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后面王朝,看过宋朝史料,知道这段历史的皇帝们,看到后世人的评价并不意外。
不过,看到光幕上狂怒的宋太祖,也不由得可怜他。
〔朱元璋:“可怜宋太祖一世英名,全被后辈连累了,幸好咱老朱没有这么不争气的后代。”〕
〔乾隆:“……有没有可能,这么倒霉的开国皇帝,其实不止一个?”〕
〔朱元璋:“???”〕看着后面异族皇帝的话,朱元璋不知道为何忽然升起一种不妙的预感。
作为给祖宗丢脸的朱祁镇,看到这两条弹幕,忍不住瞳孔一缩。
他再怎么着也比不上赵家那三个皇帝吧?光幕要讲也应该讲那仨,应该不会讲到他吧!
朱祁镇心里很慌,忍不住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
至于后周世宗柴荣在弹幕上出现赵匡胤弹幕,并且知道散发金光的弹幕就是皇帝后:……
晒干了沉默,世界任他奚落。
看着赵匡胤倒霉,寻找不孝子孙的样子,柴荣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先同情他倒霉,还是该先找他麻烦。
……
与此同时,还有一朝皇帝,在看完光幕评论里的[始秦,强汉,短隋,巨唐,挫宋,霸元,硬明,赔清]后,有些不解。
〔司马炎:“不对,我晋朝呢?”〕他晋朝好歹也是大统一王朝,凭啥没在这上面?
〔曹操:“司马这个姓氏……当皇帝了?”〕虽然知道是姓司马的也不止司马懿这一家,这个当上皇帝的,也未必是司马懿那家。
但他怎么就觉得这里边不对呢?
〔李旦:“可不是嘛,不仅如#%%#%&·¥……”〕
〔李旦:“光幕不让说就算了,反正……小心身边人吧。”〕
曹操:!!!忽然好像懂了什么。
……
相比于一个视频炸的不同时空的古人,人仰马翻。
光幕很是潇洒的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开启了下一个视频。
【#轮耕的好处#】
〔“?轮耕?这是教人怎么种地吗?”〕
〔“二爷赶快来看啊,光幕教人种地了。”〕
〔“快快,老三,你记性最好,快认真看光幕,从现在开始把光幕说的每个字都记住。”〕
对比于各朝代皇帝对于上个视频评论区的关心,和发现不同之处的破防。
各朝代的古代百姓还是更关心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
这一看就和种地相关的视频,更能抓住各朝代百姓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古代,百姓知道后世人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好奇后世人种植粮食的方法了。
【“轮耕”具体来讲就是一种农业耕作方式,核心是通过在不同地块上轮流种植作物,来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土壤肥力。】
【简化一下,可以把“轮耕”的好处分为三点: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利用率。】
【保持土壤肥力: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如豆类可固氮,粮食作物消耗氮元素),轮换种植能避免土壤养分单一消耗。
减少病虫害:单一作物长期种植易积累病虫害,轮耕可打破病虫害的生存周期。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实现土地持续利用。】
【光这么说似乎有点假大空。
所以咱们首接拿实例观察,一个土壤,只种一种农作物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一块地用来种大豆。
第一年:产量大约在400斤左右。
第二年:产量就只有300斤左右了。
第三年:产量就只有200斤左右了。
这样显著的减少,想让人不重视都难。】
〔“后世一亩大豆产量这么高吗?”〕
〔“我以前种过一亩地,出了200斤大豆,我在村里吹了好几年,这竟然才是后世人连续耕种产量减少后的数量吗?”〕
〔“这个产量真的只是一亩地的吗?”〕
〔“400斤的大豆这都跟粮食产量一样了。”〕
〔“400斤?你们的粮食产量这么高吗?”〕
(古代大豆产量着实不高,秦汉大约在80~150,唐宋在100~200,元明清在150~300。
根据清代《浦泖农咨》记载,江南地区大豆亩产“一石五斗”(约今180斤)这大约就是日常产量,北方旱地灌溉条件差还可能更少。300斤是极少数,并且天时地利人和,又用良田耕种的情况下。)
【所以在我国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也开始有意识的对于田地进行休耕。
在这方面,有记载的内容,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尔雅·释地》中记载:“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诗经·小雅》中也提及土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说明商周时期种植制度中存在“菑”“新”“畲”,当时存在撂荒、休耕制度。
在《周礼》中出现的“田莱制”和“易田制”,显示己经不再实行一致休耕,而是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的不同确定休耕的长短。
这也可以看作是轮耕不同粮食的一种早期形式,通过休耕来恢复地力,以便更好地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
【而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禾豆轮作、水稻复种和绿肥轮作被广泛采用,初步确立了轮作复种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华夏轮作换茬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齐民要术》对轮作复种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豆类作物在轮作中的地位,确立了豆谷轮作的格局,并总结了绿肥轮作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通过种植不同农作物恢复土壤肥力这一方式的发展。】
〔氾胜之(西汉农学家):“《齐民要术》这是关于农作的书吗?”〕(他著有中国最早的农学专著之一《氾胜之书》,总结了西汉黄河流域的农耕技术。)
〔赵过:“不知道这本书在不在光幕奖励内?”〕
〔贾思勰:“这本书的名字……似乎有点眼熟。”〕贾思勰看了看自己写了一半的内容,又看了看光幕视频。
这个书名,好像是他想要给这本书起的名字。
光幕说的,该不会是他现在写的这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