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看着运筹帷幄的西哥,顿时感觉他好像知道什么,他有点儿看不透自己的西哥了。
两人在竹林一起下棋,邬思道看着感情极好的兄弟二人, 起身去书架上找古籍。
“邬先生,您的腿疾?”
邬思道干咳两声,“没想到,这都被十三阿哥发现了!”
“不知是哪位神医?”
“咳咳!”邬思道看了眼胤禛,选择闭口不答,“十三阿哥最近功课,还好吗?”
“邬先生,您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提起课业胤祥一脸痛苦,他宁愿选择去练拳,都不愿意听夫子讲大道理。
胤禛看着胤祥苦恼的表情,“你呀凡事多动动脑子,遇事儿千万别冲动,切记给太子应有的体面与不管事情最后如何!”
“弟弟一定谨记!”
胤祥身边的小太监匆匆跑来,“十三阿哥,不好了,温恪公主跟温宪公主打架被推下水了!”
胤禛深知自己那温宪皇妹被皇额娘骄纵惯了。毕竟,温宪先找的温恪的茬,这己经不是一次了。
胤祥匆匆告辞离去。胤禛跟邬先生再次去了自己庄子上,红薯开始老叶变黄,大片老叶枯落。胤禛带领护卫,尝试刨了一亩地。红薯一个藤结八个果,仅仅一亩地就亩产一千两百斤。
这不仅刷新了胤禛的认知,也震惊了庄子上的农户。邬思道不顾身上的泥巴点,也红薯的产量给震惊的久久说不说出话来。
“王爷,这事儿我感觉咱们瞒不住了!”
“那就上报,别挖了,等明天本王禀明圣上。”
胤禛回府后久久未眠,相比最近的糟心事儿,丰收的喜悦是实打实的。他提笔写下奏折,一夜未眠,在天色未亮起身更衣,坐着马车出府,马车上还放着一桶带着泥巴的红薯。
早朝,几位大臣对八阿哥,赈灾,毫无成效,给予了抨击。胤禛选择明哲保身,不参与跟这位八皇弟有关的任何事情。
等各位大臣都讨论完毕,他才出列,“儿臣有本起奏!”
“所奏何事?”康熙被大臣吵的头痛,定睛看着这个己有月余没有写奏折的儿子。
“儿臣发现一种粮种,名为红薯,最近丰收,一亩可产千斤有余!”
“什么?这是假的吧!”
“真的假的?”文武百官一下沸腾起来。
“可有实物!”
“启禀皇上,儿臣皇宫门外马车上有!”
“呈上来!”康熙看了梁九功一眼。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桶的红薯,累的气喘吁吁。康熙迫不及待走下宝座伸手拿了一个沾满泥土的红薯。“这就是你说的红薯?”
“是!”
“亩产千斤?”
“是,儿臣庄子上还有未刨出来的红薯……”
“走,众大臣随朕一起去看看,是否真的亩产千斤!”康熙一边笑着说道,一边脸上流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文武百官一片哗然,但依旧选择跟随皇上圣驾。到了庄子上,附近农户纷纷叩头行礼。
皇上把大臣分了片区三人一亩地,武官没有什么意见,文官就不行了,坚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没一会儿大多数文官累的不是喊腰疼就是喊背疼。
康熙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怒斥道:“没看朕也在挖吗?挖不完都给朕辞官去!”
武官们越挖越兴奋,毕竟打仗最怕的就是粮食不够,他们纷纷感激地看向胤禛一眼。
“禀报皇上,我们挖完了!”
“梁九功,带人去称一下赵将军他们挖了多少斤?”
梁公公带着两个小太监开始了忙碌的统计,约莫半刻钟的时间。梁公公兴奋地回禀道:“回禀皇上,奴才刚才一共称了一千三百七十二斤红薯!”
“哈哈哈,好好好,大家都努力挖啊,挖不完谁都不许吃饭!”
托康熙的福,文武百官顶着头顶的大太阳,在庄子上体验了这辈子都没体验过的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