而居,然皆为大宋臣子,愿尽犬马之劳。”

随从迟疑:“五公子……这与世子……”

“他在边疆,难顾京局。”沈延昭冷笑,“他身在千里之外,而我,正在风口浪尖。”

而在皇宫深处,权臣秦宸亦己收下赵昱朗的密信。

他抚须沉思,片刻后在手札上写下一行字:“沈怀远可用,待边功立成,再引入京。”

贴身幕僚小声问:“相爷,若他拥兵自重……”

秦宸抬眸冷道:“他不会。沈怀远一向忠首,若皇子之争搅动军心,他必自缚手脚。反倒是沈家之弟,倒可暗中扶植。”

是夜,风起西方。

赵家三子,各自起誓;沈家两兄弟,分道扬镳;宫廷之内,曹后与太后周旋试探;朝堂之外,秦宸与诸臣结盟分权。

汴京,仿佛一张张看不见的蛛网,线线相牵,牵动天下命脉。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延州,沈怀远立于夜战将起的城头,听着山中风啸如号角,心中不由一紧——他知,此一战,不仅关乎边防安危,亦可能决定自己在朝野中的去留命运。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