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名叫卧牛谷,雷战宇打算在此地全歼燕军,为自己正式领兵作战,开一个好头。
赵军做完各项准备后,又过了半日,燕军终于到了伏击地点。
燕军丝毫没有意识到此地会有赵军伏兵,因为地形并不适合埋伏,周围只是有树木做为掩护,只要打起来,双方都没有多少地利可言。但雷战宇心里清楚,赵军的土台壁垒和投石机,却能给赵军带来极大的优势。
燕军的支援队伍,浩浩荡荡而来,并没有拉开很长的距离,而是很紧凑的一路行来,一头扎进了赵军的埋伏圈里。
雷战宇命令赵军沉住气,只要燕军没有发现赵军的埋伏,就让燕军一路深入,等燕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再动手。
燕军一路行至即将走出赵军埋伏圈的时候,被堆放在道路上的大量树枝木头挡住了去路。
柳义毕竟是经历长期战争的将领,一看道路被阻挡,知道中了埋伏,刚要指挥燕军就地防御,雷战宇进攻的信号发出了。赵军密密麻麻的箭矢,朝着燕军飞去,同时,无数的投石机开始运作,一块块石头,带着呼啸声飞向燕军队伍。
大军埋伏,首重第一拨进攻,因为第一拨进攻的时候,敌人是没有防备的,能够杀伤大量的敌人。
此时赵军除去雷战宇带领的五千骑兵,其余的三万五千人,同时发射箭矢,一轮箭矢打击,燕军中箭者达到上万人,死亡及重伤者达到七八千人,可谓是当头一棒,损伤惨重。
五万人的燕军队伍,开始出现混乱。但燕军毕竟是正规军,在柳义的指挥下,开始稳住阵脚,准备迅速通过此段道路。
赵军并不冲杀,而是站在壁垒之上,不停的发射箭雨,投石机不停的投射石块,燕军刚刚稳住的阵形,很快被石块砸的再次散乱起来。
战斗开始没一会儿,燕军刚想去挪开树枝,清理道路。但树枝和木头,很快被赵军点燃,顿时熊天大火燃烧起来了!
柳义一看,坏了,队伍前进道路己经被阻断,如果后撤的话,五里长的路程,命令都传不回去。无奈之下,柳义决定和赵军拼了,他下令朝着赵军的壁垒发起进攻。
柳义这时候己经无法完全掌控队伍,在发出号令后,大部分燕军是看到别人准备进攻壁垒,自己便跟着队伍一起进攻,而不是在有效的指挥之下,有序的进攻。
燕军距离赵军的壁垒有八十米的距离,这八十米的地面上,燕军刚组成一组一组的防御阵形,用盾牌覆盖着,准备进攻赵军的壁垒。但被漫天飞来的石块砸的又散乱起来,刚挡住了一波赵军的弓箭打击,被石块砸开后,又被接下来的箭矢射中。
赵军的投石机作用就是砸开燕军的防御阵形,箭矢作用就是收取人头。虽然石块也能砸死不少燕军,但主要作用是破开燕军的盾牌防御。这是雷战宇提前想好的战法,从场面上看,效果显著。
赵军虽然也携带了一些大型的投石机,但在赵军先发制人的打击下,全部被赵军投石机摧毁,只能靠盾牌掩护,发射箭矢,但形不成规模,只能是无序的乱射,对赵军构不成威胁。
八十米的地面上,铺满了燕军的尸体。燕军好不容易冲到赵军壁垒旁边,赵军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射箭,一部分负责持盾守护壁垒。
壁垒比地面高出一人多,就这个高度,己经让赵军拥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燕军想要爬上来很难。
前排赵军举着盾牌阻挡,后排赵军用长矛捅刺,加上弓箭手不停的精准射杀,燕军在壁垒前面空地上,又铺满了密密麻麻的尸体。
整个战斗过程中,赵军的投石机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一首发射着石块。燕军很难形成大量的有规模的进攻,只能是七拼八凑的凑上一组,进攻到壁垒旁边,然后被赵军歼灭。一组又一组的燕军,躺在了壁垒前面。
又持续了一个时辰的时间,燕军又有一万人被歼灭。五万燕军,只剩下三万余人。
柳义一看大势不好,再这样下去,五万燕军可能要全军覆没在这里了。于是,柳义决定突围,不再进攻赵军壁垒了。
柳义命令燕军回撤,往回路方向突围。
虽然燕军整体处于混乱状态,但柳义的大旗指挥下,基本都能知道主将命令他们往哪个方向突围,于是,燕军掉头,冒着箭矢和石块,往回来的方向冲去。
这时候雷战宇正带领五千人的赵军骑兵,守候在燕军来路方向的入口处。看到燕军开始掉头,雷战宇命令骑兵做好准备,但不用立即出击,让赵军的箭矢和投石机继续消耗燕军的有生力量。这时候五千骑兵冲上去,虽然能够获得胜利,但自身的伤亡一定很大。
因为赵军和燕军一旦交织在一起,赵军的箭矢和投石机便不能继续发射,燕军就有了拼死一搏的机会。
雷战宇带领五千人的骑兵,移动到了埋伏圈出口处,正好拦住了燕军回逃的路线,不冲杀,只是用箭矢射杀逃回来的燕军。
柳义得知燕军回路也被切断,知道大势己去。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柳义决定还是沿着回路突围,能冲出去多少算多少,己经不指望能保存多少队伍了。
既然回路被切断,突围的时候就不能散乱突围,那样只能是送人头,柳义便传令,到处纠集散兵,把队伍集结起来。这时候燕军己经只剩一半的人了,两万多人的冲击,也是相当有威力的,雷战宇阻拦的五千人,不可能完全留下这么多燕军。
雷战宇当即发出号令,让前部壁垒内的赵军,包围过来。燕军开始集合后,前部赵军己经没有了攻击目标,这时候雷战宇把他们调过来,正好合围燕军。
这时候的燕军,虽然在柳义的号令下集合了起来,其实一首是顶着赵军投石机石块和箭矢的打击。